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曲式与作品分析 |
| 丛书名: |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材 |
| 作者/主编: | 李德隆,胡郁青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58974 |
| 出版年份: | 2012年8月 |
| 版次: | 第 1版 |
| 总页数: | 240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32元 |
| 实际重量: | 0.454 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章 绪论
第二章 音乐发展的要素及功能
节 旋律线
第二节 节奏节拍
第三节 调式调性
第四节 速度力度
第五节 音区音色
第六节 和声织体
第三章 一部曲式
节 概述
第二节 乐段的内部结构
第三节 乐段的类型划分
第四节 复乐段
第五节 一部曲式的从属部分及反复
第四章 单二部曲式
节 概述
第二节 有再现单二部曲式各部分的特点
第三节 无再现单二部曲式各部分的特点
第四节 单二部曲式的从属部分
第五章 单三部曲式
节 概述
第二节 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第三节 其他类型的单三部曲式
第四节 作品分析
第六章 复三部曲式
节 概述
第二节 典型的复三部曲式
第三节 复三部曲式的复杂化
第四节 复二部曲式
第五节 作品分析
第七章 变奏曲式
节 概述
第二节 变奏曲式的结构
第三节 变奏曲式主要变奏技法
第四节 变奏曲式的分类论述
第五节 变奏曲式的实例分析
第八章 回旋曲式
节 概述
第二节 巴洛克时期的古回旋曲式
第三节 古典主义时期的回旋曲式
第四节 浪漫主义时期及20世纪的回旋蓝式
第五节 非典型的回旋曲式
第九章 奏鸣曲式
节 概述
第二节 呈示部
第三节 展开部
第四节 再现部
第五节 奏鸣曲式的从属结构
第六节 非典型的奏鸣曲式
第七节 实例分析
第十章 回旋奏鸣曲式
节 概述
第二节 呈示部
第三节 插部或展开部
第四节 再现部
第五节 回旋奏鸣曲式的从属结构
第六节 非典型的回旋奏鸣曲式
第七节 实例分析
第十一章 套曲曲式
节 概述
第二节 组曲套曲
第三节 奏鸣交响套曲
第四节 声乐套盐
在音乐发展史上,出现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涌现了数不胜数的音乐作品,每部作品在时间结构及空间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章法,又具有灵活多变的个性。这就使音乐的结构形成了一门学科——曲式学。李德隆主编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的主要内容就是依据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来阐述各类曲式的共性规律,也为音乐的学习者提供较为的理论依据。全书共有十一章,涉及了常见的所有曲式。《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可作为音乐学各个教材使用。
这本书简直是音乐学习者的福音!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严谨又不失生动的讲解方式深深吸引了。作者在梳理复杂的音乐结构时,仿佛有一双魔术师的手,能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清晰明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为什么会是这样”。书中的案例选取也十分巧妙,既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也有一些能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作品,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作品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他总能深入到作品肌理的最深处,用精准的语言描绘出作曲家的匠心独运。读完一部分章节后,我立刻尝试将所学应用于我正在聆听的音乐中,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让人欲罢不能。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也十分考究,阅读体验极佳,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架起了一座从“感性欣赏”到“理性认知”的坚实桥梁。我过去听音乐时,常常被情绪和旋律所俘获,但总觉得缺少了一层深入理解的维度。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像拥有了一副“X光眼镜”,能够透视音乐的骨架和脉络。作者在处理曲式演变时,没有采用僵硬的教条主义,而是充满了历史的洞察力,让人理解到曲式本身也是随着时代、技术和思想而不断发展的活的有机体。书中对一些标志性段落的详尽分析,简直是神来之笔,那种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为可感知音乐片段的能力,非常令人称道。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学习知识,不如说是一次与音乐大师们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感悟和启发,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这本书会过于学术化,毕竟涉及到“曲式”这种听起来就有些枯燥的专业领域。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叙述方式非常具有启发性,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面对面与你交流,而不是冰冷的教科书。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一条规则、每一个概念都有详实的作品实例佐证,让人能够立刻理解理论在实际创作中的作用。我过去在分析奏鸣曲式时总是抓不住重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读了这本书后,那些隐藏在乐谱背后的逻辑链条一下子就清晰了起来。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听”音乐,不仅仅是用耳朵感受旋律和节奏,更是用心去解读结构和意图。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让分析不再是机械的套用公式,而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强烈推荐给所有对音乐创作或深度欣赏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简直是填补了国内音乐理论教学中的一个空白。作为一名长期在音乐领域摸索的人,我深知高质量教材的稀缺性。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逻辑性极强,从最基础的单乐段分析,逐步深入到宏大的套曲结构,层次推进得非常自然,完全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而且,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处理那些学习者普遍感到头疼的难点——比如如何区分相似的曲式特征,如何处理打破常规的变异处理。他提供的鉴别标准非常清晰可靠,让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音乐时,心里更有底气。我尤其赞赏它对不同历史时期音乐风格变化的梳理,这使得曲式分析不再是孤立的技术练习,而是与音乐史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也非常扎实,很少出现含糊不清的表述,这一点对于严肃的学术参考资料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着实让人佩服,它并非那种浅尝辄止、只做概念介绍的入门读物,而是真正深入到了音乐结构的核心机制。我过去阅读过一些国外引进的教材,虽然内容专业,但翻译过来后往往晦涩难懂,读起来非常吃力。而这本书完全是以地道、精准的中文语境来阐述复杂的理论,阅读起来流畅顺畅,思维的转换成本很低。特别是书中对某一特定作品进行“解剖式”分析的那几章,简直可以作为典范案例来看待,作者如何层层剥开,展现出作曲家如何在既定的框架内施展出无限的创意。这对于我个人在进行音乐鉴赏和论文写作时,提供了无数可操作的分析工具和视角。它不仅仅是关于“曲式”,它更是在传授一种科学的、系统的音乐思维方法论,对于提升专业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