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中局理论与技巧
定价:36.80元
作者:李雪明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576305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局的理论要求、攻杀要领和战术技巧,并从各重大象棋赛中精选名家284盘中局战例予以说明,可使读者学习掌握中局攻防规律,提高中局功力。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所选棋例短小精悍,突出精华,讲解精当。本书适合象棋初级和中级水平的读者阅读。
目录
章 中局基础理论
n节 抢线占位 ………………………………………………… 2
n第二节 抓住要害 ………………………………………………… 13
n第三节 先发制人 ………………………………………………… 23
n第四节 仕相助攻 ………………………………………………… 30
n第五节 出其不意 ………………………………………………… 39
n第六节 声东击西 ………………………………………………… 51
n第七节 将计就计 ………………………………………………… 59
n第八节 以逸待劳 ………………………………………………… 70
n第九节 以攻制攻 ………………………………………………… 75
n第十节 积极捕捉战机 …………………………………………… 87
n第二章 中局攻杀要领
n节 中路突破 ………………………………………………… 98
n第二节 侧翼抢攻 ……………………………………………… 108
n第三节 左右夹击 ……………………………………………… 120
n第四节 河口突破 ……………………………………………… 127
n第五节 破象除士 ……………………………………………… 138
n第六节 兵卒攻坚 ……………………………………………… 145
n第七节 冷着妙用 ……………………………………………… 152
n第八节 巧塞士角和象腰 ……………………………………… 164
n第九节 车着妙用 ……………………………………………… 173
n第十节 对攻抢先 ……………………………………………… 185
n作者介绍
李雪明,象棋大师,1998年获“棋缘杯”季军,2000年获“天丰杯”第六名,2010年获北京“和谐杯”亚军。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老道”与“新意”的完美结合。翻阅它的时候,我不断地在想,作者得是一个经历过多少风雨的老棋手,才能对中局的微妙变化拿捏得如此精准到位。它不像那些速成教材,恨不得在三页纸内告诉你所有“必胜秘籍”,而是非常沉稳地建立起一个理论框架。比如,关于“子力协调”的讨论,它没有停留在初级阶段“车双马”的协同,而是探讨了在残局中,如何通过“弃子争先”来激活沉睡的子力,以求在时间差上占据优势。这种对全局观的培养,是很多只注重局部战斗的书籍所缺乏的。我记得有一段关于“空间控制”的论述,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将棋盘比作一个战场,不同的兵型如同不同的工事,而子力移动则是兵力的部署和调动。这个比喻立刻让我对“占位”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合上书本,在自己的棋盘上复盘书中所述的案例,那些曾经让我感到迷茫的对局,在作者的层层剖析下,逐渐清晰起来,就好像迷雾散去,棋盘上的脉络清晰可见。这不仅仅是学习招法,更是一种棋艺哲学的熏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虽然不是奢华的皮面精装,但却给人一种非常踏实可靠的感觉,这很符合它内容的调性。打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沉静的力量。我个人特别看重作者在处理“残局转中局”过渡阶段的论述。很多棋手在中局表现出色,却在子力减少到一定程度后突然迷失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利用残局的特性来制定中局计划。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深入探讨了“兵的结构”对后续中局攻防的影响,指出在特定兵型下,某些子力的价值会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比如,书中对“孤兵”的构建与破坏策略的分析,细致入微,远超我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专著。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始终保持着一种非常谦逊的笔调,他没有宣称自己掌握了所有的真理,而是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棋风和对手的特点,去灵活运用这些理论武器。这种开放性的思维引导,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中局体系,而非简单地模仿书本上的招法。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结构化”的中局思维体系。很多棋手在中局下棋就像在“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步都充满不确定性,总是在临场反应。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导航地图。它从最基础的“中心控制”讲起,逐步延伸到复杂的“侧翼进攻”和“后防调动”,每一步理论的推进都建立在前一步坚实的基础之上,逻辑链条非常严密,几乎没有跳跃感。我记得有一章节专门讨论了“劣势局面下的韧性”,这在很多以进攻为主的书籍中是很少被深入探讨的。作者详细分析了如何在被动局面下,通过精准的防守、消耗对方的时间和资源,最终等待反击的窗口期。这种对“逆境求生”的哲学探讨,让这本书的厚度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赢棋,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你如何下好每一盘棋,无论胜负如何,都能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本书,绝对是值得棋手们反复研读,并融入自己实战体系的经典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坦白说,初看之下并不能立刻抓住眼球,那种传统的、带着些许严肃感的黑白色调,很容易让人把它归入那一堆堆放在书架角落里的“技术手册”之列。我本来对这类题材的书籍并不抱太大期望,总觉得市面上那么多象棋教学资料,无非是把那些老掉牙的残局或开局公式又重新排列组合一番。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内页,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排版上的那种克制而精准。它没有用花哨的图示或者夸张的标题来吸引人,而是非常扎实地将每一章的逻辑脉络铺陈开来。比如,它对“马后炮”的运用,不是简单地教你“如何打”,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兵形下,这个看似简单的招式背后所蕴含的攻防转换时机和心理博弈。作者似乎非常懂得读者的困惑点,总能在关键的转折处设置小标题,引导你思考“为什么是这一步,而不是另一步?”这种如同私教般的引导,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像解谜一样有吸引力。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复杂局面时的叙事方式,不像有些书籍那样堆砌棋谱,而是像在娓娓道来一个棋局的“心路历程”,让你在理解招法的同时,也培养出对棋局深层结构的直觉判断力。它成功地把“理论”这个词,从冰冷的规则,转化成了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思维工具”。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时,我有点担心它会过于学院派,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理论推导,毕竟中局变化如同星辰大海,想要系统梳理绝非易事。但真正阅读后,我发现作者在“化繁为简”这方面下了大功夫。他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变招,但他选择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去呈现: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将抽象的理论“落地”。例如,在讨论“兑子”的时机选择时,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一张枯燥的“赢棋/和棋”图表,而是引用了多位特级大师的实战对局,清晰地展示了哪一步兑子是战略上的胜利,而哪一步兑子则会落入对方的陷阱。这种基于实战的教学法,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代入感和实用性。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听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师,在复盘他最精彩的那些对局,手把手地教你如何“阅读”棋局的语言。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础规则,却在中局阶段总是“思路不畅”的棋手来说,这本书无异于一剂强心针,它帮你打通了从“知道怎么走”到“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走”的最后一公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