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运动解剖学实验
定价:15.80元
作者:李杨昌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040217865
字数:220000
页码:18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部分为运动解剖学实验概述,介绍运动解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实验类型和实验的基本要求;第二部分为运动解剖学实验内容,是本教材的主体部分,共选择了21个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大类;第三部分为运动解剖学实验器械与仪器简介;第四部分为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材,亦适用于体育学其他专业学生的实验教材和其他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工作者的学习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注重精确性的学术叙述,没有过多花哨的文学修饰,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力求准确传达科学信息。在描述复杂运动机制时,它采用了非常严谨的动词和名词搭配,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多花一点时间去适应和消化,因为它不容许任何模糊的理解。但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保证了我们获取的知识是扎实且无误导的。我在对比其他同类书籍时发现,这本书在“运动模式与代偿机制”的描述上显得更为深入和细腻,它没有简单地罗列肌肉的功能,而是强调了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群之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关系,这对于理解运动康复和专项体能训练的原理至关重要。如果能增加一些跨学科的案例分析,比如结合运动生理学的指标来佐证解剖结构的实际表现,那就更是一本完美的工具书了。
评分我通常阅读教材会习惯性地去关注那些“延伸阅读”或“思考题”部分,因为这往往能体现出作者的教学深度和对知识的拓展意愿。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处理相当到位,每完成一个核心实验模块后,总会附带一些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设计得很有启发性,它们不是简单地让你重复书本上的定义,而是要求你将所学的解剖知识与实际的运动表现联系起来进行辩证思考。例如,关于“肌肉收缩张力的影响因素”那一章,它提出的问题就涉及到环境温度、疲劳状态对最大肌力的动态影响,这远远超出了基础的教科书范畴。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实验操作手册,更像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学术探究的伙伴。如果能在这些思考题的后面,哪怕只是一个简短的提示或者指向性的文献索引,对我们自主学习和准备课程报告将是巨大的帮助,可以有效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沉稳的蓝绿色调,配上清晰的字体和运动人体结构图的局部特写,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专业和严谨。我初翻的时候,最先关注的是它的目录结构,感觉编排上是很符合教学逻辑的。从宏观的系统解剖过渡到具体的肌肉、骨骼、关节运动,层次感很分明。特别是看到“运动生物力学基础”这一章节的标题时,我心里是期待的,因为很多基础的解剖学教材往往在应用层面会显得单薄,而这本书似乎想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光是看章节名称,就能想象到在实验室操作时,指导老师可能会如何结合这些图谱和理论进行讲解。我对书中关于人体运动链的分析部分特别感兴趣,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比传统教科书更细致的、针对特定运动模式的解读,比如跑步和跳跃时,哪些肌群需要协同发力,以及力线是如何传导的。如果能在实验指导中融入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分析案例,那就更完美了,这样学习起来会更有代入感和目的性。
评分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实验指导部分,我对实验的详细程度非常看重。毕竟,解剖学实验的关键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如何操作”和“如何观察”。这本书在描述实验步骤时,措辞显得非常审慎且具体,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写得过于简略,让人无从下手。比如,在进行“心肺功能测试”那部分的描述中,它不仅列出了需要准备的器材清单,还细致地标注了受试者的准备工作和测试环境的要求,这一点对于我们这种需要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实验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它在图示和文字说明之间的平衡把握,没有一味地堆砌复杂的、难以理解的线条图,而是穿插了一些实物拍摄的照片或者示意图,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如果能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分析模板或结果记录表格,那就更贴合实际的实验报告撰写需求了。总体感觉是,编者显然是考虑到了一线教学和学生操作的实际困难,努力让实验过程更加规范和易于执行。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质量上来说,这本书的处理也体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一贯水准。纸张的厚度适中,不像一些廉价印刷品那样容易反光或透墨,这对于需要在实验台上频繁翻阅和做笔记的学习者来说非常友好。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涉及到的所有人体结构图谱和运动轨迹的示意图,线条都非常清晰锐利,色彩运用也恰到好处,突出了重点结构,避免了视觉上的混乱。我过去遇到的很多解剖图谱,关键的神经和血管分支经常被其他结构混淆,但这本书的制图似乎经过了精心的优化,层次分明。另外,书本的装订也很结实,面对高频率的使用和反复的拉扯,希望它能保持长久的耐用性。整体视觉体验是专业、清晰且耐看的,这对于需要长时间研读的专业书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硬件指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