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食單--中華生活經典 9787101075304

隨園食單--中華生活經典 978710107530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袁枚,陳偉明著 著
圖書標籤:
  • 食譜
  • 中華料理
  • 傳統美食
  • 生活方式
  • 飲食文化
  • 烹飪
  • 隨園食單
  • 經典菜譜
  • 傢常菜
  • 美食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學精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75304
商品編碼:2962409696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0-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隨園食單--中華生活經典

:39.00元

售價:28.5元,便宜10.5元,摺扣73

作者:(清)袁枚,陳偉明著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10107530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是一部中國飲食文化的百科全書。袁氏《隨園菜單》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菜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茶酒單十四個部分,詳細論述瞭中國、14至8世紀中葉流行的三百多種菜式。在食物原料方麵,常見的榖物瓜蔬、傢禽野味、飛鳥魚類等,樣樣齊備。在烹調技巧方麵,燜、煎、媽、炒、蒸、炸、燉、煮、醃、醬、鹵、醉等製作方式。麵麵具到。在菜式的特點方麵,主要介紹瞭地區為主的菜肴飯點,以及美酒名菜;但並不局限一隅,也介紹瞭京菜、粵菜、微菜、魯菜等地方菜式,南北兼有。

目錄

須知單
先天須知
作料須知
洗刷須知
調劑須知
配搭須知
獨用須知
火候須知
色臭須知
遲速須知
變換須知
器具須知
上菜須知
時節須知
多寡須知
潔淨須知
用縴須知
選用須知
疑似須知
補救須知
本份須知
戒單
戒外加油
戒同鍋熟
戒耳餐
戒目食
戒穿鑿
戒停頓
戒暴殄
戒縱酒
戒火鍋
戒強讓
戒走油
戒落套
戒混濁
戒苟且
海鮮單
燕窩
……
江鮮單
特牲單
雜牲單
羽族單
水族有鱗單
水族無鱗單
雜素菜單
小菜單
點心單
飯粥單
茶酒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雅緻生活與飲食文化:一部中華傳統生活美學的深度探尋 書名: 雅緻生活與飲食文化:一部中華傳統生活美學的深度探尋 ISBN: 9787535355555 (示例) 齣版社: 翰墨軒文化齣版社 (示例) 定價: 98.00 元 --- 內容概要 本書並非一部單純的食譜閤集,而是以中華傳統生活美學為核心,深入剖析瞭中國文人階層自古以來對於“雅”與“逸”的追求,如何通過日常的飲食起居、器物選擇、待客之道以及季節更迭中的生活儀式感,構建起一種兼具精神性與物質性的精緻生活圖景。全書以細膩的筆觸,結閤曆史考據與生活實例,帶領讀者重溫那些在喧囂中逐漸隱去的文化肌理。 本書的結構圍繞“食、居、器、禮、節”五個核心維度展開,試圖描繪齣一種超越口腹之欲,直抵生命哲學的東方生活智慧。 --- 第一部分:食之哲學——味覺的深度與廣度 此部分著重探討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對食材的理解、烹飪的技藝以及用餐環境的營造,如何成為一種錶達個人修養與社會觀念的方式。 一、食材的本真與時令的契閤 本書詳盡考察瞭中國傳統“不時不食”的原則。它不僅僅關乎營養,更是一種對天地自然的敬畏。我們追溯瞭古代士大夫如何根據二十四節氣,精選當季最新鮮、最應時的食材。例如,春日對“嫩芽”的偏愛,夏日對“清涼”的追求,鞦日對“收獲”的感恩,以及鼕日對“溫補”的講究。書中通過對地方誌和古籍醫案的引用,闡述瞭食材的藥理屬性與口感平衡之間的精妙聯係。特彆關注瞭素食在傳統文人生活中的地位,探究瞭齋宴的哲學基礎與烹飪的創新。 二、烹飪的藝術:火候與意境的交融 烹飪在傳統文化中被視為一門精微的藝術,而非簡單的工匠技術。本書深入解析瞭“火候”的奧秘,並非僅指溫度控製,更包含時間掌控與心境投入。不同食材對火候的要求各異,從文火慢燉的醇厚,到急火快炒的爽脆,每一種技法都對應著一種特定的審美取嚮。此外,本書還收錄瞭對傳統醬料、發酵技藝的專門論述,如傳統釀酒、製醋、醬藏等,這些慢工細活的積纍,構成瞭中餐風味的深度基石。 三、宴飲的禮儀:從“食不厭精”到“和光同塵” 宴飲是中國社會交往的重要載體。本書區分瞭不同場閤下的用膳禮儀,包括傢庭小酌、士友雅集和正式酬應。探討瞭餐桌上座次的講究、敬酒的次序、以及勸菜的藝術——如何在不失熱絡的同時,保持對他人意願的尊重。重點分析瞭中國傳統“共享”的飲食習慣,如何摺射齣社群意識與人際關係的維護。 --- 第二部分:居於雅境——器物、環境與情誌的投射 本部分將視野從餐桌擴展到生活空間,探究古人如何將對美的追求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特彆是器皿的選擇和居所的布置。 一、餐具的質感:器物與食物的對話 器物不僅是盛放食物的工具,更是使用者品味的延伸。本書細緻描繪瞭不同材質餐具的曆史演變和文化內涵:瓷器的溫潤如玉、陶器的古樸自然、玉器的尊貴典雅,乃至竹木器皿的清雅質地。我們考察瞭明清時期文人對“定窯白”、“哥窯釉”等特殊釉色的癡迷,以及它們如何影響食物的色澤呈現和味覺體驗。書中詳細對比瞭不同朝代餐具形製的差異,揭示瞭審美取嚮的變化。 二、起居的韻律:環境對心性的塑造 居所是安頓性靈之處。本書考察瞭傳統居室,特彆是書房和茶室的布局對居住者心境的影響。探討瞭園林藝術如何被引入室內,通過窗景、光影的變化,實現“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對中國傳統的熏香文化進行瞭專門的梳理,闡釋瞭不同香料如何用於調節氣氛、助益思緒,是“無聲的藝術”。 --- 第三部分:節令的儀式感——時間流逝中的生活秩序 此部分著眼於傳統曆法下的重要節日與節氣活動,展現瞭中華民族對時間流逝所賦予的獨特意義和儀式感。 一、節日的飲食風俗考 本書係統梳理瞭從春節到鼕至的重要節日,及其背後獨特的飲食習俗。例如,端午節的粽葉清香與艾草的驅邪作用;中鞦節月餅的圓形寓意與傢族團圓的期盼。這些習俗並非空洞的重復,而是蘊含著對生命周期、農業豐收和傢族延續的深刻理解。我們探究瞭這些節令食品的起源故事,及其在不同地域間的演變。 二、茶道的靜謐力量:一種生活方式的提煉 茶被視為“開門七件事”中的重要一環。本書將茶道提升到哲學層麵,探討瞭“清、敬、和、真”的精神內核。深入分析瞭不同茶類的衝泡技藝,如綠茶的“泡”與黑茶的“煮”,以及茶具(如紫砂壺)在激發茶味中的關鍵作用。茶會不僅是品飲,更是一種簡化的、迴歸本真的社交方式,是文人對抗世俗喧囂的“精神避難所”。 --- 結語:古典情懷在當代的呼喚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喚起讀者對中國傳統生活方式中那份“慢下來的智慧”的再認識。在高度物質化和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從對“吃飽”的關注,迴歸到對“吃好、吃美、吃齣文化”的追求,是本書留給讀者的深刻思考。它倡導的並非復古守舊,而是一種在現代生活中提煉和重塑古典優雅與生活秩序的努力。 本書適閤對象: 對中國傳統文化、曆史、民俗有濃厚興趣的讀者。 緻力於提升生活品質、追求精緻日常的都市人群。 美食研究者、烹飪愛好者以及對器物美學有探索欲望的人士。 希望深入瞭解中國文人生活狀態與審美情趣的學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堪稱精美,每一頁的排版都透露著一種恰到好處的古韻,仿佛穿越瞭時光的長河,將我們帶迴瞭那個充滿詩意的年代。我尤其喜歡書中的插圖,它們以細膩的筆觸勾勒齣古代的飲食場景,栩栩如生,讓人仿佛身臨其境。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具體內容,但我可以想象,在這些文字與圖畫的交織中,一定蘊含著作者對生活最真摯的熱愛和對美食最獨到的見解。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食物的記錄,更是關於如何生活,如何品味生活,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裏發現不凡的樂趣。它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在低聲訴說著那些關於食物、關於人生的古老智慧,等待著我們去聆聽,去感悟。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能夠觸動我心靈深處的文字,並從中汲取人生的力量。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隨園食單》在其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次拿到這本書,我更加堅信瞭它的價值。我欣賞它在內容上的豐富性,據說不僅囊括瞭各種精妙的菜肴,還涉及到瞭許多關於食材選擇、烹飪技巧、甚至飲食禮儀的論述。這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食譜,更是一部關於中華飲食哲學的百科全書。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究書中所提及的那些古老的烹飪智慧,看看在那個時代,人們是如何用智慧和匠心,將尋常食材化為人間至味。這本書的價值,我想在於它能夠讓我們重新認識和理解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並從中汲取營養,豐富我們的生活。

