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心理 医务工作者动机访谈——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

万千心理 医务工作者动机访谈——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动机访谈
  • 医务工作者
  • 健康行为
  • 心理学
  • 行为改变
  • 临床心理学
  • 咨询技巧
  • 促进健康
  • 医学心理学
  • 沟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06425
商品编码:2949436926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万千心理 医务工作者动机访谈——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

定价:36.00元

作者:(英)罗尔尼克(Rollnick, S.) ;洪霞,魏镜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184064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医患关系畅销书,美国健康风险评估类图书****!

本书自出版一来,收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赞誉。不但得到了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省大学等学府的专家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众多医学专业杂志的鼎立推荐。现已翻译成了法、德、日、韩、荷等种语言。

本书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牙医、社会工作者、物理治疗师等医务领域从业者介绍了一种实用、高效、易于掌握的医患沟通方法,全面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和改变动机,让会诊过程从此变得充满人文关怀、顺畅高效、事半功倍!

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洪霞和魏镜教授倾情翻译。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于欣教授诚意推荐!

内容提要


动机访谈是一种通过激发患者自身行为改变的动机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的医患沟通方式。在医学领域中,它特别适用于加强患者对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并做出有利于其健康的决定(例如,、锻炼、戒烟及遵从医嘱服药等)。这就打破了医生极力劝说而患者依然止步不前、没有行动的无效循环,从而真正提升治疗效率,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这种方法已在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肥胖、牙科疾病、物质成瘾以及公共健康教育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书专为医生、护士、营养学家等医务工作者所著。它从临床上会遇到的典型困惑与问题入手,结合丰富的临床对话与治疗案例,一步步地详细介绍了动机访谈的核心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目录


部分 行为改变和动机访谈
章 动机访谈:原则与证据
第2章 动机访谈如何融入医疗卫生机构的实践

第二部分 动机访谈的核心技术
第3章 实践动机访谈
第4章 询问
第5章 倾听
第6章 告知

第三部分 将一切汇集在一起
第7章 技术的整合
第8章 有关引导方式的案例
第9章 在引导中做得更好
0章 咨询之外

后记 指导你的地图
附录A 进一步学习动机访谈
附录B 关于动机访谈研究的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Stephen Rollnick 哲学博士,英国威尔士加的夫大学初级医疗与公共卫生系临床心理学家与医疗卫生沟通教授。他在一个初级诊所工作了16年,然后成为一名沟通课程的教师与研究者。Rollnick博士已经出版了多本关于动机访谈与健康行为改变的书,对健康与社会保健中困难的咨询有特别的兴趣。他的论文大量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并指导了全世界多个国家的医务人员和培训师。
William R. Miller 哲学博士,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杰出的荣誉退休教授。他于1976年在新墨西哥大学加入教职,是新墨西哥大学美国心理学协会认证的临床心理学博士项目临床培训负责人,新墨西哥大学酒精、物质滥用与成瘾中心副主任。Miller博士的出版物包括35本书、400余篇文章和章节。他在198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动机访谈的概念。科学信息研究所确认他是世界上文章被引用多的科学家之一。
Christopher C. Butler 医学博士,英国加的夫大学初级医疗与公共卫生系主任、初级医学教授。他在开普敦大学接受医学培训,在多伦多大学接受临床流行病学培训。在Stephen Rollnick的指导下,他在博士期间发展、评估了行为改变咨询,并就患者对临床医生建议戒烟的看法进行了定性研究。Bultler博士发表了70余篇文章,主要涉及健康行为改变与普通感染。他曾在南威尔士的一个前煤矿镇的普通内科执业。

哲学博士,英国威尔士加的夫大学初级医疗与公共卫生系临床心理学家与医疗卫生沟通教授。他在一个初级诊所工作了年,然后成为一名沟通课程的教师与研究者。博士已经出版了多本关于动机访谈与健康行为改变的书,对健康与社会保健中困难的咨询有特别的兴趣。他的论文大量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并指导了全世界多个国家的医务人员和培训师。

