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孩子发烧,妈妈怎么办
:29.80元
售价:21.8元,便宜8.0元,折扣73
作者:周忠蜀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121321863
字数:
页码:16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适读人群 :1.想要提前学习育儿知识的孕妇。 2.新手父母及正为某一类型问题头疼的父母。
1.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倾情奉献,一本书搞定孩子发烧。以养育过程中非常令人头疼、极受关注的宝宝发烧问题为主线,内容涵盖所有相关知识,一本书解决一个育儿难题,阅读目标明确。
n2.不止告诉读者遇到问题怎么做,还将详细解决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小问题,真正做到为读者考虑。
n3.用图解操作方法和简化专业理论的方式,增加阅读趣味,降低阅读难度。
n4.超值赠送宝宝发热处理流程图。
n家庭育儿难题系列”图书在'育儿”方面力求精细,具体到'育儿难题”,一本书搞定一个育儿难题。《孩子发烧,妈妈怎么办》专注于解决宝宝发烧问题,全面讲解关于发烧的知识,具体包括怎么判断宝宝发烧、如何根据症状找到发烧的病因、什么情况下进行物理降温、什么情况下要吃退烧药,以及如何通过小儿推拿帮助退烧,等等,总之涵盖了关于发烧的几乎所有问题。你能想到的,你需要的,这里都有。
周忠蜀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198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曾留学日本大学、日本独协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并先后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芝加哥大学及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现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朝阳区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罕见病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围产医学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早产与早产儿医学委员会委员、《大众医学》杂志专家顾问团顾问、搜狐母婴频道专家顾问等职务。
宝宝发热有弊也有利
n宝宝发热了,许多家长都有过排队等急诊的经历,因为发热门诊的宝宝实在太多了。发热一定不好吗?其实也不全是。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发热虽然有坏处,可同时,也是有好处的。
n发热可能带来的坏处
n1.发热会影响消化功能,长时间发热会增加人体消耗,使宝宝消瘦、虚弱。
n2.发热时间较长,尤其是高热,可使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高热可引起大脑兴奋增强,表现为烦躁、哭闹,甚至惊厥,超高热可导致大脑抑制而昏迷。
n发热的好处
n1.发热是人体内部的一种排异反应,身体通过增加体温、发汗把身体内部的病理物质发出去,在排异过程中发生大量的高代谢物质交换,从而产生热量。
n2.在发热期间,人体的免疫系统活跃,温度越高说明人体抗病反应越强,只要机体在同致病菌“战斗”,就有发热存在,只有致病菌全部被杀死才能退热,同时发热还可以增强解毒功能。所以,发热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n3.发热还是促进脑细胞成熟的一种方式,发热后宝宝可能会有一些很神奇的变化。有家长说,宝宝以前不会主动如厕,某次高热后想上厕所竟然会主动叫家长协助。这就是高温刺激大脑细胞发育,促进脑细胞成熟的一种表现。
n贴心提示
n肺炎虽然可能出现高热症状,但发热却不会引起肺炎。同理,有些家长担心发热会把宝宝的脑子热坏了,实际上很有可能是宝宝得了脑膜炎,才出现了高热症状,才影响了大脑发育。
n……
9/怎么判断宝宝发热了
10/从宝宝的反常表现初步判断是否发热
11/宝宝发热有弊也有利
12/测量体温,准确判断是否发热
16/读懂体温,根据基础体温判断宝宝是否发热
18/专题:宝宝发热的这几种情况,必须立刻就医
21/发热是症状,找到病根重要
22/新生儿鹅口疮
24/新生儿脐炎
26/新生儿脓疱疹
28/长牙
30/疫苗接种
32/蚊虫叮咬
36/中暑
40/感冒
44/便秘
50/腹泻
54/幼儿急疹
58/手足口病
60/疱疹性口炎
62/水痘
64/麻疹
66/风疹
68/中耳炎
70/喉炎
72/化脓性扁桃体炎
74/流行性腮腺炎
76/毛细支气管炎
78/肺炎
80/结核病
82/轮状病毒肠炎
84/急性胃肠炎
86/细菌性痢疾
90/急性阑尾炎
92/泌尿道感染
94/猩红热
96/脑膜炎
98/病毒性脑炎
100/心肌炎
102/川崎病
105/37.5~38.5℃,用物理降温法
106/让宝宝多饮水是物理降温法的前提
107/精神不佳的宝宝可以用毛巾湿敷
108/有精力洗澡的宝宝可以洗温水澡
110/发热时加减衣服要配合发热的过程
111/宝宝排便也能带走体内热量
112/不宜给宝宝冰敷或擦酒精降温
114/忌给宝宝穿厚衣服、盖着厚被子捂汗
117/38.5℃以上,需要服用退热药
118/常见宝宝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120/退热药和物理降温可以搭配使用
121/过敏体质的宝宝要谨慎使用退热药
122/宝宝热性惊厥,一定要先护理再就医
124/宝宝发热了,送医院或用抗生素需慎重
125/不能一味拒绝给宝宝服用退热药
127/小儿推拿是退热好帮手
128/中医眼中的小儿发热
130/风寒发热
136/风热发热
141/阴虚发热
144/肺胃发热
148/积食发热
153/附录A
155/附录B
158/附录C
