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排球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的研究(BC)
定价:28.00元
作者:廖彦罡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644069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廖彦罡的这本《排球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的研究》将尝试以排球运动专项为突破点,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本出发点,以运动员的专项认知眼动特征为核心,借鉴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手段,利用先进的眼动仪来了解排球运动员的视觉信息特征。研究选取不同运动水平的排球队员,采用专家——新手范式,记录被试的注视次数、注视时间、眼跳距离等眼动指标,通过了解运动员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动态注意、视觉搜索轨迹以及心理过程、认知特点等,找出不同水平队员之间的差异,探讨眼动特征的认知规律,丰富和完善运动心理学理论,揭示专家运动员的视觉搜索和注视信息。
内容提要
从运动员的专项认知水平角度,探讨专项运动J心理能力白勺发展特征,揭示有关专项心理能力的培养机制,是当今运动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体育运动过程中,视觉信息的提取是其基本的心理支持,视觉信息提取的不同模式可能反映了高水平运动员与一般水平运动员或新手之间运动能力的差异性。眼动分析法被认为是研究视觉信息加工过程的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运动项目的研究中。
廖彦罡的这本《排球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的研究》将尝试以排球运动专项为突破点,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本出发点,以运动员的专项认知眼动特征为核心,借鉴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手段,利用先进的眼动仪来了解排球运动员的视觉信息特征。研究选取不同运动水平的排球队员,采用专家——新手范式,记录被试的注视次数、注视时间、眼跳距离等眼动指标,通过了解运动员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动态注意、视觉搜索轨迹以及心理过程、认知特点等,找出不同水平队员之间的差异,探讨眼动特征的认知规律,丰富和完善运动心理学理论,揭示专家运动员的视觉搜索和注视信息。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分为三部分研究,主要通过排球专项图片识别的眼动记录法以及反应时、正确率等行为指标来对被试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有效评价。从运动员的专项认知水平角度,探讨专项运动J心理能力白勺发展特征,揭示有关专项心理能力的培养机制,是当今运动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体育运动过程中,视觉信息的提取是其基本的心理支持,视觉信息提取的不同模式可能反映了高水平运动员与一般水平运动员或新手之间运动能力的差异性。眼动分析法被认为是研究视觉信息加工过程的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运动项目的研究中。
廖彦罡的这本《排球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的研究》将尝试以排球运动专项为突破点,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本出发点,以运动员的专项认知眼动特征为核心,借鉴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手段,利用先进的眼动仪来了解排球运动员的视觉信息特征。研究选取不同运动水平的排球队员,采用专家——新手范式,记录被试的注视次数、注视时间、眼跳距离等眼动指标,通过了解运动员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动态注意、视觉搜索轨迹以及心理过程、认知特点等,找出不同水平队员之间的差异,探讨眼动特征的认知规律,丰富和完善运动心理学理论,揭示专家运动员的视觉搜索和注视信息。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分为三部分研究,主要通过排球专项图片识别的眼动记录法以及反应时、正确率等行为指标来对被试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有效评价。
研究一表明,专家组对图片信息的加工更为细致,他们的首注视点和次注视点时间都较长,注视次数少,注视持续时间较长,与新手组有显著差异。被试的注视多以球的位置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散开,重要信息区内都有较多的视觉注视。专家组的注视范围较为宽广,注视点少而分散。图片材料的不同对于被试的首注视点、次注视点时间以及瞳孔直径有显著影响。
研究二表明,专家组能更快速而准确地提取信息,他们对于句子理解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三组间的反应时无差异。匹配信息的反应时快于非匹配信息,差异显著。三种不同性质的句子问题差异显著,背景信息的反应时慢,正确率低。内容信息反应时快,正确率高。专家对于图片信息的加工能力更强,他们的次注视点时间短,注视次数多,注视持续时间短。材料不同影响被试的次注视点时间、注视次数、注视持续时间、瞳孔直径和眼跳距离。
研究三表明,专家组的信息加工速度更快、更准确,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进行信息判断。专家视觉信息搜索的有效性更强,注视点较少,瞳孔直径较大,他们的注视轨迹更加紧凑、有效,新手组的注视轨迹较为分散,注视点较多,无规律。任务难度增加,被试的首注视点时间增加,注视次数增加,注视持续时间减少,瞳孔直径减少,眼跳距离增加。
研究表明,眼动分析法对于排球运动专项认知特征的研究是可行的,能够对不同水平被试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有效评定,体现专家认知加工的优势,但必须和具体的认知加工任务相结合,对被试的各项指标综合分析。
目录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1.2眼动研究综述
1.3运动心理学的眼动综述
1.4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1.6研究设计和研究假设
1.7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2研究疗法
2.1文献资料调查法
2.2专家调查访问法
2.3眼动记录法
2.4专项句子理解测试法
2.5专项反应速度测试法
2.6现象学讨论法
2.7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
3研究一:图画观察简单任务的眼动分析
3.1研究目的
3.2研究对象和方法
3.3研究结果
3.4讨论
3.5结论
4研究二:图画观察句子、理解任务的跟动分析
