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盆腔外科手术与图谱
定价:260.00元
作者:王天宝
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535955142
字数:
页码:46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92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盆腔外科手术与图谱》是由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王天宝、王劲、周建华及沈慧敏4位青年专家主编的我国详细讲解盆腔手术的专著。该书从影像诊断、病理特点、直肠肛门手术、妇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联合脏器切除及功能重建等各个方面系统讲解盆腔疾病诊治的方法。除常规开腹手术外,作者们一并讲解微创手术,为广大读者提供难得的相对全面的参考作用。该书还详细阐述术中应急处理及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有关措施,对减少副损伤,促进患者康复颇有裨益。
目录
篇 盆腔外科解剖与影像诊断
章 盆部局部解剖
节 盆壁、盆膈和盆筋膜局部解剖
第二节 盆腔主要脏器局部解剖
第三节 局部解剖
第二章 盆部横断解剖及影像学诊断
节 盆腔横断解剖
第二节 盆腔脏器正常影像学表现
第三章 直肠与肛管疾病影像学诊断
节 影像学检查方法
第二节 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
第三节 直肠间质瘤
第四节 直肠、肛管恶性肿瘤
第四章 和输卵管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
节 影像学检查方法
第二节 及输卵管恶性肿瘤
第五章 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
节 影像学检查
第二节 恶性肿瘤
第六章 膀胱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
节 影像学检查
第二节 膀胱恶性肿瘤
第七章 前列腺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
节 影像学检查
第二节 前列腺恶性肿瘤
第八章 盆腔腹膜与腹膜后间隙肿瘤影像学诊断
节 影像学检查
第二节 盆腔腹膜原发性肿瘤
第三节 盆腔腹膜后肿瘤
第四节 盆腔恶性间质瘤
第九章 阑尾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
节 影像学检查
第二节 阑尾恶性肿瘤
第二篇 盆腔恶性肿瘤病理诊断学
章 阑尾、直肠、肛门恶性肿瘤病理诊断
节 阑尾恶性肿瘤
第二节 直肠恶性肿瘤
第三节 肛管及肛门恶性肿瘤
第二章 膀胱、前列腺恶性肿瘤病理诊断
节 膀胱恶性肿瘤
第二节 前列腺恶性肿瘤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病理诊断
节 体恶性肿瘤
第二节 颈恶性肿瘤
第三节 交界性及恶性肿瘤
第四节 输卯管和阔韧带恶性肿瘤
第四章 腹膜和腹膜后恶性肿瘤病理诊断
节 腹膜恶性肿瘤
第二节 腹膜后恶性肿瘤
第三篇 直肠肛管手术
章 保留自主神经的扩大直肠癌切除术--Miles加双侧闭孔淋巴结清扫术
第二章 直肠癌切除术
第三章 进展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节 低位直肠癌切除术--Parks术
第二节 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改良Bacon术
第四章 直肠癌局部切除术
节 经肛管直肠癌局部切除术
第二节 经骶骨后路直肠癌局部切除术
第五章 腹浅组淋巴结清扫术
第六章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外科处理
第七章 直肠悬吊固定术--Ripstein术
第八章 直肠前突修补术
第九章 直肠阴道瘘手术
第十章 盆底综合征手术
第十一章 肛管狭窄手术--Y-V皮瓣肛管成形术
第十二章 直肠吻合口狭窄手术
第十三章 直肠膀胱瘘手术
第十四章 直肠肛管损伤手术
第十五章 经肛门后盆底修补术
第十六章 复杂肛瘘切除术
第十七章 结肠成形直肠残端吻合术
第十八章 肛提肌成形术
第十九章 藏毛窦切除术
第四篇 妇科手术
章 经阴道切除术
节 全切除术
第二节 次广泛全切除术
第三节 广泛性全切除术及腹膜外淋巴结切除术
第二章 经腹切除术
节 次广泛全切除术
第二节 广泛性全切除术
第三节 超广泛性全切除术
第三章 下切除术
节 切除术
第二节 广泛性全切除术
第四章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节 腹膜外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第二节 经腹腔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第三节 下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第五章 肿瘤细胞减灭术
第五篇 盆腔泌尿外科手术
章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节 男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第二节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第三节 下膀胱癌根治术
第二章 前列腺癌根治术
节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第二节 前列腺癌根治术
第三章 膀胱(尿道)阴道瘘修补术
节 经阴道途径膀胱阴道瘘修补术
第二节 经膀胱途径膀胱阴道瘘修补术
第四章 膀胱乙状结肠瘘修补术
第五章 膀胱替代手术
节 胃代膀胱术
第二节 肠代膀胱术
第六章 膀胱非可控尿流改道术
节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第二节 回肠膀胱及结肠膀胱术
第七章 膀胱可控尿流改道术
第六篇 盆腔联合脏器切除术
章 后盆腔清除术
第二章 全盆腔清除术
第七篇 盆腔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及骶尾骨切除术
章 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第二章 经腹骶尾部畸胎瘤切除术
第三章 骶尾骨切除术
作者介绍