这本看似主题直白的育儿宝典,实则是一面映照出为人父母者内心焦虑的镜子。我初拿到书时,是被它极其功利性的标题所吸引,那种在深夜抱着体温计手足无措的恐慌感,让人恨不得立刻找到一个万能的“急救包”。然而,阅读过程却远非我预期的那种条分缕烁的“如何操作”指南。更让我触动的是,它仿佛带着一种沉稳的、略带沧桑感的语气,将焦点从“退烧的数字”巧妙地转移到了“孩子状态的全景观察”上。它没有过度渲染恐慌,反而试图构建一种理性的框架,去理解发烧背后的那份微小生命力的挣扎与自我修复。比如,书中对“精神状态”的描述,比对药物剂量的强调要深入得多,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是不是总是太关注表象的指标,而忽略了孩子用身体语言向我们发出的更深层次的信号。这种引导,让我从一个急于“解决问题”的执行者,逐渐转变为一个“陪伴者”和“倾听者”。它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锚点,让人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不至于瞬间被失控感吞噬。我必须承认,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一本具体的药物说明书都来得更有价值,因为它改变了我们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基本姿态。
评分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发烧处理”的书,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母亲自我安抚与赋权”的随笔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的那种恰到好处的疏离感,这不是冷漠,而是一种高阶的、成熟的育儿智慧——即如何从“过度卷入”的情绪泥潭中抽离出来,保持清醒的头脑。书中有好几处细腻的描写,关于家长在等待药效发作时,自己是如何度过那漫长而寂静的几小时,那种对时间流逝的感知被无限拉伸,伴随着对未来可能性的恐惧。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放松秘诀”,而是通过描述那些曾经犯过的、或差点犯下的“过度干预”的错误,反衬出“克制”的力量。这种“不说教,而示范”的手法,非常高明。它让我们明白,育儿不是一场竞赛,更不是一场需要每一步都完美执行的考试。它更像是一场漫长的、充满试错的艺术创作,而这本书,就像是为创作者提供了一把用来校准焦距的镜头,帮助我们看清什么才是此刻真正重要的焦点,而不是被外在的噪音干扰。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可以说在同类育儿书中是相当出众的。它避免了那种刻板的、教科书式的语言堆砌,而是用了一种极具画面感和代入感的笔触,将那些我们在急诊室或深夜客厅里经历的场景,重新编织了一遍。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环境营造”的那一章,它没有提及任何高科技的加湿器或恒温设备,而是聚焦于光线、声音和气味这些最原始的感官输入。作者描述了如何在昏暗的房间里,用一个微弱的、稳定的光源来安抚焦躁不安的孩子,以及那种特有的、夹杂着消毒水和汗水的房间气味,如何成为一种潜意识中的“安全记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捕捉,体现了一种深植于生活经验的洞察力。它提醒我们,育儿行为的很多底层逻辑,其实都建立在对人类基础心理需求的理解之上,而非仅仅是生物学知识的堆砌。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照顾”这个行为的理解,从“执行任务”升级到了“创造体验”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最成功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建立起了一种“专业与人情”之间的微妙平衡。它没有像某些专业书籍那样高高在上,也没有像一些个人博客那样过于情绪化。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坐在你的对面,用一种沉静、但充满共情的语调与你交谈。特别是书中对“什么时候应该寻求外部帮助”的界定,非常精准和审慎。它没有给出绝对的“红线”,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判断的维度”,比如孩子眼神中的那种“非典型性”变化,或者父母自我感受到的那种“无法言说的直觉性不安”。这种对“直觉”的尊重和梳理,是任何数据或图表都无法替代的。它肯定了母亲作为第一照护者所拥有的那种基于长期相处的、近乎本能的洞察力,并将这种直觉合理化、工具化。这对于那些常常因为自己“想太多”而自我怀疑的父母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支持。它让我们有勇气相信自己的判断,同时又不盲目自大。
评分我原本以为,一本关于“生病”的书籍,会是沉重的、充满压抑感的,但这本书的节奏感却出乎意料地轻盈。这种轻盈并非轻视疾病,而是在叙述中融入了一种对生活循环的接受态度。它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关于“健康时期的生活准备”的零散思考,让“发烧”这个突发事件,不至于成为整个家庭生活的绝对中心。例如,作者在讲述如何准备一个“临时急救包”时,顺带提到了如何在家中设置一个“安静角落”,这个角落不仅仅是为生病准备的,更是为日常的“喘息”而设。这是一种极具前瞻性的视角——将突发事件的管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系统优化之中。这种结构上的设计,极大地减轻了阅读时的心理负担,让我们感受到,育儿是一场持续的、需要前向规划的旅程,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下一个危机来临。这种由内而外的秩序感构建,比单纯的“如何应对”更有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