基本信息
书名:齐物论释
定价:24.00元
作者:章太炎,曲经纬 校
出版社:崇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40342012
字数:
页码:17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章太炎先生的得意之作,自谓此书“一字千金”,“使庄生五千言,字字得解”,“千六百年未有等匹”。
nn
新书预告:徐梵澄著译选集(四种):《尼采自传》《薄伽梵歌》《玄理参同》《陆王学述》
n n
内容提要
章太炎自述:
n少虽好周秦诸子,于《老》《庄》未得统要。后终日读《齐物论》,知多与法相相涉,而郭象、成玄英诸家悉含胡虚冗之言也。既为《齐物论释》,使庄生五千言,字字可解,日本诸沙门亦多慕之。
n目录
自序
n释篇题
n释章
n释第二章
n释第三章
n释第四章
n释第五章
n释第六章
n释第七章
n后序
nn
论佛法与宗教、哲学以及现实之关系
n建立宗教论
n人无我论
n无神论
n答铁铮
n自述学术次第
n排遣名相之后(陈少明)
n作者介绍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后易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清末民初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自谓“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于小学、经学、史学、哲学、文学、佛学、政治等方面都有深湛造诣。
文摘
序言
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陈少明:
n章太炎的《齐物论释》,从表达形式上看,它是经典解释传统中注疏之学的一种现代延伸。作者不但按传统处理文本的方式,分章解释原文的意义,而且遣词造句,也刻意保留一种古雅的风格。
n就思想方式言,它是以辨名析理的方式发掘子学哲学深度的典范之作。该书借佛学的名相分析,为原作各种隐喻式的陈述提供巧妙而内涵丰富的解说者,比比皆是。其思想视野,具有把东(道家、佛学)西(科学、哲学、宗教)方形上学融于一体,表达对人类生存状态普遍关切的情怀。
n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一场智力的马拉松,但绝对是值得全程投入的。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停下来,放下书本,沉浸在作者抛出的那个问题中许久。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对“相对性”的深度挖掘,它不满足于停留在表层的对立面,而是深入到更底层的生成机制。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论述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游刃有余的智慧,他没有试图去强行调和矛盾,而是让矛盾本身成为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引导读者探索更深层次的统一性。书中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遣词造句考究,读起来有一种咀嚼珍馐的美感。对于那些追求思想深度,不满足于碎片化知识的读者来说,这本【XH】齐物论释无疑是一剂良药。它强迫你慢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对世界的既有认知,并且勇敢地去面对那些不确定性。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确定的答案,而在于它激发了我们对“未知”的敬畏与好奇。
评分初拿到这册【XH】齐物论释时,说实话,我对它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齐物论”本身就以晦涩著称,担心这本书会沦为故纸堆里的又一注脚。然而,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作者的笔力极其老辣,他没有沉溺于对原文的逐字拆解,而是巧妙地搭建了一个现代语境下的对话框架。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它对“万物齐一”的动态阐释——它不是静态的平衡,而是一种持续的、充满张力的共存状态。我注意到,书中对古代思想家的引用都非常精准且富有新意,不像有些解读那样只是简单地堆砌引文,而是将其融入到对现代社会困境的批判与反思之中。例如,在讨论“言之不中,其旨远矣”时,作者联系到了当代信息爆炸时代的沟通失效问题,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这部看似古老的哲学著作焕发出了惊人的生命力。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十分精巧,逻辑层层递进,读起来酣畅淋漓,完全没有传统学术著作那种令人望而却步的沉闷感。
评分这本【XH】齐物论释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读完后感觉脑子里的那些纠结和对立瞬间被熨平了许多。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哲学概念,用一种近乎白话却又不失深度的语言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在探讨“是非之辨”时的那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没有急于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感受事物多面的本质。那种在字里行间流淌出来的豁达和通透,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也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书中的许多例子都非常贴近生活,比如对于“小成与大同”的阐释,我立刻想到了自己工作中处理复杂项目时,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是如何最终汇聚成一个宏伟蓝图的。整体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解读,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指导我们如何以更宽广的胸襟去看待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它没有给我带来知识的堆砌感,反而是那种“茅塞顿开”的愉悦,让人忍不住想重读再读,去捕捉那些初读时可能忽略的精妙之处。
评分这是一部真正做到了“入世又出世”的佳作。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一方面深入探讨了庄子思想中那种超脱尘世的洒脱与逍遥,另一方面,它的分析又紧密贴合当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与困惑。这本书的论述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冰冷严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在你耳边低语,用一种充满洞察力的目光审视你我共同面对的现实。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物化”趋势时的那种温和而坚定的批判,他没有激烈的控诉,而是通过对“齐物”理念的重申,巧妙地提醒我们,生命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远超于任何标签或量化的指标。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心境变得更加开阔,那些原本让我耿耿于怀的小事,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了。这本书对于那些在快节奏生活中感到精神疲惫的都市人来说,无疑是一剂清新的氧气,它引导我们去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学术底蕴是毋庸置疑的,但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将这种深厚的底蕴转化为了极具可读性的文字。作者的文字功力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行文之间气韵生动,丝毫没有学术著作常见的僵硬感。它不像是在阐述理论,更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彩的哲学辩论,充满了张力和美感。我尤其赞赏作者对“指物与不言之境”的描绘,他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比喻和象征,将那种超越语言描述的境界,描摹得近乎可以触摸。每一次阅读,我都能发现新的层次和新的意涵,这表明它绝非是一本一次性读物,而是需要反复品味的经典。它没有给我提供一个现成的公式去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它提供了一个看待问题的全新视角——一个更加包容、更加辩证的视角。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也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阅读体验极为舒适,让人爱不释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