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最近刚入手了一本号称是针对初学者的钢琴教材,说实话,我对这种“一步到位”的宣传语总是持保留态度的。这本所谓的入门书,内容排版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首先,它的乐理基础知识部分讲得过于晦涩和跳跃,对于一个零基础的孩子来说,那些术语就像天书一样,没有足够生动的图示或者类比去解释。比如讲到“小节线”和“拍号”的时候,作者直接抛出了定义,却没有配合清晰的键盘图或者手指位置的指导,孩子根本不知道该在哪个键上找感觉。再者,教材选取的练习曲目风格过于老旧,旋律单调乏味,很多都是上个世纪的民谣改编,缺乏现代儿童容易接受的、节奏感强的音乐元素。我的孩子试着弹了其中的几首入门曲,没坚持多久就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耐烦,认为这东西“一点都不好玩”。我个人更倾向于那种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并且融入了故事性教学的教程,这样才能真正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觉得弹琴是一个探索和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枯燥的机械重复。这本书在激发学习兴趣这一点上,可以说是完全失分了。如果家长不是有很强的乐理背景去“二次加工”这些内容,我真不敢想象孩子能坚持多久。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在“电子琴”教学法上的侧重点非常模糊,它更像是一本通用的键盘乐器教材被硬生生地套用在了电子琴这个媒介上。电子琴的优势在于其音色切换、节奏自动伴奏等功能,这些现代教学工具的潜力在这本教材中几乎没有被发掘。例如,它只停留在如何弹奏单音旋律,完全没有提及如何设置一个适合初学者的“伴奏模式”,或者如何利用电子琴自带的鼓点功能来训练节奏感。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他们对电子乐器的互动性有更高的期待。如果只是教他们像弹钢琴一样去弹电子琴,那买一本便宜的电子琴来学钢琴曲谱的意义何在呢?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引导孩子探索不同音色、尝试不同节奏,让他们感受到电子琴作为一种“乐器+科技”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制作的初步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的缺失,使得学习过程显得非常传统和保守,错失了利用电子琴特性的良机。
评分这本乐谱集给我的感觉是,它似乎是为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只是需要海量曲谱来练习“识谱速度”的人准备的,而不是为那些连中央C在哪里都搞不清楚的纯粹新手设计的。它对“简易”的理解可能和大众有所出入。教材一开始就默认读者已经知道五线谱上的音符对应键盘的哪个位置,然后直接就开始了双手的配合练习,而且很多练习曲目都是C大调以外的和弦进行,对于刚刚接触电子琴的孩子来说,手指的跨度和力度控制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和弦指法的部分,描述得极其简略,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帮助手指记忆的口诀或者辅助图形。更要命的是,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实在不敢恭维,稍微用点力气按压或者翻页,书页边缘就有了明显的卷曲和磨损,对于需要经常翻阅的教材来说,耐用性是个硬伤。我希望一本面向儿童的书,在物理层面上也要能经受住他们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摧残”,但这本明显做不到。它更像是一本给成人快速浏览的资料集,而不是一本可以陪伴孩子成长的“玩具书”。
评分我对比了市面上其他几本儿童入门书,发现这本教材在“趣味性互动”环节的设计上严重不足。真正的启蒙教材不应该仅仅是乐谱的堆砌,它需要有融入故事、角色扮演或者闯关解谜的元素,将枯燥的音符记忆转化为有意义的游戏。比如,有些书会把音符拟人化,或者把音阶的练习设计成“爬楼梯”或者“寻找宝藏”的路径图。而这本教材的每一页都显得异常严肃和正式,大量的五线谱和指法标记,缺乏色彩的引导和视觉上的休息区。对于注意力跨度较短的幼儿来说,长时间盯着密集的黑白符号,很快就会产生视觉疲劳和认知障碍。我花费了不少时间去尝试用不同的讲故事方式来包装书里的曲子,但书本身提供的辅助材料实在是太少了,家长需要自己做大量的工作才能让内容变得“可口”,这无疑增加了家长的负担,也削弱了教材本身的价值。
评分从曲谱的选择和难度梯度来看,这本书的“初学”定义非常不精确。它似乎把所有“能用单指弹奏”的曲子都归类到了入门级别,但忽略了儿童在早期对节奏稳定性和双手协调性的要求。书中包含了一些旋律线条相对复杂的复调练习,即便只是简单的双手配合,也要求孩子对拍子的数感非常精准。然而,配套的音频资源(如果提供了的话,我甚至没找到清晰的播放指示)也没有提供慢速分解练习,这对于那些还在为数拍子而挣扎的孩子来说简直是灾难。正确的难度递进应该是从单音节奏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简单的双手交替,最后才引入和声与对位。这本书的梯度设置过于陡峭,中间的“打地基”步骤几乎是跳跃式的,导致孩子在尝试进行双手练习时,挫败感会急剧上升,很容易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学不会弹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