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 名: 那些年,我们一起弹过的吉他
定 价: 28元
作 者: 丁能胜
出 版 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3
ISBN 号: 9787540456283
页 码: 230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重 量: 0.54kg
目录:
本书集《那些年》《旅行的意义》《小步舞曲》《宝贝》《红豆》《每个人都会》《小雨》《再见》《我想大声告诉你》《父》等。
说实话,我收藏了不少吉他谱集,但很多要么是图谱印得太小,眼睛都要看瞎了,要么就是纸张质量太差,翻几次就磨损得不成样子,根本经不起反复使用。然而,这本《那些年,我们一起弹过的吉他》在装帧和印刷质量上,给了一个非常惊喜的体验。首先,纸张选择是那种略带哑光质感的,不会有普通铜版纸那种刺眼的油墨反光,长时间阅读手感极佳,而且据说这种纸张更耐用,不容易泛黄。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三孔活页”设计——虽然它看起来像一本普通的精装书,但内页的设计允许你在需要的时候,将某个特定章节拆卸出来,平铺在谱架上,这对于边弹边看,或者在户外练习时,简直是太方便了。我最近经常在公园的长椅上练习,旧的书本根本没办法平稳打开,这本书的设计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每一个曲目的排版都非常“留白”,没有把音符挤得密密麻麻,每个和弦的指法图都单独用一个小方框清晰地标示在相应的位置,即便是我这个老花眼,也能轻松辨认。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让我感觉出版方真的站在一个“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了这本书应该是什么样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值得被珍藏和经常使用。
评分作为一名经常需要查找不同调性吉他谱的乐手,我对歌曲的“可变性”要求很高。很多曲集为了迁就印刷的方便,或者为了所谓的“原调”,提供的和弦指法往往非常僵硬,比如出现太多需要按住七个品格以上的高把位和弦,对于很多指法受限的弹唱者来说,根本无法驾驭。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人性化。它似乎采纳了一种“以演唱为中心”的编曲思路。很多歌曲都提供了至少两种主要的和弦版本:一种是靠近琴头、最适合简单扫弦的基础版本(通常集中在C、G、D、A等常用把位);另一种则是针对进阶指弹或需要更好音色表现力的“拓展版本”,这些拓展版本会巧妙地利用开放弦和高把位来丰富层次感,但最关键的是,它们在同一个页面上并列展示,方便读者快速切换。更让我惊喜的是,部分流行度较高的歌曲,它甚至贴心地提供了“卡波器(Capo)”的移调指南,比如“原调A,若使用卡波夹在第三品,则按C调和弦”,这种细致入微的标注,极大地提高了歌曲的可玩性和实用性,意味着我可以用最舒适的手型去弹奏出任何我喜欢的调性,完美避开了那些别扭的指法困境。这体现了编者对弹唱群体真实需求的深刻理解。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全年龄段”这个定位的精准把握。我是一个已经弹了快十年的老乐手,我的曲库里早就塞满了复杂的指弹曲和布鲁斯即兴;而我的侄女刚刚满十四岁,她对那些抖音上火起来的简单四和弦歌曲感兴趣。通常情况下,一个曲谱集很难同时满足我们俩的需求,要么对老人来说太幼稚,要么对新人来说太高深。但这本集子做到了奇妙的平衡。对于我这种老手来说,它提供了一些经典老歌的“进阶”版本,比如将原本简单的C-G-Am-F的和弦进行,通过加入七和弦、九和弦的色彩变化,让熟悉的旋律焕发出一种爵士般的慵懒感,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愿意重新审视那些被我“打入冷宫”的曲子。而对于我侄女来说,书里开篇的前几课,对“如何正确持琴”、“基础C大调音阶练习”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配上动态视频链接(尽管我还没去扫描,但知道有这个附加值就很棒)。更妙的是,它挑选的歌曲,即使是新手弹奏的基础版本,听起来也不会显得寡淡,因为这些歌曲本身旋律性就很强,它们有一种“自洽的美感”。这种能够跨越代沟和技术壁垒的选曲策略,是这本书区别于市面上其他同类出版物的关键。
评分我特别想提一下这本书在“氛围营造”上的功力,这可能比具体的曲谱本身更让我沉迷。这本书的名字里提到了“清新风”,但这种“清新”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一系列细节渗透进来的。比如,在一些特定章节的开头,你会看到一些非常精美的黑白摄影作品,拍摄的都是一些日常场景:老旧的木地板、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被阳光拉长的影子……这些画面与所选的民谣歌曲形成了完美的视听联想。它似乎在无形中告诉你,弹吉他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记录生活中的那些微小而美好的瞬间。我有一个朋友,他最近因为工作压力很大,很长时间没碰过吉他了。我把这本书送给他后,他告诉我,他只是翻阅时,看到其中一首关于“雨后初晴”的歌谱,立刻就忍不住找回了感觉。这种“治愈系”的引导作用,是很多技术导向的曲谱所不具备的。它让你感觉,弹奏这些歌曲,就像在跟老朋友聊天,没有压迫感,只有纯粹的陪伴。这本书成功地将“练习”变成了一种“享受慢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一点,对于广大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意义非凡。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夏日里的一缕清风,那种淡雅的米白色调配上简洁的手绘吉他线条,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温暖与怀旧。我特地找了好几个朋友来看,大家的反应都出奇地一致:它有一种让人想立刻拿起吉他,在夕阳下轻轻拨弄琴弦的冲动。我本来对“清新风民谣”这个概念有点模糊,但翻开目录后,那种感觉就清晰起来了。里面的选曲跨度很广,既有那些我们学生时代一起在KTV里嘶吼过的经典老歌的清新改编版,也有近年来涌现出的那些独立音乐人作品,他们的旋律往往带着一种不加修饰的真诚。我尤其欣赏编辑在曲谱编排上的用心,他们显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和弦标记,而是加入了许多关于扫弦节奏型(Strumming Pattern)的细致指导,甚至连一些特定指法的图示也标注得非常清晰。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技术手册,更像是坐在你身边的老吉他手,耐心又耐心地教你如何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故事感。我试着弹奏了其中一首相对简单的《夏日私语》,发现即使只是用最基础的和弦进行,通过书里推荐的分解和弦(Arpeggio)指法,出来的效果都比我平时自己瞎摸索出来的要动听得多,那种层次感和空间感立刻就出来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曲谱的集合,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触手可及的、构建个人“清新记忆”的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