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血压病
定价:19.80元
作者:张抒扬,叶益聪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030256867
字数:
页码:1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脏病及病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人群高血压控制率较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讲,进一步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是必要的,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本书是《协和名医健康指导丛书》之一,作者以临床医生的身份,以一种大众化语言向读者讲述高血压病的概述、危险因素及病因、类型、临床评估、治疗及患者的自我管理,以指导广大读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本书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实用性强。
内容提要
《高血压病》是《协和名医健康指导丛书》之一,作者以临床医生的身份,以一种大众化语言向读者讲述高血压病的概述、危险因素及病因、类型、临床评估、治疗及患者的自我管理,以指导广大读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高血压病》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实用性强。
《高血压病》可供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阅读,也可供有兴趣者了解高血压知识及正常防病指导。
目录
作者介绍
张抒扬,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主任、心内科副主任。师从我国的心血管病专家方圻、金兰教授,1991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北京协和医院经历严格的内科住院医师、内科总住院医师以及心脏主治医师的训练,1995~1999年在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多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临床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一位深受患者信赖和称赞的好医生。
叶益聪,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获“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奖”及“北京协和医院员工奖”;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访问学者。曾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担任北京协和医院内部杂志《协和内科临床》编委,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总住院医师。
文摘
研究表明,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病率在10%~20%,尤其在儿童及老年人中更为常见,而一般舒张压超过105毫米汞柱的患者很少出现白大衣高血压,由护士测量血压可能有助于减少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可能与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和紧张情绪有关。
因此在诊断高血压时不能单纯依靠一次的血压升高便做出诊断,应该在不同时间、地点,经多次测量后再进行综合评价。对于怀疑有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应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详见章)。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是否就真的没有问题?其实不然,国外研究已经发现在诊断为白大衣高血压的患者中有70%~80%在5~6年内会发展为高血压。而且在一些其他研究中也发现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甚至接近高血压人群。因此对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的患者,须严密地监测随访血压变化,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发现血压升高应予相应的治疗。
正常情况下如果利用水银柱式血压计间接测量人体血压时,需要通过气囊施加压力于某一肢体上(通常为肱动脉)以阻断血流,然后放气,听到动脉搏动音时为收缩压,动脉搏动音消失时为舒张压。但在部分老年人中,由于其血管壁出现增厚及钙化,导致动脉管壁坚硬,这样的话气囊就需要加压超过血管内血压的压力时方可压扁动脉,因此测量出来的血压值高于实际值。这样的“高血压”称为假性高血压。
对于临床上哪些情况需要考虑假性高血压?长时间测量血压值偏高,但无靶器官损害者或者应用降压药物后出现明显低血压表现者,如头晕、乏力等症状。如需要进一步确诊是否为假性高血压则需要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但其属于有创血压测量。有学者认为使用脉搏波的记录仪直接测量或者使用手指血压测量仪测出的血压在这种情况下更接近实际血压。
对于怀疑假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应该谨慎。因为这些老年患者本身血管也有动脉硬化、钙化增厚,常伴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不易耐受降压治疗,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
序言
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书,它彻底改变了我对“健康”的看法。我以前总觉得健康就是不得病,或者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健康是一种更积极、更动态的状态,它需要我们主动去追求和维护。书中对于“亚健康”状态的描述非常准确,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它详细分析了导致亚健康的原因,并且提供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调整方案。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身心连接”的论述,它强调了身体和心灵是相互影响的,只有两者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它并没有给出什么神奇的“速效药”,而是引导读者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逐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实现长期的健康受益。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身体的关注度大大提升,也更有动力去做出积极的改变。
评分我最近刚读完这本关于健康的书,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书中并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应该做什么”,而是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例,引导你自行思考。比如,它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的生活、不健康的饮食结构、以及日益增长的压力,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机能。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来阐述“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并且详细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长期下来会对健康造成巨大的累积效应。它并不是在贩卖焦虑,而是通过严谨的论证,告诉你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主动掌握自己的健康。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积极主动”健康管理模式的倡导,它鼓励读者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疾病的来临。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变得更有力量,也更懂得如何去爱惜自己的身体了,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改变。
评分这本关于健康的书,让我眼前一亮。它并没有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方面,而是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角度,探讨了我们与身体的关系。我之前很少会去思考,为什么我会感到疲惫,为什么有些食物吃了之后会觉得不舒服,等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点点地去探索这些问题的根源。它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解析,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是如何悄无声息地侵蚀我们的健康,并且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改善建议。我非常赞同书中对于“可持续健康”的理念,它强调的不是一时的努力,而是要将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日常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习惯。它让我明白,健康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生活态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框架,让我能够以更深刻、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健康问题,并主动去做出积极的调整。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的“健康生活宝典”!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切实指导我改善生活品质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没有过多地强调疾病本身,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从根本上提升身体的内在活力。书中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实用且易于操作的方法,涵盖了饮食、运动、睡眠,甚至情绪管理等多个方面。我尝试了书中的一些饮食建议,比如如何选择更有营养的食材,如何搭配膳食,结果真的感觉精力充沛了不少。运动部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它不再是简单的“每天跑多少公里”,而是更注重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以及如何在运动中获得乐趣。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情绪和压力的解读,它教我如何识别并应对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从而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通往更健康、更快乐生活的大门,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时刻提醒我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
评分这本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觉得,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像高血压这种潜在的“隐形杀手”,是至关重要的。我之前也看过一些科普类的文章,但总感觉零散,不成系统。这本书的出现,真的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罗列那些冷冰冰的医学名词和数据,而是非常生动地从历史渊源讲起,让我对高血压病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高血压病发病率的对比分析,这让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挑战。书中对于各种高血压的成因,无论是遗传因素、生活方式,还是环境影响,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且用了很多具体的案例来佐证,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而且,它还详细介绍了高血压病的几种主要类型,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这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真是太有帮助了。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摆脱了对高血压病模糊的认知,建立了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解框架,为我后续进一步了解和管理自身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