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新中国象棋经典名局
: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孙尔康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020778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81kg
“中国象棋经典丛书(共4册)”以时代为背景,立足实战,与时俱进,从象棋名局(国内与海外)、中局、残局三个领域来反映当代象棋的面貌及棋艺成就,既有欣赏价值又有实战价值,更是棋手和象棋爱好者们的参考教材,同时又有收藏价值,相信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本书是“经典丛书”中的一部,着重介绍1952~2006年经过精选的经典名局,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战术技巧精致,可读性强。
论当代象棋布局的发展
一、中炮对屏风马(59局)
(一)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1~10)
(二)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左马盘河(11~19)
(三)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横车(20~22)
(四)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两头蛇(23~25)
(五)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弃马局(26~28)
(六)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左象横车(29~30)
(七)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高车保马(31~32)
(八)中炮盘头马对屏风马(33~36)
(九)五六炮对屏风马(37~40)
(十)五七炮对屏风马(41~45)
(十一)五八炮对屏风马(46~48)
(十二)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49~51)
(十三)中炮七路马对屏风马(52~59)
二、中炮对反宫马(11局)
(一)中炮进三兵对反宫马160~63)
(二)中炮进七兵对反宫马(64~66)
(三)中炮进中兵对反宫马(67)
(四)中炮横车对反宫马168~69)
(五)中炮跳边马对反宫马(70)
三、仙人指路(14局)
(一)仙人指路对卒底炮(71~78)
(二)仙人指路对起马(79~80)
(三)仙人指路对其他类(81~84)
四、飞相局(10局)
(一)飞相局显神威(85~87)
(二)飞相对过宫炮(88~89)
(三)飞相对起马(90~92)
(四)飞相对其他类(93~94)
五、顺手炮(12局)
(一)直车对横车(95~100)
(二)横车对直车(101~102)
(三)缓开车(103~106)
六、列手炮(10局)
(一)大列手炮(107~108)
(二)小列手炮(109)
(三)半途列炮(110~116)
七、中炮对三步虎(8局)
(一)中炮对左三步(117~122)
(二)中炮对右三步(123~124)
八、起马局(3局,125~127)
九、仕角炮(2局,128~129)
十、其他类(8局,130~137)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阅读感受是:它非常“耐嚼”,需要细细品味,但回味无穷。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沉稳、内敛,没有过多的花哨辞藻,但每一个用词都精确到位,直指棋局的核心。例如,在讲解一个复杂的“劫争”时,作者并没有使用太多情绪化的描述,而是用极其冷静的逻辑梳理了所有关键的“点目”和“价值权衡”。这种冷静的分析,让我学会了在激烈的战斗中如何保持头脑清醒,不要被眼前的得失所迷惑。我发现,很多时候,不是我看不清变化,而是我被自己的“贪念”所驱使,总想一步到位。这本书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课是:围棋的胜利往往是“积累”出来的,而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每一局棋的分析都像是一篇精巧的数学证明,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让人信服。对于那些追求棋艺精进,愿意花时间深入钻研理论的进阶棋手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思维训练价值,远超其本身的价格。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设计得非常大气,一看就是精心打磨过的作品。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很棒,印刷清晰,字迹工整有力,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讲解棋局变化时,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招法,而是融入了大量的战术思想和对局面的深刻洞察。比如在解析某个关键的转折点时,他会回顾前几手的布局选择,解释为什么当下这个看似平淡的局面会孕育出惊人的杀机。这种“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种想从“会下棋”迈向“理解棋”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弃子取势”的章节,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那些看似亏损实则深远的布局策略,让我对中局的宏观控制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深度远超一般市面上的教程,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棋手在旁边耳提面命,那种棋盘上的呼吸感和节奏感,通过文字都能清晰地传递过来。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自己先在棋盘上复演一遍,体会作者所说的“妙手”是如何在毫厘之间扭转乾坤的,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其他很多教材难以比拟的。
评分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围棋的时候,对那些复杂的残局总是感到无从下手,总觉得是不是自己计算力不够,或者记不住太多的变化。但这本棋谱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非常注重实战中的“思维框架”的建立,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招法。他将复杂的残局分解成了几个核心的“模型”,比如“对杀中的手筋”、“单子活棋的技巧”等等,每一个模型都有非常经典的范例支撑。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对“效率”的强调。很多时候,看似能赢的棋,如果每一步的效率不够高,最终还是会被对手拖入均势。这本书详细分析了每一步棋的“价值密度”,比如为什么A招比B招好,不仅是因为A招能赢,更是因为它在更少的步数内锁定了胜局。我尝试着用书里的思路去复盘我自己的对局,赫然发现我经常在那些“看似安全”的招法上浪费了太多时间。这本书就像一把手术刀,帮助我精准地切除了我棋艺中那些含糊不清、效率低下的部分。它不只是教你赢棋,它教你如何“优雅且高效”地赢棋,这才是高手和普通棋手最大的区别。
评分这本书的选局眼光非常独到,它收录的棋局大多是跨越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流派的代表作。我注意到,里面有些局面的分析,引用了非常早期的老棋谱中的精妙变化,同时也穿插了近几年顶尖高手在国际比赛中的创新定式。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让我对围棋这门艺术的历史传承和不断演进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比如,对比某位古代大师在特定局面下选择的稳健着法,与现代某位天才棋手利用计算机辅助得出的激进变化,真是妙趣横生。作者的点评既有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也有对现代创新的肯定,立场非常客观中立。而且,书中的注释非常详尽,很多关键节点,作者甚至会画出好几条“如果对手没有这样走,我该如何应对”的预备路线图,这种“预判对手心理”的讲解,是提升实战应变能力的关键。我强烈推荐给那些喜欢研究历史对局,并希望从中汲取营养的棋友,它不仅仅是一本棋谱,更是一部浓缩的围棋史诗。
评分这本书在实战应用层面也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作者并没有将棋局停留在纸面推演的阶段,而是紧密结合了现代人工智能的分析成果。在很多关键分岔路口,作者会坦诚地指出传统人类的判断与AI推荐的最佳着法的差异,并深入探讨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人类的认知偏误,还是对某些细微优势的低估?这种将传统智慧与尖端科技相结合的视角,让这本书具有了非常强的时代感和前瞻性。我个人受益匪浅的是关于“厚薄转换”的章节,过去我对“厚势”的理解比较模糊,总觉得那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但书里通过具体的实战案例展示了如何将看似无用的“厚壁”转化为中盘攻势的强大支撑,以及如何利用厚势去限制对手的扩张空间。这种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能力,是衡量一本优秀棋谱的重要标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帮助棋手构建起一套适应现代围棋潮流的完整知识体系的宝贵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