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右横车
定价:35.00元
售价:25.6元,便宜9.4元,折扣73
作者:黄少龙,段雅丽,杜彬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9636404
字数:
页码:19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右横车是象棋谱丛书51种布局中的经典布局之一,《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右横车》通过一百多局实战案例演绎了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右横车阵势的历史沿革和特点,特别是现代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右横车的攻守特点,从而帮助棋手在实战中赢得胜利。
黄少龙,中国象棋大师,南开大学教授。1984年创办南开大学象棋研究中心,历任天津市棋类运动协会副主席、天津市高等院校棋牌协会主席、中国大学生象棋协会秘书长等职。 1977年获全国象棋个人赛第3名,以后参加中国对菲律宾象棋赛及中国对法国象棋赛,均取得优异成绩。1986年获香港奥林匹克金奖。1990年获伦敦举办的世界计算机奥林匹克大赛铜奖。1997年参加象棋个人国际邀请赛,获国内组冠军。2008年应邀赴新加坡担任亚洲象棋赛棋局讲评。
段雅丽,女,1961年生,天津市人。自幼喜好象棋,获得少儿象棋赛奖。20世纪80年代,多次蝉联天津市成年女子象棋冠军,达到一级棋士标准。曾获全国女子象棋赛3名以及棋友杯全国业余女子赛冠军。多年来,热心投身象棋教育工作,曾任天津市松生棋牌艺术学校副校长兼教务主任、天津市高等棋友联谊会秘书长等职。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开局变化,而是深入剖析了中炮过河车这个体系背后的战略哲学。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老辣,他不仅仅告诉你“应该走哪里”,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必须这么走”,以及对手可能的反制思路和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书中对于一些关键节点——比如某一步关键的马飞腾挪,或者车炮的交叉火力构建——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甚至引入了一些历史上的经典对局作为佐证,使得理论与实战完美结合。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中炮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招法记忆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对整个局势控制和先手优势构建的宏观认知,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其他通俗读物无法给予的。
评分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希望将自己的中局能力提升一个台阶的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效的“补药”。它巧妙地避开了那些已经被翻烂的、人尽皆知的定式,转而聚焦于那些决定胜负的微妙转换点和变招的核心思路。书中的许多分析都带有一种“解构”的色彩,把复杂局面拆解成最基本的元素进行审视,然后用最简洁的逻辑将其重新组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攻击链。我特别喜欢它在讨论残局过渡时所展现的细腻,很多时候,优势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取决于前期的每一步细微的质量累积。这本书真正教会了我如何去“精算”每一步的价值,对于追求精准控制的棋手来说,这本书带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让我对“稳中求进”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过去尝试过几本关于特定开局的专著,但大多流于表面,走几步就不得不去查阅其他资料来补充细节。然而,这本著作的完备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似乎预设了读者会遇到的所有常见陷阱和疑难杂症,并提前给出了详尽的应对方案。特别是对于“屏风马”那种看似坚固实则暗藏杀机的防御体系,作者竟然能挖掘出许多我从未见过的、极具穿透力的进攻线路。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地会停下来,在棋盘上复盘作者提出的那些“非主流”却极其有效的着法,然后忍不住会心一笑。这种知识的密度和广度,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定价,它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武功秘籍”,值得反复研读,每一次重温都会有新的领悟。
评分作者的语言风格我非常欣赏,它带着一种老派棋手的沉稳和睿智,没有丝毫浮夸。他不像某些急于求成的教练那样,用过于激进的口吻催促你进攻,而是非常强调“时机”的重要性。比如,在某个阶段,他会耐心地阐述为什么要暂缓施压,先巩固阵地,等待对手露出破绽,这种对节奏的精准把握,才是高手的真谛。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棋谱,而是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棋坛前辈,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口吻,向我传授他对棋局的深刻洞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生硬的规则讲解要有效得多,它重塑了我对局中“忍耐”和“布局”的传统认知,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心性修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象棋爱好者的福音,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专业感。封面那种深沉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字体,既典雅又不失庄重,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内页的纸张选得非常好,印刷清晰,棋谱的标注一丝不苟,即便是复杂的变着,也能看得一目了然,这对需要反复推敲的棋手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没有过度拥挤的文字,留白恰到好处,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翻阅过程中,那种对传统象棋文化尊重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对作者的专业素养油然而生敬佩之情。那种细致到每一个落子符号的打磨,都体现了出版方对精品二字的极致追求,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典藏之作,即便是摆在那里,也显得极具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