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礼射 | 作者 | |
| 定价 | 39.00元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 ISBN | 9787548824183 | 出版日期 | 2016-11-01 |
| 字数 | 页码 | 149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新六艺是山东大学。尼山书院倾力打造的针对少年儿童新六艺的文化教育品牌,该系列课程将通过对琴、棋、书、画、健、读等系统的学习、全面的塑造,使学生全面提升道德修养、文化水平、智慧才能、审美情趣,为其全面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新六艺”课程普及活动,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同时受到文化部的认可,“新六艺课程”被纳入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新六艺”课程体系的成功实践,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头条播出,人民日报第四版专文报道。社会反响巨大。全套丛书分为六册,礼射、诵读、国画、书法、国乐、围棋,具体体现了“新六艺”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的理念。礼射一书从什么是礼射、礼射的发展、礼射的教化意义、礼射的用具以及方法、礼射的射法解说等方面,全面诠释了礼射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
| 作者简介 | |
| 王学典2002—2006年组建并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院长,2006年调任《文史哲》杂志主编。2012年出任新组建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郑训佐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文学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济南秋枫堂艺术顾问、齐鲁书法网顾问。 |
| 目录 | |
| 章什么是礼射 节射箭运动的由来 第二节礼射的由来 第二章礼射的发展历史及教化意义 节礼射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古代礼射的教育意义 第三节现代推行礼射教育的意义 第三章礼射用具 节弓与箭 第二节靶子、护具及座右弓 第四章礼射射法解说 节射艺八法 第二节射艺的要领和方法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礼射》,书号是9787548824183。 读完《礼射》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身经历了一场场的仪式。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不仅仅是描绘了射箭这项技艺本身,更是将背后蕴含的文化、礼仪、哲学都渗透进了文字之中。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射”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力量和技巧的较量,更是一种心性的修炼,一种与天地精神的交流。每当读到描述射手在射箭前的那份宁静、专注,以及射出后那份从容,我都能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平和与力量。书中对于不同场合下礼射的不同规制、细节的描写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一项看似简单的射箭活动,在古代竟然有着如此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让我对“礼”的理解也更进了一层,它不只是形式,更是对人、对事、对自然的尊重。书中的一些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的穿插,也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仿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纸面上跳跃。总体来说,这是一本能够让人沉浸其中,细细品味的书,它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
评分《礼射》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能够捕捉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并将它们整合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礼”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修养的体现。书中关于“君子不器”的论述,让我意识到,一个人不应该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技能,而应该追求全面发展,追求精神的升华。礼射的精髓,就在于它能够同时锻炼人的身体、意志和心性。书中的一些譬喻和引证都非常恰当,使得复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希望将这份宝贵的遗产传承下去的愿望。这本书让我对“射”的理解,从一种单纯的技能,上升到了一种人生哲学的高度。
评分《礼射》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之前我对古代的射礼知之甚少,这本书如同一个引路人,带着我一步步深入其中。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既有学者的严谨考证,又不乏文学的感染力,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我被书中对“道”与“术”的辩证思考所吸引,原来射箭这项技艺,不仅仅是掌握技巧,更重要的是领悟其中的“道”。书中对于“乐”在礼射中的作用也有深刻的论述,让我理解到,真正的仪式,一定是与音乐、与情感相结合的,这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本书让我对“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僵化的规定,而是顺应自然、表达情感、提升自我的途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评分《礼射》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那种对古老智慧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书中对“射”的阐述,已经超越了我原本对射箭的认知,它被提升到了一个精神境界的高度。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述,清晰地展现了礼射如何成为古代士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我特别被书中对于“中和之美”的探讨所吸引,原来射箭的最终目的并非简单地命中目标,而是追求一种内在的和谐与平衡,一种与自然规律的契合。这种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提醒我们回归内心,寻找真正的宁静与力量。书中的语言有一种古朴的韵味,但又不失现代读者能够理解的流畅性,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我反复咀嚼书中关于“诚”与“敬”的论述,它们贯穿于礼射的始终,也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在追求外在成就的同时,如何也能关注内心的成长,如何才能做到“内外兼修”。
评分阅读《礼射》的过程,就像是在探寻一个失落的宝藏,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惊喜。作者以一种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方式,将礼射的文化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我曾以为礼射仅仅是古代的某种军事技能或者娱乐活动,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揭示了礼射作为一种重要的“礼”,是如何与社会制度、道德教化紧密相连的。书中对不同朝代礼射制度的变迁、对历代名家在礼射方面的见解都有详尽的介绍,这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尤其是书中对“射者,情之动也”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情感与行为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如何通过规范的仪式来引导和升华情感。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它鼓励我去思考,去探索,去理解那些隐藏在历史表象之下的精神内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