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1974年全国象棋锦标赛对局精选 |
| 作者 | 孙尔康著 |
| 定价 | 21.0元 |
| 出版社 | 金盾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297200 |
| 出版日期 | 2015-01-01 |
| 字数 | 212000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精选1974年全国象棋锦标赛经典对局93局加以评介,其中既有老将杨官璘、王嘉良、孟立国、胡荣华、蔡福如,也有新秀赵庆阁、郭长顺、言穆江等的名局佳构,有对当年赛况的介绍,有对比赛全局的评注解析,也有对开、中、残局战略战术重点的评述,是一本集指导性、欣赏性、史料性于一体的象棋书。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感到由衷的赞赏。它绝不仅仅是一本简单地把比赛的胜负结果罗列出来的流水账,而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棋坛史诗”。作者显然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去梳理和提炼这些珍贵的对局。从开篇对整个锦标赛背景的宏大叙事,到随后对每一轮次、每一盘关键对局的细致拆解,整个流程的过渡自然流畅,张弛有度。最让我惊艳的是其叙事手法——它不仅仅是记录了棋子的移动,更是巧妙地融入了对当时棋手心路历程的揣摩和对弈局背后文化背景的探讨。这种“全景式”的记录方法,让读者在学习棋艺的同时,也仿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时代考察。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专业素养与对这项传统竞技艺术的深沉热爱,绝非应付了事。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这本书对于我技术层面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开局布局的参考,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不同棋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那些顶尖棋手的决策逻辑,在书中得到了近乎透明的展示。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提示,在实战中应用其中几个关键的防守反击套路,效果立竿见影。特别是针对一些经典的“疑难杂症”型对局,书中提供的分析角度新颖,往往能打破我原有的思维定式。这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在固定框架内思考的棋手来说,无疑是一剂强效的“清醒剂”。读完后,我对如何在中盘阶段保持主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坚定的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极其精准而富有张力,简直就是一种文字和棋艺的完美结合体。作者的笔触是那种典型的、老派的、知识分子式的严谨风格,但又绝不枯燥乏味。他擅长使用那种富有画面感的描述,将那些看似抽象的棋局变化,转化为一场场引人入胜的心理战和战略对抗。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妙手”和“陷阱”的阐释部分,往往寥寥数语,却能道破其中蕴含的精妙哲理。读起来,你不会觉得自己在看一本技术手册,而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面对面地为你拆解一场精彩绝伦的对决。那种对细节的把握和对逻辑的推演,体现了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使得即便是复杂至极的残局推演,也变得清晰可辨,引人入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质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厚实的纸张,扎实的装订,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制作的。那种带着年代感的油墨印刷,使得书页泛着一种温暖的、略微泛黄的光泽,仿佛一触摸就能感受到那个特定年代的气息。特别是那个主色调,沉稳又不失庄重,很符合一本严肃的棋类比赛回顾录的定位。当我翻开书本时,那种纸张与手指摩擦的细微沙沙声,简直是老派阅读体验的极致享受。比起现在市面上那些追求轻薄和快速流通的印刷品,这本书显然更注重“收藏价值”和“手感”。当然,光好看还不够,内页的排版布局也看得出设计者的用心。棋谱的清晰度极高,图文对照的逻辑性非常强,无论是初学者试图理解复杂的对局,还是资深棋手进行复盘研究,都能在视觉上获得极大的便利,没有那种拥挤或跳跃感,让人心绪宁静,专注于眼前的方寸之间。
评分从历史价值和文献参考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意义更是非凡。它不仅是那个特定年份全国象棋锦标赛的一份“活态记录”,更是一份宝贵的、带有时代烙印的象棋文化档案。通过对这些对局的梳理,我们可以一窥当时中国象棋界的整体水平、主流战术思潮的演变轨迹,甚至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棋手们身上所承载的体育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对于未来的象棋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溯源时不可或缺的一手资料。它保存了那些在快速变化的棋坛中稍纵即逝的战术火花和思想精粹,确保了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其厚重感远超出了普通棋谱的范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