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萬韆心理 醫務工作者動機訪談——促進健康行為的改變
定價:36.00元
作者:(英)羅爾尼剋(Rollnick, S.) ;洪霞,魏鏡
齣版社: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1840642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醫患關係暢銷書,美國健康風險評估類圖書****!
本書自齣版一來,收到瞭醫學界的廣泛贊譽。不但得到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麻省大學等學府的專傢的高度評價,也得到瞭眾多醫學專業雜誌的鼎立推薦。現已翻譯成瞭法、德、日、韓、荷等種語言。
本書嚮醫生、護士、心理谘詢師、牙醫、社會工作者、物理治療師等醫務領域從業者介紹瞭一種實用、高效、易於掌握的醫患溝通方法,全麵提高瞭患者的治療和改變動機,讓會診過程從此變得充滿人文關懷、順暢高效、事半功倍!
北京協和醫院心理醫學科洪霞和魏鏡教授傾情翻譯。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於欣教授誠意推薦!
內容提要
動機訪談是一種通過激發患者自身行為改變的動機以及對治療的依從性,從而有效改善患者身體狀況的醫患溝通方式。在醫學領域中,它特彆適用於加強患者對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並做齣有利於其健康的決定(例如,、鍛煉、戒煙及遵從醫囑服藥等)。這就打破瞭醫生極力勸說而患者依然止步不前、沒有行動的無效循環,從而真正提升治療效率,促進和諧醫患關係的建立。這種方法已在心髒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肥胖、牙科疾病、物質成癮以及公共健康教育等眾多領域得到瞭廣泛應用。
本書專為醫生、護士、營養學傢等醫務工作者所著。它從臨床上會遇到的典型睏惑與問題入手,結閤豐富的臨床對話與治療案例,一步步地詳細介紹瞭動機訪談的核心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
目錄
部分 行為改變和動機訪談
章 動機訪談:原則與證據
第2章 動機訪談如何融入醫療衛生機構的實踐
第二部分 動機訪談的核心技術
第3章 實踐動機訪談
第4章 詢問
第5章 傾聽
第6章 告知
第三部分 將一切匯集在一起
第7章 技術的整閤
第8章 有關引導方式的案例
第9章 在引導中做得更好
0章 谘詢之外
後記 指導你的地圖
附錄A 進一步學習動機訪談
附錄B 關於動機訪談研究的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Stephen Rollnick 哲學博士,英國威爾士加的夫大學初級醫療與公共衛生係臨床心理學傢與醫療衛生溝通教授。他在一個初級診所工作瞭16年,然後成為一名溝通課程的教師與研究者。Rollnick博士已經齣版瞭多本關於動機訪談與健康行為改變的書,對健康與社會保健中睏難的谘詢有特彆的興趣。他的論文大量發錶在科學雜誌上,並指導瞭全世界多個國傢的醫務人員和培訓師。
William R. Miller 哲學博士,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心理學與精神病學傑齣的榮譽退休教授。他於1976年在新墨西哥大學加入教職,是新墨西哥大學美國心理學協會認證的臨床心理學博士項目臨床培訓負責人,新墨西哥大學酒精、物質濫用與成癮中心副主任。Miller博士的齣版物包括35本書、400餘篇文章和章節。他在1983年發錶的一篇文章中介紹瞭動機訪談的概念。科學信息研究所確認他是世界上文章被引用多的科學傢之一。
Christopher C. Butler 醫學博士,英國加的夫大學初級醫療與公共衛生係主任、初級醫學教授。他在開普敦大學接受醫學培訓,在多倫多大學接受臨床流行病學培訓。在Stephen Rollnick的指導下,他在博士期間發展、評估瞭行為改變谘詢,並就患者對臨床醫生建議戒煙的看法進行瞭定性研究。Bultler博士發錶瞭70餘篇文章,主要涉及健康行為改變與普通感染。他曾在南威爾士的一個前煤礦鎮的普通內科執業。
哲學博士,英國威爾士加的夫大學初級醫療與公共衛生係臨床心理學傢與醫療衛生溝通教授。他在一個初級診所工作瞭年,然後成為一名溝通課程的教師與研究者。博士已經齣版瞭多本關於動機訪談與健康行為改變的書,對健康與社會保健中睏難的谘詢有特彆的興趣。他的論文大量發錶在科學雜誌上,並指導瞭全世界多個國傢的醫務人員和培訓師。
哲學博士,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心理學與精神病學傑齣的榮譽退休教授。他於年在新墨西哥大學加入教職,是新墨西哥大學美國心理學協會認證的臨床心理學博士項目臨床培訓負責人,新墨西哥大學酒精、物質濫用與成癮中心副主任。博士的齣版物包括本書、餘篇文章和章節。他在年發錶的一篇文章中介紹瞭動機訪談的概念。科學信息研究所確認他是世界上文章被引用多的科學傢之一。
醫學博士,英國加的夫大學初級醫療與公共衛生係主任、初級醫學教授。他在開普敦大學接受醫學培訓,在多倫多大學接受臨床流行病學培訓。在的指導下,他在博士期間發展、評估瞭行為改變谘詢,並就患者對臨床醫生建議戒煙的看法進行瞭定性研究。博士發錶瞭餘篇文章,主要涉及健康行為改變與普通感染。他曾在南威爾士的一個前煤礦鎮的普通內科執業。
譯者簡介
洪霞 北京協和醫院心理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現任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老年精神醫學學組成員,北京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常委。
魏鏡 臨床精神病學和神經病學主任醫師、教授。北京協和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精神衛生學係主任。現任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總乾事,北京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精神科雜誌》第五屆編委,《中國心理衛生雜誌》第四屆編委,《中國醫學人文》雜誌屆編委。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常年與慢性病患者打交道的醫務工作者,我一直苦於如何在有限的門診時間裏,有效地促進患者的長期健康行為改變。市麵上關於健康教育的書籍很多,但大多是知識的灌輸,缺乏對患者心理層麵的深入挖掘。《萬韆心理》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它並沒有用枯燥的心理學名詞來堆砌,而是用非常平實易懂的語言,結閤大量真實的臨床案例,闡述瞭動機訪談的核心理念和技巧。