哲学博士,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杰出的荣誉退休教授。他于年在新墨西哥大学加入教职,是新墨西哥大学美国心理学协会认证的临床心理学博士项目临床培训负责人,新墨西哥大学酒精、物质滥用与成瘾中心副主任。博士的出版物包括本书、余篇文章和章节。他在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动机访谈的概念。科学信息研究所确认他是世界上文章被引用多的科学家之一。

医学博士,英国加的夫大学初级医疗与公共卫生系主任、初级医学教授。他在开普敦大学接受医学培训,在多伦多大学接受临床流行病学培训。在的指导下,他在博士期间发展、评估了行为改变咨询,并就患者对临床医生建议戒烟的看法进行了定性研究。博士发表了余篇文章,主要涉及健康行为改变与普通感染。他曾在南威尔士的一个前煤矿镇的普通内科执业。

译者简介

洪霞 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老年精神医学学组成员,北京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常委。

魏镜 临床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总干事,北京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精神科杂志》第五届编委,《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第四届编委,《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届编委。

文摘






序言



万千心理:医务工作者动机访谈——促进健康行为改变 这是一本面向医务工作者的实用指南,旨在赋能您掌握动机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这一强有力的沟通技术,从而更有效地引导患者做出积极的健康行为改变。 在日新月异的医疗环境中,医务工作者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除了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患者建立信任、激发内在动力、支持其做出可持续的健康行为改变,已成为提升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关键。然而,我们时常发现,即使给予了明确的建议和指导,患者在戒烟、规律运动、健康饮食、遵从医嘱等方面仍会遇到重重阻碍,表现出矛盾、犹豫甚至抵抗。这并非患者有意为之,而是深层心理动力的体现。 动机访谈,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协同性的沟通风格,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利器。它并非说教或强制,而是一种“问”而非“答”的技术,一种“倾听”而非“指导”的方式,一种“合作”而非“对抗”的态度。本书《万千心理:医务工作者动机访谈——促进健康行为改变》将带您深入探索动机访谈的精髓,并将其巧妙地融入您的临床实践中。 本书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理解动机访谈的基石 导言:为何需要动机访谈? 探讨当前医疗模式下健康行为改变的困境与挑战。 介绍动机访谈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健康领域应用的有效性。 阐述动机访谈的核心理念:尊重自主性、激发内在动机、协同合作。 明确动机访谈并非“万能药”,而是辅助和增强现有医疗实践的工具。 理解改变的“螺旋”: 深入剖析个体在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经历的各个阶段(如前思索期、思索期、准备期、行动期、维持期)。 解释为何患者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沟通策略。 如何识别患者所处的改变阶段,并据此调整沟通方式。 移情的力量:建立连接与信任: 强调同理心(Empathy)在动机访谈中的核心地位。 学习如何通过积极倾听、眼神交流、非语言信号等方式,真正走进患者的世界。 掌握“回应性倾听”的技巧,理解患者的感受、想法和经历,即使它们与您的期望不符。 认识到移情不是同意,而是理解,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治疗性关系。 “改变的语言”:识别与回应: 区分“支持改变的语言”(Change Talk)与“维持的语言”(Sustain Talk)。 学习识别患者流露出的渴望、能力、理由、需求等“改变的语言”。 掌握“诱导性提问”、“探索性提问”、“总结性提问”等方式,鼓励患者表达更多“改变的语言”。 学习如何有效回应“维持的语言”,将其转化为探索改变的机会,而非直接对抗。 “矛盾”是改变的种子: 理解患者的矛盾心理是改变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学习如何以非评判性的态度对待患者的矛盾,将其视为探索的起点。 掌握“平衡问卷”或“权衡利弊”等工具,帮助患者理清改变的利弊,从而激发其自主选择。 认识到“抵抗”并非阻碍,而是患者在表达自身需求和顾虑。 第二部分:动机访谈的核心技巧与策略 OARS原则:驱动有效沟通的四把钥匙: O - Open-ended Questions (开放式提问): 学习如何提出能引发患者深度思考和详述的问题,而非简单的是/否回答。例如:“您对(健康行为)有什么想法?”“您认为(改变)可能带来哪些好处?” A - Affirmations (肯定与认可): 学习如何识别并赞美患者的优点、努力、能力和积极方面,即使这些方面尚未完全转化为改变。例如:“您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您的健康,这一点非常了不起。”“您尝试过(某种方法),这表明您有决心。” R - Reflections (反射与回应): 学习如何通过复述、概括、转述患者的话语,表达您对患者的理解,并邀请患者进一步阐述。例如:“所以,您觉得(某个健康问题)让您感到很疲惫,是吗?”“您似乎在(某个健康行为)上遇到了一些困难,想进一步了解您的情况。” S - Summaries (总结与串联): 学习如何将患者的陈述进行梳理和总结,以确认理解、强调重点、连接不同话题,并为接下来的讨论铺平道路。