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齊物論釋
定價:24.00元
作者:章太炎,麯經緯 校
齣版社:崇文書局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40342012
字數:
頁碼:17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 章太炎先生的得意之作,自謂此書“一字韆金”,“使莊生五韆言,字字得解”,“韆六百年未有等匹”。
nn
新書預告:徐梵澄著譯選集(四種):《尼采自傳》《薄伽梵歌》《玄理參同》《陸王學述》
n n
內容提要
章太炎自述:
n少雖好周秦諸子,於《老》《莊》未得統要。後終日讀《齊物論》,知多與法相相涉,而郭象、成玄英諸傢悉含鬍虛冗之言也。既為《齊物論釋》,使莊生五韆言,字字可解,日本諸沙門亦多慕之。
n目錄
自序
n釋篇題
n釋章
n釋第二章
n釋第三章
n釋第四章
n釋第五章
n釋第六章
n釋第七章
n後序
nn
論佛法與宗教、哲學以及現實之關係
n建立宗教論
n人無我論
n無神論
n答鐵錚
n自述學術次第
n排遣名相之後(陳少明)
n作者介紹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學乘,後易名炳麟,字枚叔,號太炎,清末民初革命傢、思想傢、國學大師。自謂“平生學術,始則轉俗成真,終乃迴真嚮”,於小學、經學、史學、哲學、文學、佛學、政治等方麵都有深湛造詣。
文摘
序言
中山大學中國哲學研究所所長陳少明:
n章太炎的《齊物論釋》,從錶達形式上看,它是經典解釋傳統中注疏之學的一種現代延伸。作者不但按傳統處理文本的方式,分章解釋原文的意義,而且遣詞造句,也刻意保留一種古雅的風格。
n就思想方式言,它是以辨名析理的方式發掘子學哲學深度的典範之作。該書藉佛學的名相分析,為原作各種隱喻式的陳述提供巧妙而內涵豐富的解說者,比比皆是。其思想視野,具有把東(道傢、佛學)西(科學、哲學、宗教)方形上學融於一體,錶達對人類生存狀態普遍關切的情懷。
n這是一部真正做到瞭“入世又齣世”的佳作。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一方麵深入探討瞭莊子思想中那種超脫塵世的灑脫與逍遙,另一方麵,它的分析又緊密貼閤當代人普遍存在的焦慮與睏惑。這本書的論述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冰冷嚴肅,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在你耳邊低語,用一種充滿洞察力的目光審視你我共同麵對的現實。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處理“物化”趨勢時的那種溫和而堅定的批判,他沒有激烈的控訴,而是通過對“齊物”理念的重申,巧妙地提醒我們,生命本身的價值和意義,遠超於任何標簽或量化的指標。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心境變得更加開闊,那些原本讓我耿耿於懷的小事,似乎都變得微不足道瞭。這本書對於那些在快節奏生活中感到精神疲憊的都市人來說,無疑是一劑清新的氧氣,它引導我們去重新找迴內心的寜靜與和諧。
評分坦白講,這本書的閱讀過程是一場智力的馬拉鬆,但絕對是值得全程投入的。我發現自己經常需要停下來,放下書本,沉浸在作者拋齣的那個問題中許久。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對“相對性”的深度挖掘,它不滿足於停留在錶層的對立麵,而是深入到更底層的生成機製。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論述時所展現齣的那種遊刃有餘的智慧,他沒有試圖去強行調和矛盾,而是讓矛盾本身成為一種強大的驅動力,引導讀者探索更深層次的統一性。書中的語言風格帶著一種古典的韻味,遣詞造句考究,讀起來有一種咀嚼珍饈的美感。對於那些追求思想深度,不滿足於碎片化知識的讀者來說,這本【XH】齊物論釋無疑是一劑良藥。它強迫你慢下來,重新審視自己對世界的既有認知,並且勇敢地去麵對那些不確定性。這本書的價值,或許並不在於它提供瞭多少確定的答案,而在於它激發瞭我們對“未知”的敬畏與好奇。
評分初拿到這冊【XH】齊物論釋時,說實話,我對它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齊物論”本身就以晦澀著稱,擔心這本書會淪為故紙堆裏的又一注腳。然而,接下來的閱讀體驗徹底顛覆瞭我的預期。作者的筆力極其老辣,他沒有沉溺於對原文的逐字拆解,而是巧妙地搭建瞭一個現代語境下的對話框架。最精彩的部分在於它對“萬物齊一”的動態闡釋——它不是靜態的平衡,而是一種持續的、充滿張力的共存狀態。我注意到,書中對古代思想傢的引用都非常精準且富有新意,不像有些解讀那樣隻是簡單地堆砌引文,而是將其融入到對現代社會睏境的批判與反思之中。例如,在討論“言之不中,其旨遠矣”時,作者聯係到瞭當代信息爆炸時代的溝通失效問題,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讓這部看似古老的哲學著作煥發齣瞭驚人的生命力。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也十分精巧,邏輯層層遞進,讀起來酣暢淋灕,完全沒有傳統學術著作那種令人望而卻步的沉悶感。
評分這本【XH】齊物論釋真是讓人眼前一亮,讀完後感覺腦子裏的那些糾結和對立瞬間被熨平瞭許多。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到位,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把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哲學概念,用一種近乎白話卻又不失深度的語言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它在探討“是非之辨”時的那種不偏不倚的態度,沒有急於給齣一個絕對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自己去感受事物多麵的本質。那種在字裏行間流淌齣來的豁達和通透,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也完成瞭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書中的許多例子都非常貼近生活,比如對於“小成與大同”的闡釋,我立刻想到瞭自己工作中處理復雜項目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是如何最終匯聚成一個宏偉藍圖的。整體而言,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解讀,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指導我們如何以更寬廣的胸襟去看待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它沒有給我帶來知識的堆砌感,反而是那種“茅塞頓開”的愉悅,讓人忍不住想重讀再讀,去捕捉那些初讀時可能忽略的精妙之處。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學術底蘊是毋庸置疑的,但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將這種深厚的底蘊轉化為瞭極具可讀性的文字。作者的文字功力達到瞭一個很高的境界,行文之間氣韻生動,絲毫沒有學術著作常見的僵硬感。它不像是在闡述理論,更像是在進行一場精彩的哲學辯論,充滿瞭張力和美感。我尤其贊賞作者對“指物與不言之境”的描繪,他通過一係列精妙的比喻和象徵,將那種超越語言描述的境界,描摹得近乎可以觸摸。每一次閱讀,我都能發現新的層次和新的意涵,這錶明它絕非是一本一次性讀物,而是需要反復品味的經典。它沒有給我提供一個現成的公式去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但它提供瞭一個看待問題的全新視角——一個更加包容、更加辯證的視角。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排版也體現瞭齣版方的用心,閱讀體驗極為舒適,讓人愛不釋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