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长寿就这么简单
定价:29.0元
作者:李士信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64418342
字数:264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李士信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过《中国古代延年益寿术》一书,搜集编撰古代诸多养生活动方法。后来在香港用中、英文出版了《中国古代养生图谱》。李教授还在健身方面整理了不少宝贵资料,在外很有影响。前些年又出版了《活过120岁不是梦》,受到健身养生界人士的重视。现今他已迈入古稀之年,仍在辛勤耕耘不辍,又写了《长寿就这么简单》,内容很新颖,有导向,有观点,有思想,一些内容焕然一新。
内容提要
健身事业是个大事业,不但要挖掘整理古老传统 健身方法,同时还应该有所创新,以现代的科学态度 ,以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有所建树,也势在必行。
北京大学李士信教授写了《长寿就这么简单》。
“李氏太和康寿术”(活动篇),有新的理念,在活动 方式、方法等方面,尽量做到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养 生的中心思想是人体要“和”,如:人的五脏六腑要 和,有形的肉体与无形的精、气、神要和,人体要与 大自然和等,由“小和”到“中和”,进而向“太和 ”过渡。“和”作为养生的切入点,融儒、道、释、 医、人体生理、古今有益功法为一体,很有创意,而 且易懂、易学,理论上深入浅出,动作简单易行,不 但适合于广大健身族练习,也适合体弱有病者练习, 就连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也可以掌握。只要有针对性地 进行练习,坚持下去,必会收到良好效果。后半部分 《康寿箴言》以诗句形式概括了养生中的19个议题, 很有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士信(笔名李茂),1942年生,山东省莱西市人。
自小喜爱运动,1958年在华东区少年田径运动会上打破110米中栏全国记录。1961年就读于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后入选校队,成为第二任武术队队长,与队友一起先后为十几个国家的元首做过武术表演。曾代表武术队三次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大学任教。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先后发表了几十篇学术论文。著有《中国古代延年益寿术》、《图说中国气功》(日文)、《峨眉剑术》、《中国古代养生图谱》(中、英文版)等多部专著,分别在及香港地区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出版发行。译有日本的《空手道秘要》等。合作编写了多部大型辞书,还录制了多部武术教学录像带。
曾应邀赴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讲学和进行武术文化交流。为外培养了大批武术文化人才。
文摘
有关健康长寿要素的问题,外专家、学者、 摄生养生爱好者倾注了极大 的热情,进行了长期的相关研究、实践、总结,各有 各的成果,各有各的见解与 理念。因为各个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 活习惯、文化素质、民族特 点等方面的差异,见解不同,理念各异也是情理之中 的。但对于健康的四大基石, 国际社会普遍达成了共识,即:①合理饮食;②适量 运动;③戒烟限酒;④心理 平衡。这个说法是大体可以概括健康长寿的要素。但 是第三条,说得过于具体了 些,如果说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睡眠等,笔 者认为更确切。
一、活动与健康 人为什么活不到天年? 要想健康长寿,首先应该理智地找出活不到120 岁的原因。找到了原因之后, 更重要的是要寻找活过120年的办法。有了办法,就 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合理的办法 去做,后收获福报。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的硕果 是昨天的努力得来的;明天 收获健康长寿的佳果,需要今天的付出才能得到。
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在正常情况下,活动 是打开健康之门的金钥匙,活动是健康长寿的医生, 良性活动是推开虚掩康寿之门的正能量。
我国古代养生家孙思邈认为“人欲劳其形, 百病不能生”,他倡导身体要动起来。
我国还流传着这样两句经典的谚语:“运动胜过 灵芝草,不必苦把仙方找。” “动可不衰能增寿,不动病魔变朋友。”这是发人深 省的谚语,给予了我们很大的 启迪。笔者想借用这些经典的语言唤醒大家活动的欲 望。
动是人生的本能,也是是生命的象征,人活着就 要动。
关于运动与健康长寿的关系,各国都在研究。英 国运动医学杂志发表文章说, 进入中年,人体大有氧能力(大氧气吸人量)开始 以每10年5毫升的速度下 降。少运动的男性,到60岁时下降至25毫升,几乎是 20岁时的一半;经常运动 的有氧能力可增强25%,也就是增加6毫升, 这就相当于减去10一12岁的 生理年龄。从而得出结论,“有氧运动”可以延缓衰 老12年。
低氧活动练习对中老年人有益。低氧活动呼吸可 以促使练习者的血液中红细 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可以帮助血液携带更多 的氧气,增加有氧代谢能力, 也就是有氧代谢能力和运动耐受能力。
