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盖洛威创新型马拉松训练法
定价:42.00元
作者:(美)杰夫·盖洛威(Jeff Galloway)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115444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跑步教父”、“跑-走-跑”训练法创始人、前美国奥运田径选手、传奇杰夫·加洛威全新力作!将马拉松运动的大门向每个普通人敞开!——不仅对体格强健的运动员,还对那些身材走样、体重超标的普通人,或已过黄金生涯的运动员都具有实用指导性价值。本书为在前一版本的基础上的修订版,增加了新的“神奇里程”计时赛、技巧、避免受伤和提高表现的周计划调整,让跑者在马拉松后期也依然动力十足!
内容提要
前美国奥运田径选手杰夫·加洛威的创新性走路/跑步训练方法,使成千上万的人都能够跑马拉松。这种创新性方法将马拉松大门向每个人敞开——不仅是体格强健的运动员,还对那些身材走样、体重超标的普通人,或已过黄金生涯的运动员具有实用指导性价值。本书为在前一版本的基础上的修订版,增加了新的“神奇里程”计时赛、技巧、避免受伤和提高表现的周计划调整,让跑者在马拉松后期也依然动力十足!
目录
◆ 目录 ◆
本书修订版新在哪里?
前言
简介
马拉松的起源
一、训练
1 开始
2 长跑
3 盖洛威跑—走—跑方法
4 跑步姿势
5 交叉训练
6 训练计划
二、动力
7 动力的源泉
8 获得动力
9 保持动力
10 团队的力量
三、突破
11 马拉松的精神之旅
12 马拉松魔法词
13 小伎俩
四、激动人心的日子
14 倒计时
15 恢复
五、提速
16 恢复
17 若想马拉松跑快,先训练自己跑快
18 山坡跑加强力量
19 快速跑
六、饮食与脂肪燃烧
20 燃烧脂肪是一种生活方式
21 你怎么吃,决定了你感觉有多好
22 升高血糖&增加动力
23 马拉松饮食
七、实用建议
24 面对衰老
25 伤病和各种干扰
26 呼吸
27 在炎热和寒冷天气下跑步
28 心率监测
29 选双合脚的鞋
附 录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杰夫·盖洛威(Jeff Galloway) 前奥运会选手,曾代表美国参加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万米赛事,1974年获美国火奴鲁鲁马拉松赛事冠军。退役后,杰夫继续其跑步健身并坚持参加长跑赛事。作为《跑者世界》杂志的专栏作家、跑步教练以及多部跑步畅销书作者,杰夫参与组织了一系列长跑赛事,包括知名的Kaiser Permanente跑步和健身项目。他是亚特兰大奥委会医疗健康委员会的成员,并为白宫竞技俱乐部与军队设计指导健身计划和损伤康复项目。杰夫在多年的跑步生涯中,很少遭遇重大伤病的困扰。结合自身经验,他创立的“盖洛威‘跑-走-跑’训练法”(Galloway’s Run-Walk-Run Method)广为流行,让成千上万的普通人享受到跑步带来的健康与乐趣。此外,他还应用此训练法培养了多名出色的长跑运动员,并让众多跑者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杰夫·盖洛威被称为“美国教练”“美国跑步教父”,他的著作《盖洛威跑步指南》在北美已突破60万册。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半路出家的跑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跑步就得是咬着牙、流着汗、硬撑下来的苦役,直到我翻开这本《盖洛威创新型马拉松训练法》。里面的理念,特别是关于“轻松跑”的强调,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我以前总被“跑量就是一切”的说法裹挟,结果就是不是受伤就是跑不动,训练周期永远跟不上。这本书却告诉我们,慢下来才能跑得更远,这个“慢”可不是偷懒,它背后有一套极其严谨的心率区间和能量系统理论支撑。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解释了为什么有氧基础的建立比单纯追求速度更重要,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一样。我尝试着按照书里建议的配速调整了我的周跑量分配,效果立竿见影。原本跑到二十公里就开始腿软、精神涣散的状况,现在能保持相对稳定的配速完成,而且赛后恢复速度也快了很多。最让我惊喜的是,书里详细剖析了如何在不增加总跑量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有效训练时间”来提升耐力极限,这对于时间紧张的上班族来说,简直是福音。那种由内而外的,对跑步这件事的理解和掌控感,是以前任何一本纯粹讲“如何跑快”的书籍都无法给予的。它让我从一个被训练推着走的跑者,变成了一个真正理解自己身体、主动规划训练的掌控者。
