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解读述情障碍:情绪信息加工的视角 | 作者 | 宫火良 |
| 定价 | 42.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278777 | 出版日期 | 2010-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381Kg |
| 内容简介 | |
| 述情障碍已被确认为许多精神障碍共享的一种风险因素,探明述情障碍的实质已成为医学、心理学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本书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介绍,阐述了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信息加工特征。全书共分11章,~4章介绍了述情障碍的本质、测量、发生基础、对临床疾病的影响、干预等内容;第5~8章介绍了高述情障碍者在情绪信息加工各环节上的认知特征:第9~11章从情绪信息加工的角度总结了述情障碍的实质,并介绍了述情障碍干预的两个新视角。 本书可供心理学、医学领域从事精神疾病研究与临床治疗的工作者、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考与阅读。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丛书序 前言 章 述情障碍概述 节 述情障碍的源起 第二节 述情障碍的本质 第三节 述情障碍的测量 第二章 述情障碍的发生基础 节 述情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第二节 述情障碍的人口学研究 第三节 述情障碍的认知加工研究 第三章 述情障碍与健康 节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节 述情障碍与心身疾病 第三节 述情障碍与神经症 第四节 述情障碍的干预研究 第四章 述情障碍与情绪的认知观 节 情绪的认知观述评 第二节 述情障碍情绪加工研究的提出 第五章 述情障碍与情绪信息的输入 节 高述情障碍者的信息选择特征 第二节 高述情障碍者的信息记忆特征 第六章 述情障碍与认知评价 节 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效价判断特征 第二节 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强度判断特征 第三节 高述情障碍者的情境评价特征 第七章 述情障碍与情绪表达准备 节 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表达态度 第二节 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调节特征 第八章 述情障碍与情绪表达实施 节 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表征联结特征 第二节 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词汇使用特征 第九章 述情障碍情绪加工研究述评 节 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信息加工特征 第二节 述情障碍情绪加工研究的价值与展望 第十章 述情障碍干预的新视角Ⅰ:情绪智力 节 情绪智力概述 第二节 情绪智力的构成 第三节 情绪智力的培养 第十一章 述情障碍干预的新视角Ⅱ:书面表露 节 自我表露概述 第二节 书面表露技术简介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 附录二 实验用材料举例 附录三 情绪觉知水平问卷(部分) 附录四 情绪表达态度量表(部分) 附录五 情绪调节问卷 附录六 被试个人资料(实验用) 附录七 知情同意书 附录八 情绪表达态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首先回顾了外述情障碍的研究概况,主要包括述情障碍的本质、测量、发生基础、与心身健康的关系以及述情障碍的干预等方面。然后,以述情障碍的认知加工理论为基础,采用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系统探讨了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信息加工特征。研究主体包括五个部分:述情障碍与情绪信息输入之间的关系,述情障碍与情绪信息初级评价之间的关系、述情障碍与情绪信息二级评价之间的关系、述情障碍与情绪表达准备之间的关系、述情障碍与情绪表达执行之间的关系。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但却透露出一种专业和深入的学术气息。我选择它,纯粹是因为书名中的“述情障碍”这个概念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似乎难以理解他人情绪的人,或者自己有时也感到难以准确表达内心的感受。我一直认为,了解人类的情绪机制,特别是那些“失常”的方面,是理解人性的重要途径。这本书似乎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进行探索,它将“情绪信息加工”作为一个核心视角,这让我联想到心理学、神经科学甚至是认知科学的交叉领域。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那些在情绪感知、表达和理解上存在困难的个体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不确定这本书会涉及多少案例研究,但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理论框架,帮助我梳理和理解那些复杂的、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情绪运作规律。也许,这本书能为我解释一些生活中那些令人费解的人际互动,或者帮助我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情绪反应模式。总之,我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期待这本书能够打开我对述情障碍认知的新窗口。
评分这本《解读述情障碍:情绪信息加工的视角》的封面风格,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严肃且富有研究性。我选择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情绪信息加工”这个概念的浓厚兴趣。我们每天都在处理海量的信息,而情绪无疑是我们生活中最复杂、也最难捉摸的一种信息。当这种情绪信息的加工出现障碍时,会对个体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本书的副标题直指核心,让我联想到,作者可能会从信息论、认知科学等角度,来剖析述情障碍的本质。我非常好奇,书里会不会详细阐述,述情障碍者在接收、理解、整合以及表达情绪信息时,大脑内部的具体运作机制有何不同。例如,他们是否在识别面部表情的细微之处时存在困难?抑或是对语言中的情绪暗示不够敏感?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有前沿性的研究成果,为我揭示出述情障碍背后的科学原理,从而拓展我对人类情绪认知边界的理解。
评分封面设计虽然朴素,但“情绪信息加工”这个切入点却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理解人类的情感,尤其是在情感体验和表达上存在差异的个体,是认识人性的一大关键。这本书以“述情障碍”为主题,并将其置于“情绪信息加工”的视角下,这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把抽象的信息处理理论,应用到我们如此复杂且主观的情绪世界中?是会从感知、认知、再到行为输出的整个流程进行拆解?还是会着重于某些特定的信息加工环节,比如对非语言线索(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的解读,或是对内部生理信号的辨识?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出一些关于述情障碍的深层原因,而不仅仅是描述表象。或许,它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在社交场合中显得“格格不入”的人们,其内心的情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他们的信息处理路径又与常人有何不同。
评分我通常不太关注书籍的装帧,但这本《解读述情障碍》的封面设计却让我眼前一亮。我选择这本书,完全是出于对“情绪信息加工”这个概念的强烈好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似乎对周围人的情绪变化反应迟钝,或者自己表达情绪时显得非常僵硬、不自然。我一直认为,理解这些“非典型”的情绪表现,对于增进人际理解至关重要。这本书的视角——“情绪信息加工”,让我联想到一系列复杂而有趣的科学问题。比如,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接收、编码、储存和提取情绪信息的?述情障碍者在这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了哪些“瓶颈”或者“偏差”?作者是否会从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这些机制?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有证据支持的论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堆砌。我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解释,帮助我理解那些在情绪交流中遇到的困惑,甚至可能反思自己在这方面是否存在一些不自觉的模式。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上那种沉静而又富有力量的排版。作为一名对心理学有初步了解的读者,我对“述情障碍”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对其背后的深层机制和信息处理过程的联系却知之甚少。这本书的副标题“情绪信息加工的视角”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兴趣点,它似乎暗示着这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现象描述,而是要深入探究述情障碍在信息流转、信号解读等方面的异常。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将抽象的“信息加工”理论应用到具象的“情绪”体验上。例如,是否会涉及到大脑的特定区域在处理情绪信号时的差异?或者,在接收到他人的情绪线索时,述情障碍者的大脑会产生怎样的不同解读?我更期待的是,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具有科学依据的解释,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人难以准确地“读取”他人的情绪,或者为何自己会常常“卡壳”,无法恰当地回应。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是一扇通往理解人类复杂情感世界的窗口,让我看到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