活动健身,延年益寿,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 良方,是任何营养品和昂贵的药物不可替代的。
二、不活动影响身体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人因缺少 运动而死亡。
2013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简报指出, 缺乏运动已经成为第四大死 亡风险因素。据估算,目前全世界每年因缺乏锻炼而 致死的人数高达320万人,近 10年问增长迅速,这的确让人震惊。有的科学家研究 表明:缺乏运动比经常运动 者心肌梗死的概率高一倍。这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目前我国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对提高人们的健康 水平,以及延年益寿的确意义重大。
不动则荣卫不通,气血凝滞,不利于健康。每一 个人在相应条件下,都有一 定的生存能力,各个组织器官都有的生理活动常 数。活动就要氧化,就要消 耗能量;休息就是补充氧气,是还原。氧化与还原是 生命过程中一刻都不会停止 的生理现象。人类许多疾病也是与氧化速度超过还原 的速度有关。
能力、能量释放速度的快慢,是人寿命长短的决 定因素。健康长寿的秘诀是 少氧化,多还原;慢氧化,快还原。消耗与恢复就是 失去与获得的轮换,是失与 得的交替,这样使得生命更有活力。
缺乏活动,身体就会缺乏活力,易患营养不良和 骨质疏松症;缺乏活动,会 导致中枢神经传导灵敏性减退,思维迟钝,肢体活动 协调性差,精神萎靡,工作 效率不高,生活质量下降;缺乏活动,会影响生 理寿命,也会影响社会生命 和精神生命。由此可看出活动的重要性,但是怎么样 去合理地活动,是个至关重 要的问题。
“生命在于运动。”这一句名言是经常挂嘴边的 话,但是笔者觉得过于笼统了 些。笔者认为:要健康长寿,就要选择合理、适当、 适合于自己的活动。这绝非 是吹毛求疵,而是非常必要的补充。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而且物质在相互作 用中进行永恒运动。整个宇 宙都在运动中,所有物质都处在动态,没有不运动的 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当然不会例外。人生在世, 动是自身的本能,有生命就 有活动、运动。
人欲健康长寿莫大于善动,而且要合理地活动。
活动对于生命的意义,早就为养生家、有识之士、前 贤所洞悉。
《吕氏春秋》中记有:“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 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耳则为掘为聋,处 目则为蔑为盲。”又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行 气亦然。” 先秦及秦朝的养生学家们已经认识到活动的益处 ,认为不活动会使血流不畅,导致筋骨瑟缩,经络不 通,招风惹痛,使得各种疾患的机率大增。
汉代中医学家华佗也提到:“人体欲得劳动 但不得使极尔,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还说:“流水之常新,户枢之晚朽,以其动之故 也。” 南北朝名医陶弘景认为:“形不极,常导引,导 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根深固柢,长生久视。” 中国唐代医家养生家孙思邈的《保生录》中 句话就是:“人欲劳于形,百 病不能成。”劳是指劳动、活动,就是动起来的意思 ,主要意思就是说要经常活动 的话百病不易生。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几个典型例子,说的都是“动 ”在摄生、养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动”分为主动的“动”和被动的“动”。做健 康长寿的活动时,笔者主张: 有能力的话,尽量能主动地“动”为好,这样对于身 心会更有益处。
……P11-13
序言
我最近对“心理健康”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过一些心理学家的讲座,他们都提到,一个人的心态对他的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会加速身体的衰老,增加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则能够增强免疫力,甚至有可能延缓衰老。我记得其中一位心理学家举了个例子,说很多百岁老人,他们虽然身体可能不如年轻人健壮,但他们的心态都非常好,总是乐呵呵的,对生活充满热情。这让我觉得,长寿可能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硬指标”,更多的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也就是内心的强大和精神的韧性。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提升心理韧性、培养积极心态的书籍,希望能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长寿”的意义,并且找到实现它的方法。我希望找到的书,不只是讲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而是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帮助我构建一个健康、阳光的内心世界,从而为我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非常资深的医学专家的访谈,他谈到了一些关于衰老和长寿的最新研究成果。