例如:“我听到您提到了(几个方面),听起来您对(改变)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并且也感受到了一些挑战,是这样吗?” “诱导”改变的艺术: 如何适时适度地引导患者思考改变的可能性、意愿和能力。 掌握“探索性提问”的技巧,例如:“如果情况有所改善,那会是什么样子?”“您设想中的健康生活是什么样的?” 学习如何利用患者的“改变的语言”来强化改变的意愿。 “坚持”的挑战与应对: 理解患者坚持现状的深层原因,可能是恐惧、习惯、缺乏信心等。 学习如何以平和、尊重的态度处理患者的抵抗,避免陷入权力斗争。 掌握“重构”(Reframing)技巧,将负面或抗拒的表述转化为积极的视角。 学习如何“推测性地”询问,例如:“您有没有想过,如果尝试(改变),可能会发生什么?” “计划”的协同构建: 动机访谈并非仅仅是谈话,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制定可行的改变计划。 学习如何与患者共同探索可行的改变步骤,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 强调计划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鼓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微调。 如何帮助患者识别潜在的障碍,并预设应对策略。 “承诺”的巩固: 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清晰、具体、可衡量的改变承诺。 理解承诺的强度与可行性之间的关系。 探讨如何巩固患者的承诺,例如设定复诊、自我监测等。 第三部分:动机访谈在不同临床场景的应用 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饮食依从性。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生活方式调整。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戒烟、运动、健康饮食。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戒烟、药物依从性。 预防医学与健康促进: 疫苗接种意愿的提升。 健康体检的推广与依从。 孕产期保健与母婴健康指导。 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培养(如拒绝烟酒、规律作息)。 精神健康领域的探索: 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成瘾行为(如药物滥用、赌博)的干预。 睡眠障碍患者的行为调整。 疼痛管理与姑息治疗: 患者对疼痛管理方案的接受度。 临终关怀中的沟通与支持。 患者对生活质量提升的期望与管理。 特殊人群的动机访谈: 老年患者的沟通特点与策略。 文化背景差异如何影响沟通。 认知功能受损患者的辅助沟通。 第四部分:提升您的动机访谈能力 实践与反思: 强调持续练习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鼓励记录访谈过程,分析成功与不足之处。 学习从每一次互动中汲取经验。 同伴学习与督导: 介绍同伴学习小组的价值,分享经验,互相支持。 阐述专业督导在提升技能、处理复杂情况中的作用。 自我关怀与职业倦怠预防: 认识到医务工作者在高压环境下的挑战。 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减轻工作压力,提升职业满意度。 强调自我关怀在维持专业效能中的重要性。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结合大量真实的临床案例,帮助您快速理解并掌握动机访谈的精髓。 系统性的技能训练: 提供清晰的步骤和可操作的技巧,让您在实践中得心应手。 多样的应用场景: 涵盖广泛的临床领域,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医务工作者的学习需求。 强调人文关怀: 贯穿始终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帮助您构建更具同情心和理解力的医患关系。 持续学习的资源: 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和参考文献,支持您不断提升动机访谈能力。 购买本书,您将获得: 一套强大的沟通工具,助您更有效地引导患者做出健康行为改变。 提升患者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实操方法。 建立更深厚、更具信任度的医患关系。 增强您的职业自信和工作满意度。 《万千心理:医务工作者动机访谈——促进健康行为改变》——赋能您成为更出色的健康行为改变的促进者,为患者的健康之路点亮明灯。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在临床实践中,除了专业技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同样至关重要,但如何做到这一点,我总觉得有些迷茫。这本书《万千心理:医务工作者动机访谈——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向这条更有效的沟通之路。它并没有给我一套僵化的对话脚本,而是教会我如何灵活运用提问、倾听、总结等技巧,去触及患者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四种回应风格”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不同的情境下,哪种回应方式是真正有效和具有建设性的。书中还强调了“看见”患者的努力和进步,哪怕是微小的改变,这对于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动机非常有益。读完之后,我感到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慧眼”,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患者的真实需求和潜在的可能性,不再仅仅是围绕着疾病本身进行“治疗”,而是真正关注到“人”的完整性。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启发,让我对医务工作的理解和实践都有了全新的维度。