4.1研究目的
4.2研究对象和方法
4.3研究结果
4.4讨论
4.5结论
5研究三:图画视觉搜索任务的眼动分析
5.1研究目的
5.2研究对象与方法
5.3研究结果
5.4讨论
5.5结论
6总体讨论
6.1图形认知眼动特征的总体讨论
6.2眼动选取指标的总体讨论
6.3专家.新手认知特征的讨论
6.4排球图片信息的专项特征讨论
6.5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总结论
附录
后记
作者介绍
廖彦罡,男,1978年生,湖南武冈人。200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3年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硕士毕业,2007年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博士毕业。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讲师,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和运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先后参加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多次参加外学术会议,参与编写教材多部。
文摘
序言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具科学性的视角来审视排球运动。它打破了传统上依靠经验和直觉的训练模式,引入了精确的、可测量的认知指标。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顶尖运动员的“反应快”并非仅仅是肌肉反应速度快,而是他们的“认知准备”速度远超常人。这本书为教练员提供了一套升级思维工具包,让他们能更有效地评估和培养运动员的“场上大脑”。虽然书名听起来很学术化,但实际上它对任何热爱排球运动,并渴望了解其内在运行机制的人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它不仅仅是为专业人士写的,也是为那些想深入了解运动之美的爱好者们准备的,读完后会对每一次比赛的精彩瞬间产生全新的、充满理解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看哪里”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为什么看那里”的机制探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方法论上的严谨性。他们似乎采用了多种眼动追踪技术,结合了高帧率摄像和甚至一些脑电图(EEG)的数据辅助分析,这让整个研究的可靠性大大增强。记得读到对比初学者和精英运动员眼动模式那一部分,简直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初学者往往是“扫视”整个场地,试图获取所有信息,但信息过载导致决策迟缓;而高手则像装了导航系统,目光的落点极其精准,只关注那些具有最高预测价值的区域。这种差异的量化分析,对于教练员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无疑是极具指导意义的。我甚至在想,这种基于眼动数据的训练反馈,会不会是未来体育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将主观经验和客观数据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让训练过程变得更加科学和可量化。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抓人眼球,那种饱和度很高的蓝色和橙色撞在一起,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竞技场上的热烈氛围。我本来只是在书店里随便翻翻,结果被这个封面吸引住了,随手翻了几页,发现里面的内容排版也挺讲究,图文并茂的,看起来不像那种枯燥的学术专著。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运动员在进行快速决策时,视觉信息是如何被大脑处理和利用的,那段描述特别生动,作者似乎用了不少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来支撑观点,而不是空泛地谈理论。比如,他们提到顶尖二传手在出手前几毫秒内对攻手上身体姿态的微小变化是如何捕捉到的,这简直就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我虽然不是专业排球运动员,但对运动心理学一直很有兴趣,这本书能把一个看似狭窄的领域挖掘得如此深入和有趣,实在难得。特别是它对“认知负荷”在高速运动中的影响分析,让我对那些在场上看似轻松自如的运动员有了更深层次的敬意,因为他们背后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训练,才能让那些复杂的视觉信息处理过程变得如此自动化。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术语不太敏感的读者,很多专业名词一开始让我有点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他们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大量实际比赛的案例和视频截图来进行解释。比如,在分析拦网手判断时间差时,作者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用一个经典的“一传到位、主攻启动”的场景为例,逐步拆解了眼睛的注视路径、停留时间以及预测向量。这种叙事方式非常贴合读者的学习曲线,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那些原本可能很晦涩的专业知识。这本书读起来有一种层层递进的快感,每读完一个理论部分,紧接着就会有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印证,让人感觉自己的理解是牢固且实在的。它成功地将硬核的科学研究,转化成了一份引人入胜的“运动侦探报告”。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略带哑光,阅读时眼睛不容易反光,长时间阅读下来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仔细研读的专业书籍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此外,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列表非常详尽,显示了作者在资料搜集方面的广度和深度。我特地查阅了其中几篇核心文献,发现作者不仅吸收了国外的最新研究,还结合了本土化的一些训练实践经验,使得研究成果更具应用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不同位置(例如自由人、接应二传)的专项眼动差异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和讨论,这让这本书的适用范围大大拓宽,不只是针对某一个特定位置的教练或运动员。它提供了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整个团队协作中视觉信息流动的复杂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