虽然他没有直接推荐某本书,但是他提到的很多观点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比如,他说衰老并不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而是一种可以干预的生理现象。他提到了基因编辑、干细胞疗法等一些前沿技术,说未来这些技术可能会在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还强调了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道理,其实才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这位专家还提到了肠道菌群对健康的影响,说健康的肠道菌群是维持身体机能、抵抗疾病的关键。听完他的访谈,我对“长寿”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觉得它不仅仅是听天由命,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去努力实现的。我很期待看到市面上是否有这样的书籍,能够将这些前沿的科学知识和实用的生活建议结合起来,让普通人也能从中获益。
评分我最近在追一部关于古代医术的纪录片,里面讲了很多关于“食疗”和“草药”的故事。其中有一集特别吸引我,讲的是一位隐居在深山里的道士,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各种草药的药用价值,并且通过合理的搭配,研制出了一些能够延年益寿的药方。纪录片里还展示了他记录的那些泛黄的手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草药的名称、功效以及使用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认为“药食同源”,很多我们日常吃的蔬菜水果,其实都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如何去发掘和利用。他还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认为人类应该像植物一样,遵循自然的生长规律,这样才能获得健康和长寿。看到这些,我不禁思考,我们现代社会是不是太过于依赖化学合成的药物,而忽略了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我很想知道,现在市面上有没有哪本书,能够像那位道士的手稿一样,深入浅出地讲解那些古老的草药知识,并且指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来改善健康,追求长寿。
评分最近刚读完一本关于生活哲学方面的书籍,虽然不是直接讲养生,但里面的一些观点让我受益匪浅,觉得和“长寿”这个概念挺有联系的。书里强调要找到生活的平衡点,不要过度追求物质或者名利,而是要关注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富足。它举了很多古代哲人的例子,比如庄子、陶渊明,他们虽然生活清贫,但却活得逍遥自在,而且寿命也普遍比较长。我一直觉得,长寿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满足。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活在焦虑、压力和欲望之中,就算身体再好,也未必算得上真正的长寿。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于看重一些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心的感受。它还讲到要学会放下,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并且懂得感恩。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心态平和了很多,对很多事情也看得开了。我觉得,这本书所传递的这种生活态度,或许正是实现“长寿”的一个重要基石,虽然它不是一本直接的养生指南,但它却能从更深层次上影响一个人对生命的理解和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别致的,那种淡雅的色调,再配上一点祥云的图案,一看就让人觉得心灵宁静,很符合“长寿”这个主题所带来的那种平和、安逸的感觉。我拿到书的时候,就被它的包装吸引了,外面一层薄薄的塑封,拆开来,纸张的触感也很好,是那种略带韧性的哑光纸,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油墨香,让人忍不住就想翻开它。我当时在书店里,一眼就看到了它摆在推荐区域,旁边还配了一句很有哲理的广告语,大概意思是“生命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长寿与安康”。这句话挺打动我的,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家都很焦虑,想着怎么提高效率,怎么赚更多的钱,好像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长久、更健康。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流,提醒我们慢下来,去关注生命本身。我还在犹豫要不要买,但是那句广告语一直在脑海里回响,最终还是决定把它带回家。我还在想象里面会讲些什么,是不是有什么古老的养生秘诀,或者是现代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总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还是挺高的,希望它能带给我一些关于生命和健康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