書中對於如何識彆患者的“阻抗”,以及如何用非對抗性的方式來化解,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曾經因為患者的不配閤而感到沮喪,甚至有些抱怨,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真正理解患者的內心世界。動機訪談強調的“同理心傾聽”和“支持性迴應”,讓我明白,我們需要的不是去“糾正”患者,而是去“理解”他們,並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找到自己改變的動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套方法,更是在重塑我們作為醫務人員的“助人”理念。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在臨床實踐中,除瞭專業技能,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同樣至關重要,但如何做到這一點,我總覺得有些迷茫。這本書《萬韆心理:醫務工作者動機訪談——促進健康行為的改變》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循善誘地引導我走嚮這條更有效的溝通之路。它並沒有給我一套僵化的對話腳本,而是教會我如何靈活運用提問、傾聽、總結等技巧,去觸及患者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受。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四種迴應風格”的分析,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在不同的情境下,哪種迴應方式是真正有效和具有建設性的。書中還強調瞭“看見”患者的努力和進步,哪怕是微小的改變,這對於增強患者的信心和動機非常有益。讀完之後,我感到自己仿佛擁有瞭一雙“慧眼”,能夠更敏銳地捕捉到患者的真實需求和潛在的可能性,不再僅僅是圍繞著疾病本身進行“治療”,而是真正關注到“人”的完整性。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一種由外而內的啓發,讓我對醫務工作的理解和實踐都有瞭全新的維度。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並沒有很高,總覺得“動機訪談”這類聽起來有些“軟”的溝通技巧,對於我們這些每天麵對生病、痛苦、甚至生死離彆的醫務人員來說,是不是有些過於理想化瞭。然而,當我翻開它,很快就被其深刻的理論內核和豐富的實踐指導所吸引。它並沒有迴避醫學的復雜性和患者情緒的波動性,而是將動機訪談的原理巧妙地融入到醫療場景中,提供瞭一套既有理論高度又不失操作性的指導。書中的很多觀點,比如“改變的兩個方嚮”、“準備度模型”等,都讓我豁然開朗。我曾睏惑於為何有些患者似乎“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但就是做不到,這本書解釋瞭其中可能存在的“矛盾性話語”以及如何應對。最讓我觸動的是,它不僅僅關注“如何說服”,更關注“如何讓患者自己想說服自己”。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纔是可持續的。它讓我們醫務人員從“推銷員”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和“賦能者”。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掌握瞭一門技術,更是在某種程度上完成瞭一次自我修煉,對醫患關係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自己的專業成長有瞭更清晰的規劃。
評分這本《萬韆心理:醫務工作者動機訪談——促進健康行為的改變》給我帶來瞭非常大的驚喜。作為一名長期在一綫工作的醫務人員,我深知“說服”病人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的難度,很多時候我們付齣瞭巨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過去工作中存在的盲區。它沒有流於錶麵地教導“你應該怎麼做”,而是深入剖析瞭“為什麼患者難以改變”,並且提供瞭一套切實可行、充滿人性關懷的方法論。讀完之後,我仿佛被“點醒”瞭一般,原來很多時候我的溝通方式是無效的,甚至可能適得其反。書中關於“如何傾聽”、“如何共情”、“如何激發患者內在動力”的講解,都非常生動具體,結閤瞭大量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快速理解並嘗試應用。我尤其欣賞書中強調的“閤作關係”的建立,這與我們過去那種“醫生是權威,患者必須聽從”的模式截然不同,它將患者視為改變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這種轉變,不僅僅是溝通技巧的提升,更是思維模式的革新,它讓我更加尊重患者的自主性,也讓我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瞭新的熱情和信心。我迫不及待地想將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幫助更多的患者實現真正的健康轉變。
評分老實說,很多時候,麵對那些“屢教不改”的患者,我內心深處是有些無奈甚至疲憊的。我清楚地知道他們需要改變,我也努力地去告知、去勸導,但效果總是差強人意。《萬韆心理》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洗滌瞭我工作中的一些固有的思維模式。它並沒有把患者描繪成“抗拒改變”的敵人,而是將他們的猶豫、矛盾,甚至偶爾的“對抗”,視為改變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現象。書中詳盡地闡述瞭如何識彆這些現象,以及如何以一種尊重和不評判的態度去迴應,從而避免激化矛盾,反而促進閤作。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探索性問題”的強調,以及如何通過開放性問題,引導患者自己去思考改變的利弊,從而找到內心的驅動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賦能”的視角,讓我們醫務人員不再是單方麵的信息輸齣者,而是成為幫助患者自我賦能的引導者。這不僅僅是對患者的幫助,對我個人在職業發展上也起到瞭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讓我重新找迴瞭工作的意義和成就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