主编王天宝,山东省人,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外科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学位,博士后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年7月获青岛医学院医学学士学位,1999年7月获青岛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获山东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9月至2004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广东省医学会肠内与肠外营养学会委员、代谢外科学组组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性功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牢记恩师李兆亭教授“下定决心,当好一名品德高尚、医德和技术令人敬仰之合格医生”的谆谆教导,秉承仁心仁术、与时偕行与自强不息的行为理念。主要研究胃肠道及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治,擅长胃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扩大直肠癌切除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以及腹膜后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等。现主持教育部、卫生部及省部级课题6项。以作者发表SCL论文5篇,中华医学杂志等核心杂志论著50余篇,参与编写《直肠癌保肛手术》及《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
第二主编王劲,1993年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医学院临床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获军医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师从张雪林教授。现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影像诊断专科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放射学会委员,广东省病学会影像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与介入诊治委员会委员,《分子影像学杂志》、《中国CT和MRI杂志》和《中国介入影像和治疗学杂志》编委。长期从事CT、MRI临床影像诊断和分子影像学研究;目前在疾病领域主持及承担6项省级、科研项目。近年来以作者及通讯作者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以主要参与者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副主编及参编专著5部。
第三主编周建华,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1989年临床医学本科毕业,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泌尿外科博士毕业,师从泌尿外科高新教授。已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微创手术,对、腔镜微创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研究、泌尿外科与腔镜培训等方面具有颇高的造诣。主要方向为运用、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等技术微创治疗泌尿系结石;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肾肿瘤、肾上腺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的治疗;率先在当地开展单孔经后腹膜腔途径技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参与省、科委以上课题3项,发表SCL论文2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核心论文20多篇,参篇著作多部。
第四主编沈慧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镜学组委员。在利用、宫腔镜技术诊治妇科疾病方面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症、肌瘤及良性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以及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与综合治疗。主编《实用妇产科处方用药手册》、《15分钟临床诊疗手册系列丛书--妇产科临床手册》;担任副主编出版专著《实用妇产科症状鉴别诊断》,参编《异位妊娠与妇科急症》、《住院医师三基训练手册--妇科分册》、《恶性肿瘤》等妇产科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级科研项目2项。
文摘
序言
初次翻阅这本《盆腔外科手术与图谱》,我的第一感受是其内容的广度令人赞叹,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跨学科整合”的思维模式。很多盆腔手术,特别是涉及到直肠或膀胱重建的部分,往往需要妇科、泌尿科甚至结直肠外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这本书完美地弥补了传统专科教材在这方面的不足。它没有将盆腔器官视为孤立的结构,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动态的功能单元中进行阐述。例如,在讨论盆腔脏器脱垂的修补术时,书中对盆壁筋膜层次的描述细致入微,并结合了生物力学原理,解释了不同悬吊材料和固定方式的长期疗效差异。这种基于组织工程和生物力学的讲解方式,让我对那些传统的“经验性”操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对微创手术(如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章节编排也相当有前瞻性,详细对比了传统开腹术与新技术的优劣,并配有关键步骤的3D解剖模型分析,对于我们正在向微创化转型的科室来说,是极佳的实操参考手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推动了我们对“盆腔”这一复杂解剖区域的整体性认知。
