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跆拳道理论与实践研究
定价:39.00元
作者:饶英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15476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其经过千余年的演变和发展,已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现代体育项目。跆拳道寓修身养性于技击格斗之中,对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意志品质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作用。
本书在我国跆拳道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跆拳道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对跆拳道理论、技能训练、身体素质训练进行了阐述,对跆拳道运动员和跆拳道爱好者了解跆拳道、练习跆拳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对跆拳道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涵盖了跆拳道运动概述、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技、战术与实践研究,竞技跆拳道主动进攻技术,跆拳道运动的身体素质训练,品势训练实践以及跆拳道医务保健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内容全面、逻辑层次清晰,对跆拳道运动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目录
作者介绍
饶英(1966— ),男,汉族,湖北英山人,硕士,副教授,先后就职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深圳卫生学校,现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校跆拳道运动队主教练,深圳市巴西柔术协会副秘书长、深圳市武术技击研究会推广发展部部长。连续十年带队参加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共获 28 金 38 银 59 铜,男女队竞技与品势团体总分名十一次,竞技与品势团体总分第二名十一次;2013 年参加全国高职高专体育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中年组一等奖”。 2012、2013、2016、2017 年获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教练员奖”。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战体验的人,很多理论书读起来总是感觉像在云端飘浮,缺乏落地的指导。这本书的“实践”部分,简直是我的“救星”。作者没有停留在抽象的动作描述上,而是深入到了每一个技术动作的细节和应用场景。比如,关于如何应对不同体型对手的策略分析,如何根据距离的变化调整攻击和防守的优先级,这些都是在道场里需要反复琢磨但又常常难以言传的经验。书里配的图示清晰到令人赞叹,即便是初学者,只要对照着书上的分解图,也能大致掌握动作的要领。更妙的是,它还探讨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战对抗训练中,而不是孤立地练习套路。读到关于心理解压和赛前准备的章节时,我感觉作者不仅是在教我如何打拳踢腿,更是在教我如何成为一个更沉着、更具韧性的竞争者。这种全方位的指导,远超出了我对于一本“理论研究”书籍的预期。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武术爱好者量身定做的一份珍贵指南,我本来对理论研究类的书籍总是抱持着一丝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会枯燥乏味,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在罗列事实和概念,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带着你一步步深入领会一门艺术的精髓。从最基础的礼仪规范,到复杂的步法、手法的分解教学,无不体现出编者深厚的功底和严谨的态度。我特别欣赏它将历史沿革与现代技战术的结合,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连贯性和启发性,让人能够清晰地看到这项运动是如何从古老的技艺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性体育项目。特别是其中对“力”的运用原理阐述得极为透彻,不再是简单的肌肉蛮力,而是强调了借力和顺势的哲学层面。读完第一部分,我对训练的理解立刻提升了一个层次,不再盲目追求力量和速度,而是更加注重效率和精准度。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有一种化繁为简的大师风范。我通常很难长时间专注于同一本厚重的专业书籍,但这本书的章节设置非常合理,既有宏观的脉络梳理,也有微观的技巧剖析,节奏感把握得极好。读起来不会感到知识点堆砌的压迫感。特别是当我遇到一些自己一直困惑的技术难点时,翻阅对应章节,往往能找到被我忽略的那个关键细节。比如,关于侧踢发力的瞬间转髋角度的细微差别,书中通过对比不同流派的侧重点,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其内在的力学差异。这让我的训练思路瞬间开阔起来,不再局限于过去单一的理解模式。它鼓励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机械地模仿。这种引导读者自我探索的写作风格,对于追求个性化发展的练习者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感受,那就是“系统性”。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对“跆拳道”这一复杂体系的全面梳理和深入挖掘。它没有刻意回避那些比较“硬核”的运动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知识,而是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技术讲解中,让读者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仅仅知道“怎么做”。这种底层逻辑的阐述,对于想要突破瓶颈,从“熟练”迈向“精通”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让你未来学习任何新的技术或流派时,都能迅速抓住其核心要点。我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个动作的执行者,而是一个能理解背后科学原理的思考者。这本书无疑是为严肃的跆拳道学习者和教练员准备的一份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参考书,它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身水平的提高而愈发凸显。
评分坦率地说,我购买这本书时,是冲着它的人民日报出版社的背景去的,期待它能提供一个权威且公正的视角。这本书绝对没有辜负这份期待,它在呈现技术内容的同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素养。不同于某些商业化的武术书籍,它在引用和参考的资料上做足了功课,使得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有迹可循,极大地增强了其可信度。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对“品德修养”与“竞技精神”的探讨,触及了武术精神的核心。作者并未将这些视为空洞的口号,而是将其嵌入到训练流程和比赛规则的解读之中。例如,对“克己复礼”在现代赛场上的具体体现,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对于希望从事相关教学或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框架和规范语言,是进行下一步深入研究的绝佳起点。它提供了一种严谨的、可被检验的分析方法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