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体育的电视化生存
定价:34.00元
作者:李辉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3-01
ISBN:97878073028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正像作者在书里面叙述的那样,体育电视是电视的一个门类而已,具有电视的普遍规律,但是体育电视有自己的一些独特规律,需要总结、探讨。这本书主要是记录了编者们共同的一些经验和操作的实务。书中的很多照片以及图文,参考书目及文章,给本书的很多章节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在全书十一个章节中,用力勤的是有关于内容的篇章:新闻篇、赛事篇、专栏篇以及奥运篇和世界杯篇,因为多年从事的大部分工作是电视内容方面的制作,因此心得也就多一点。电视是一个发展很快的行当,特别是技术的发展常常带动体育电视的高速发展,但是和所有的行业一样,有很多规律是不变。编者试图从一些亲身经历过的工作中总结出这些规律来,供自己的同事以及同行们借鉴以及讨论。
目录
作者介绍
李辉,男,1972年4月出生,上海市人。199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进入上海电视台体育部工作;1998年担任体育部副主任。2001年调入新闻中心工作担任上海电视台APEC特别报道总导演、中国入世(WTO)特别报道总策划和总导演。2002年起担任中国*的民营电视机构光线传
文摘
序言
简直是一次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佳,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学术著作的枯燥感,反倒是充满了探索未知的冒险精神。作者的文笔老辣而富有画面感,仿佛带着读者亲身走进了那些关键的历史时刻,去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那种粗粝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我特别喜欢它对细节的执着——那些关于设备引进、人才培养,乃至是场馆灯光设计的微观描述,都精准地服务于宏观主题的展开。它不像一本冰冷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资深观察者在深夜里与你分享他毕生观察所得的秘密笔记。读到某些转折点时,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当时那种“找到了关键钥匙”的兴奋。对于任何想了解我们这个时代文化基础设施是如何一步步搭建起来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份极具启发性的蓝图,而且它的观点是如此鲜活,仿佛刚从最新的行业会议上传来的第一手资料。
评分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好像完成了一次对集体记忆的重新校准。它的价值在于,它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视为理所当然的“体育瞬间”,剥去了日常化的外衣,展示了它们是如何被精心设计、生产和推销出来的。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尤其在探讨观众情感的“驯化”过程时,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量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以前总是关注比赛结果,现在却开始关注转播方是如何引导我的情绪波动,如何通过慢镜头、背景音乐和解说员的措辞来构建“英雄主义”叙事的。这种对媒介生产机制的深度挖掘,让我对“消费文化”的理解又进了一层楼。它是一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体育界的变化,更是我们这个社会对“媒介参与”的集体无意识。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历史厚度让人敬佩,它绝非那种浅尝辄止的行业观察报告,而是一部深植于时代土壤的严肃研究。作者对于资料的搜集和运用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每一个论断背后都有详实的史料支撑,这让它的观点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我尤其欣赏它那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它没有将焦点局限在某一个时间段或某一个项目的得失上,而是始终将个案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变迁和全球化进程中进行考量。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气势磅礴,像一条蜿蜒的历史长河,带着我们审视体育文化是如何适应并塑造现代生活的。对于希望进行学术研究或者对文化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深度和史料密度,是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的理论框架建立得非常扎实,但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在跨学科对话上的广度与深度。作者似乎信手拈来就能将传播学理论、美学批评和经济学模型熔铸一炉,构建出一个既有坚实基础又充满弹性的分析结构。与其他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它的野心明显更大,它不满足于描绘表象,而是力求触及底层逻辑。例如,书中对“视觉奇观”的建构过程的剖析,让我深刻体会到技术媒介如何重塑了人们对“真实”的定义。它不是简单地赞美进步,而是冷静地指出每一次技术迭代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的迁移与重塑。这种冷静的批判性姿态,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主题本身,它提供了一种看待所有现代文化现象的全新透镜,让我对如何进行严肃的文化批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探讨视角实在太新颖了,完全没有预料到会从这么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让我对体育产业的理解有了一个颠覆性的认识。作者对媒介技术演变与体育文化现象之间复杂纠葛的梳理,简直像是在解剖一部历史的肌理。比如,书中对于早期电视转播中那些充满“现场感”的叙事手法如何被逐渐标准化、流程化的分析,让我不禁联想到现在我们看到的各种“体育综艺”的影子。它不仅仅是在描述“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挖掘“为什么会这样发生”,那种深入骨髓的社会学洞察力,让人拍案叫绝。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时,总能将其提炼出宏大的时代背景。读完后,我看向任何一场体育赛事直播,都会忍不住去思考镜头背后的权力分配和审美取向,这种“后见之明”的阅读体验,真是妙不可言。它成功地打破了纯粹体育迷的固有思维框架,将体育提升到了一个更具批判性和思辨性的文化研究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