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围棋速成进阶宝典 下册
定价:28.00元
作者:周睿羊、耿文彬、李振沣、孟繁星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1222393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世界冠军倾心打造,易学、易懂,快速进阶!颠覆了传统围棋的教学理念,将围棋原理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读者实现围棋速成之路!
内容提要
本套书共分上册、中册、下册三册。
下册分三部分,以儿歌的形式和浅显的棋诀,帮助爱好者们增加记忆围棋知识的能力,同时介绍了一些中盘作战的手段以及常用的典型手筋的计算方法。
本套书为初学围棋的爱好者及小朋友们提供一条学习围棋的捷径,编者总结多年的围棋教学及研究经验,编写出的一套浅显、易懂、易学的围棋普及教科书。
目录
部分 实用围棋新儿歌
章 幼儿儿歌7
第二章 你可以叫我打油诗22
节 布局的知识22
第二节 中盘战法36
第三节 对杀与死活56
第四节 杂论69
第二部分 围棋绝技——手筋
章 对杀手筋79
节 基本对杀手筋79
第二章 捕捉棋筋87
第三章 连接与分断94
节 连接94
第二节 分断98
第四章 整形与局部手段103
第五章 官子113
第三部分 围棋基本打入法
式 基本打入法124
第二式 碰入式135
第三式 打入斜拆三146
第四式 点之妙163
第五式 特别下法177
作者介绍
周睿羊,中国天元战史上年轻的挑战者,第20届天元赛亚军。7岁学棋,9岁入吴肇毅围棋道场,后入聂卫平围棋道场,12岁获全国“晚报杯”业余围棋锦标赛冠军,13岁被商借至北京海淀队参加围甲联赛。2002年入段,2007年升为五段。2008年11月25日第4届威孚房开杯中国棋王争霸赛决赛冠军;2010年第七届“倡棋杯”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亚军;2012年第14届阿含桐山杯亚军;2013年,**届百灵爱透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冠军;2013年4月13日,第13届理光杯围棋赛冠军;2013年5月2日,第1届“洛阳龙门杯”中国围棋棋圣战决赛冠军。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装帧工艺看得出出版社是下了功夫的。我原本期待的是一套能够循序渐进,如同私人教练般引导我突破瓶颈的教材,特别是对于中盘战斗的策略部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新颖的、能带来“豁然开朗”感觉的讲解。然而,书中对“官子”的处理方式让我感到有些失望。它的篇幅相对较短,而且内容偏向于公式化的计算和口诀的罗列,缺乏对现代围棋理念下,官子价值判断的动态分析。举个例子,书中对于“手筋”的描述,更多地停留在黑白双方你来我往的局部得失计算上,却很少探讨如何在全局视野下,预先判断哪些局部是必须争夺的“急所”,哪些则是可以暂缓的“缓手”。这种静态的分析方式,与当前强调速度和效率的围棋潮流似乎有些脱节。我尝试将书中的一些复杂官子图拿到在线对弈平台上进行验证,发现实战中的变数远比书中描述的要复杂得多,一个微小的先手判断失误,可能导致最终数目的巨大差距,而这些微妙之处,这本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讲解。因此,对于追求精准收官的棋友,我建议将其作为辅助资料,而非核心教材。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有吸引力,采用了深沉的蓝色调,搭配烫金的字体,给人一种专业且典雅的感觉。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购买的,他是一位业余棋手,水平大概在业余三段左右,他强烈推荐我读一下这本号称能系统提升棋艺的书籍。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却让我感到有些复杂。首先,书中关于布局的讲解,理论深度足够,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术语的密集和图例的抽象性使得理解起来颇为吃力。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相关的围棋术语和历史棋谱,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更令我感到困惑的是,某些关键的定式变化,作者似乎只是简略地提及了结论,而缺乏对变化过程中“为什么”的深入剖析。这使得我在实战中遇到类似情况时,仍然感到心里没底,不知道如何灵活变通。也许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寻求理论深化和细节打磨的棋手,对于像我这种还在努力从初级向中级跨越的人来说,它更像是一本参考手册,而不是一本“速成”的向导。总的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理论框架,但学习的门槛相对较高,需要学习者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消化和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精髓,否则很容易流于表面,难以转化为实战能力。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感受来看,这是一本内容扎实,但结构略显陈旧的围棋书籍。它的优点在于对基础概念的梳理非常到位,适合作为系统的知识点复习材料。然而,作为一本定位为“进阶”的书,它在信息传递的效率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内容是通过大段的文字描述来阐释一个相对简单的原理,这使得阅读过程比较缓慢,尤其是在需要频繁对照图例时,来回翻页查找很不方便。我更偏爱那种将文字解释嵌入到图注中,或者使用更现代化的图文结合方式来展示复杂流程的书籍。此外,书中对现代AI围棋带来的新理念和新变化涉猎不足。例如,AI对于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慢手”的下法(如某些大飞跃、低位星位挂角)的重新评估,书中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探讨。这使得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对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经典围棋理论的一次全面总结,而非面向未来的指引。对于希望与时俱进的棋迷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工具箱略显传统,需要读者自行加入现代的思考去补充和修正。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非常高,毕竟是“宝典”系列,而且化学工业出版社在专业类书籍的出版方面素有口碑。我主要关注的是书中关于“弱棋处理”和“治孤”的章节。在实战中,我经常因为在对杀中占据微弱劣势而心态失衡,导致后面的处理更加急躁。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成熟的心理和技术应对方案。关于治孤的部分,书中确实提供了几种经典的“腾挪”手段,比如“打劫”和“做活边空”。但是,这些方法的应用场景划分得过于清晰和理想化了。在实际的对局中,棋盘上的形势往往是多方混战,多个弱棋同时存在,你需要同时处理攻防两端。书中对这种复杂情境下的优先级判断几乎没有涉及。例如,当A块棋眼位不足,B块棋被薄味时,究竟应该优先巩固A还是反击B,作者只是给出了一个相对模糊的“根据实地判断”的建议,这对于需要具体操作指导的棋手来说,帮助有限。感觉作者更像是在整理已有的经典棋谱案例,而不是在构建一个应对复杂局面的通用思维模型。这本书更像是“知道怎么做”的集合,而不是“知道为什么这么做”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印刷质量毋庸置疑,图表清晰,排版工整,这一点值得肯定。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棋形”分析的部分。作者对一些关键的棋形,如“一间跳”、“大飞”等,从效率和安全性两个维度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这确实帮助我纠正了一些长期以来凭感觉下棋的坏习惯。但是,当我读到介绍“侵消”手法的章节时,体验又一次下降了。侵消是决定棋局走向的重要一环,需要极高的时机把握能力。书中列举了一些著名的侵消案例,但这些案例大多发生在双方力量均衡,并且都具备了相当深厚的棋谱积累的前提下。对于那些棋力尚浅的棋友来说,贸然模仿这些顶级对局中的侵消,往往会把自己陷入险境。作者似乎忽略了“侵消”与“厚薄”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根据己方厚度来决定侵消的激进程度。在很多例子中,棋盘上的一块“薄”形尚未得到妥善处理,作者就急于进入对方的空,结果导致自己陷入被动,这种“激进的建议”在没有厚实基础支撑时,无疑是引人误入歧途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