评分这本《盆腔外科手术与图谱》的阅读体验,对我这个长期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的医生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复杂、棘手的盆腔肿瘤和炎症病例时,书中的详尽步骤和精细解剖图谱,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作者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考量得极其周全,不仅仅是告诉你“该怎么做”,更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这么做”的底层逻辑。比如,在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时,对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界定和不同区域淋巴结的毗邻关系,图示清晰到几乎可以直接在术野中重现。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部分,不仅罗列了常见的血管损伤、输尿管损伤的识别技巧,还结合了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给出了许多教科书上难以见到的实用性补救措施。书中的彩色插图质量极高,无论是术中视野的模拟还是术前规划的CT/MRI融合图像,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学习工具。总而言之,它不仅仅是一本手术指南,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手术室里手把手地教学,对于提升术者对盆腔解剖的精准掌握和手术操作的规范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体现了对患者“全周期管理”的深刻理解,远超出了单纯的手术室操作层面。对于盆腔外科手术,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远期功能恢复往往是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盆腔外科手术与图谱》在“手术结束”之后的内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它不仅包含了详尽的术后疼痛管理方案和早期并发症的监测要点,更着重介绍了盆底功能重建和性功能保护的策略。例如,在进行盆腔廓清术时,书中对盆腔神经的保护性解剖和分离技术进行了细致的图解,并探讨了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术后排尿和性反应的影响。对于那些需要进行辅助放化疗的患者,书中也提供了术中对放疗区域预留空间的考量,以及如何避免将化疗药物的残留影响到邻近的肠道。这种对患者长期福祉的关注,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超越了一本纯粹的手术技术手册,它塑造了一种更人性化、更全面的盆腔疾病治疗理念。
评分坦率地说,我是一个偏爱阅读经典文献和案例分析的读者,这本书在叙事风格上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它不像很多手术图谱那样冰冷、流程化,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临床病例作为引子,串联起复杂的手术技术。每一个手术章节都以一个典型的、具有挑战性的病例开篇,比如罕见的巨大盆腔肿瘤侵犯重要结构,或者复杂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后重建难题。通过对这些真实场景的还原,作者自然而然地引导读者进入到手术的决策流程中。这种“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远比单纯记忆步骤更有效。书中对“风险管理”的着墨也很多,每一个关键步骤旁都有一个“警示框”,明确指出哪些操作最容易导致术中出血、神经损伤或术后功能障碍,并提供了多重备份方案。读完后感觉,这不仅仅是在学习如何做手术,更是在学习如何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主刀医生那样思考和应对突发状况。对于年轻医生来说,这本教材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框架,帮助他们从“操作者”向“决策者”转变。
评分我给这本书的评价偏向于其在技术规范和标准化方面的贡献。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确保医疗质量的均一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这本《盆腔外科手术与图谱》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明确界定了不同手术(如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的“标准操作流程”(SOP),并辅以详细的术前准备清单和术中监测指标。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于影像学检查的解读与手术的衔接部分。它清晰地阐述了超声、MRI如何影响术中切除的边界判断,并提供了不同分期疾病下推荐的手术入路优先级。这避免了因术前评估不足而导致的术中“摸索”状态。此外,书中对器械的选择和使用也有独到见解,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凝设备和分离器械,作者给出了在盆腔深部操作时的最佳应用场景,这些都是只有在大量实践中才能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可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标准的“操作蓝图”,有助于科室整体手术水平的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