评分我必须要提一下这本书在“伤病预防与恢复”部分所下的功夫,这对我这个“易伤体质”的跑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市面上的跑书大多在预防部分只是简单提及“跑前拉伸,跑后放松”,但这本书对此进行了革命性的升级。它不仅深入分析了跑步中最常见的几种伤病(如胫骨疼痛、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的生物力学成因,更关键的是,它提供了详尽的“动态恢复序列”。这些恢复动作,大多是借助泡沫轴、拉力带或者身体自重完成的,配图清晰,动作要领精确到毫米级别。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将“恢复”视为训练的一部分,而不是训练结束后的“善后工作”。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主动休息日”的安排,推荐了一些低冲击性交叉训练(如游泳、椭圆机),并且明确指出了在不同训练负荷下,身体需要多久的“微修复”才能进行下一次高强度刺激。这种对身体信号的尊重和科学解读,让我成功地度过了一个“零伤病”的备赛周期,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成就。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跑得久,比跑得快更重要,而跑得久的前提是跑得“聪明且安全”。
评分从排版和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设计也体现了专业性和对读者的尊重。内页的纸张选择和印刷质量非常出色,即使在户外阳光下阅读,文字和图表的反光度也控制得很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装帧设计上,它采用了比较结实的胶装,方便在跑步机上或者边跑边翻阅(当然我主要是在家研读的)。排版布局非常合理,关键信息点(比如训练计划中的“重点提示”或“警告”)都会用不同字号或颜色进行区分,使得阅读的效率极大地提高了。不像有些专业书籍,内容虽好,但排版密密麻麻如同学术论文,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深知,阅读训练手册本身也是一种“学习体验”,所以他们花了心思让这个过程变得流畅和愉悦。我经常带着这本书去跑团交流,其他跑友看到这本书的清晰结构和丰富的图示后,都会主动询问哪里可以买到。它不仅仅是一本训练指南,更像是一本可以常备在手边的“马拉松训练工具书”,随时可以查阅、复习和对照。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实在是太“接地气”了,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精英运动员口吻。更像是作者拉着你,坐在咖啡馆里,手里拿着你的上周训练记录本,和你一起掰着手指头分析问题。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对“心理韧性”和“比赛日策略”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致。它没有用那些虚无缥缈的励志故事,而是把“心理建设”也纳入了“技术层面”进行探讨。比如,在长距离跑中如何进行“自我对话”的脚本设计,如何应对比赛后半程出现的“心理崩溃点”,书里提供了非常具体的认知行为技巧。我记得有段文字描述了在30公里处,身体已经发出停止信号时,如何通过分解任务(“我现在只需要关注下一个补给站”)和锚定呼吸节奏来骗过大脑,继续前进。这种具体的“战术指导”,比单纯的“坚持住”要管用一百倍。此外,对于补给策略的讲解也是我读过的最全面的之一,它不仅谈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还细致区分了不同类型运动饮料对渗透压的影响,甚至连赛前一周的“水合作用”都有详细的表格指导。这让我感觉,这本书的作者是真正下过无数次赛场,亲身经历过所有失败和成功的,才能写出如此详尽的“避坑指南”。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读者,市面上很多跑书要么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要么就是空泛的鸡汤口号。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完美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并没有回避生理学上的复杂概念,比如最大摄氧量(VO2 Max)和乳酸阈值,但它处理这些信息的方式非常聪明——通过大量的图表、流程图和实际操作的案例来辅助说明。比如,关于间歇训练的章节,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跑400米冲刺”,而是会详细拆解在不同训练阶段,间歇跑的目标心率区间应该如何动态调整,以及如何通过配速变化来刺激不同的肌纤维。我尤其欣赏它对“力量训练”与跑步结合的论述。过去我总觉得力量训练是独立于跑步之外的“副业”,但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核心力量和下肢功能性训练如何直接作用于跑步经济性,甚至给出了不同阶段(基础期、专项期、恢复期)推荐的力量训练模块。这些模块的编排逻辑清晰,需要的器械要求也相对友好,非常适合个人在家进行。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拿到了一份定制化的、可以根据自身进步随时微调的“训练蓝图”,而不是一本教条式的说明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