评分

这本《万千心理:医务工作者动机访谈——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惊喜。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我深知“说服”病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难度,很多时候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过去工作中存在的盲区。它没有流于表面地教导“你应该怎么做”,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患者难以改变”,并且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充满人性关怀的方法论。读完之后,我仿佛被“点醒”了一般,原来很多时候我的沟通方式是无效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书中关于“如何倾听”、“如何共情”、“如何激发患者内在动力”的讲解,都非常生动具体,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快速理解并尝试应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强调的“合作关系”的建立,这与我们过去那种“医生是权威,患者必须听从”的模式截然不同,它将患者视为改变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转变,不仅仅是沟通技巧的提升,更是思维模式的革新,它让我更加尊重患者的自主性,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新的热情和信心。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帮助更多的患者实现真正的健康转变。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并没有很高,总觉得“动机访谈”这类听起来有些“软”的沟通技巧,对于我们这些每天面对生病、痛苦、甚至生死离别的医务人员来说,是不是有些过于理想化了。然而,当我翻开它,很快就被其深刻的理论内核和丰富的实践指导所吸引。它并没有回避医学的复杂性和患者情绪的波动性,而是将动机访谈的原理巧妙地融入到医疗场景中,提供了一套既有理论高度又不失操作性的指导。书中的很多观点,比如“改变的两个方向”、“准备度模型”等,都让我豁然开朗。我曾困惑于为何有些患者似乎“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但就是做不到,这本书解释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矛盾性话语”以及如何应对。最让我触动的是,它不仅仅关注“如何说服”,更关注“如何让患者自己想说服自己”。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才是可持续的。它让我们医务人员从“推销员”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赋能者”。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技术,更是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一次自我修炼,对医患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与慢性病患者打交道的医务工作者,我一直苦于如何在有限的门诊时间里,有效地促进患者的长期健康行为改变。市面上关于健康教育的书籍很多,但大多是知识的灌输,缺乏对患者心理层面的深入挖掘。《万千心理》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它并没有用枯燥的心理学名词来堆砌,而是用非常平实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真实的临床案例,阐述了动机访谈的核心理念和技巧。书中对于如何识别患者的“阻抗”,以及如何用非对抗性的方式来化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曾经因为患者的不配合而感到沮丧,甚至有些抱怨,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动机访谈强调的“同理心倾听”和“支持性回应”,让我明白,我们需要的不是去“纠正”患者,而是去“理解”他们,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找到自己改变的动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套方法,更是在重塑我们作为医务人员的“助人”理念。

评分

老实说,很多时候,面对那些“屡教不改”的患者,我内心深处是有些无奈甚至疲惫的。我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改变,我也努力地去告知、去劝导,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万千心理》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洗涤了我工作中的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它并没有把患者描绘成“抗拒改变”的敌人,而是将他们的犹豫、矛盾,甚至偶尔的“对抗”,视为改变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书中详尽地阐述了如何识别这些现象,以及如何以一种尊重和不评判的态度去回应,从而避免激化矛盾,反而促进合作。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探索性问题”的强调,以及如何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患者自己去思考改变的利弊,从而找到内心的驱动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赋能”的视角,让我们医务人员不再是单方面的信息输出者,而是成为帮助患者自我赋能的引导者。这不仅仅是对患者的帮助,对我个人在职业发展上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重新找回了工作的意义和成就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