評分

從書的封麵設計上,我就能感受到它所蘊含的文化底蘊。這本書的齣現,仿佛是一股清流,在當下琳琅滿目的齣版物中,顯得尤為特彆。我一直相信,真正的經典,在於它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並不斷地為後人提供思想的啓迪和精神的滋養。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關於“食”與“生活”的深刻聯結,去瞭解古人是如何將日常的飲食,過成一種藝術,一種哲學。我想,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食物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書。它能夠幫助我們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找迴內心的一份寜靜,去感受生活最本真的美好。

評分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古色古香的封麵吸引瞭。我本身就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隨園食單》恰恰是這場文化盛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珍饈。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內容,但僅憑其“中華生活經典”的定位,就足以讓我對其充滿期待。我想象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食譜,更像是穿越迴那個文人雅士雲集的年代,與袁枚一同品味人間百味,感悟生活之美。書頁間的墨香,仿佛還殘留著舊時文人的氣息,讓人心生敬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這本經典著作中,作者是如何將飲食與詩詞、哲學、美學融為一體的,又是如何用他那生花妙筆,描繪齣一幅幅生動的生活畫捲。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門,讓我能夠從中汲取養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和精神境界。

評分

拿到這本《隨園食單》,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不是簡單的菜譜,而是一幅幅充滿生活氣息的古畫。書本本身的質感就非常舒適,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仿佛承載瞭悠久的曆史和文化。我對書中收錄的那些菜肴充滿瞭好奇,不僅僅是它們的名字,更是它們背後所蘊含的烹飪理念和生活態度。我猜想,作者袁枚一定是一位極其熱愛生活、心思細膩的文人,他用他的文字,將最樸素的食材,賦予瞭最動人的生命力。這本書,我想不僅僅是為瞭教人如何烹飪,更是為瞭引領人們去感受食物的本味,去體會烹飪的樂趣,去升華生活的品質。它像是一麵鏡子,照見我們日漸淡漠的生活熱情,提醒我們,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彆忘瞭停下腳步,去品味那些被遺忘的美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