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跑得更快:跑者都应该懂的跑步关键数据

你可以跑得更快:跑者都应该懂的跑步关键数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国峰 著
图书标签:
  • 跑步
  • 跑步训练
  • 运动生理学
  • 数据分析
  • 耐力运动
  • 运动表现
  • 跑步技巧
  • 健康
  • 运动科学
  • 跑步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辉博库专营店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23406
商品编码:29690909914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你可以跑得更快:跑者都应该懂的跑步关键数据

:59.80元

作者:徐国峰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33234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Garmin地区总教练、姿势跑法中国区总教练徐国峰凝聚多年经验写就的专业跑步指导书

★结合训练理论 穿戴式装置 跑者数据分析,专业、精准、清晰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跑者的人生指南,徐国峰《你可以跑得更快》是跑者的技术指南

★专业跑步训练机构“跑步学院”指定教材,使跑者深刻认识和掌握身体密码,量化每一次进步,更安全地提升跑步实力

★了解自己跑得有多快,明白自己为何跑得这么快,知道如何让自己跑得更快!

内容提要


《你可以跑得更快》是姿势跑法中国区总教练徐国峰,根据多年经验写就的专业跑步指导书。

作为跑步圈的先锋,徐国峰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通过“体能”、“技术”和“压力与效果”三大指标,教你如何正确解读跑步数据。

利用数据,我们才能为自己量身打造高效的训练计划,评估自己目前跑步的体能与技术。唯有先认识自己,才能突破自我,跑出自身极限的速度!

《你可以跑得更快》让你了解自己跑得有多快,明白自己为何跑得这么快,知道如何让自己跑得更快!

目录


Chapter1大摄氧量

1.心脏只是泵,跑者的引擎在线粒体

2.不用进实验室也能知道自己的大摄氧量

3.如何利用跑表准确估算大摄氧量

4.提升大摄氧量的佳方法?

Chapter2训练强度区间

1.6种强度区间的训练目的

2.找到自己的心率区间

3.如何知道自己的大心率与静息心率?

4.胸带式vs光学式心率表:前者准确,后者舒服

5.找到自己的配速区间

6.确认各跑步强度区间的训练时数与进步幅度

Chapter3训练量与状况指数

1.训练量有助你厘清过去的训练重点

2.训练量的计算方式

3.体能进步幅度、疲劳度与当前的状况一目了然

4.用热身时的数据告知跑者今天的状况

5.RQ状况指数就像长期股票走势,可以帮助跑者决定未来的训练方向

Chapter4周期化训练

1.该练什么强度?

2.如何确认自己的有氧体能基础已经打稳了?

3.打好体能基础,LSD练2小时30分就够了

4.基础体能打稳之后要开始练间歇才会再进步

5.利用训练量找出间歇训练的具体次数

Chapter5跑力

1.通过竞赛跑力曲线帮你发现自己跑步体能的优缺点

2.实时跑力可协助跑者实时掌握自己进步的幅度

3.跑力与大摄氧量的差距越小,跑者的效率越高

Chapter6跑步力学

1.运动力学的阶层

2.利用角度判定谁的跑步技巧比较好

3.利用手机APP量化自己的前倾角度与触地角度

4.作用在跑者身上的两种力:重力与地面反作用力

5.在月球上跑步比较快吗?

6.不刻意跨步也可以跑出长步幅

7.跟腱是脚上的天然弹簧

8.错误的步态不再被沿用

Chapter7如何量化跑步技术

1.10公里世界纪录进步史

2.想要提高配速,先缩短自己的触地时间

3.缩短触地时间的方式

4.检查自己两脚的动作是否平衡

5.可以量化跑姿优劣的移动参数

6.挺直跑vs坐着跑:量化跑姿数据

Chapter8热量与燃脂量

1.燃脂机器vs燃糖机器

2.LSD训练将使你向燃脂机器进化

3.FatZone:大燃脂强度区间

4.短暂的间歇训练也能提升运动后的燃脂率

5.间歇跑和有氧跑在燃脂上的差别

Chapter9压力与训练效果

1.变强,发生在压力之后的恢复期

2.心率变异度可以用来量化身体的抗压性

3.压力越大,训练效果越好

4.如实设定个人资料,才能提高效果值的准确度

5.利用训练后的EPOC评估训练效果

6.训练效果越好,恢复时间也越长

Chapter10比赛的配速策略

1.半马配速策略

2.全马比赛策略

3.衰竭vs破PB

4.人与兽的差异:不为食物和繁衍而跑

5.比赛中体能分配失当的休克体验

6.比赛配速是一种艺术,而跑表是创作的工具

附录跑步科学术语汇整

作者介绍


徐国峰,曾担任Garmin总教练、姿势跑法中国地区总教练、UnderArmour台湾地区签约跑步教练。曾担任2015、2016年Garmin上海、北京、台北地区训练营的总教练,指导和参与了中国地区所有姿势跑法的教练认证,对于跑步的技术、体能与肌力训练都有着相当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标铁纪录是2小时5分,大铁纪录是9小时44分,全程马拉松的*纪录在3小时以内,在耐力运动方面已有10本相关著作与译作。

文摘


序言



《突破极限:跑者必备的关键数据解读与训练策略》 你是否曾在一场马拉松中拼尽全力,最终却与PB(个人最好成绩)擦肩而过?你是否对训练计划中的心率区间、配速变化感到困惑,却又隐隐觉得它们藏着提升表现的秘密?你是否对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疲劳、疼痛、状态波动——不知如何解读,甚至因此影响了训练的连续性? 如果你对以上任何一个问题有所共鸣,那么这本书将是你跑者生涯中不可或缺的指引。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数据分析的书,更是一套帮助你深度理解自己身体、优化训练、突破个人极限的系统性方法论。我们深知,真正的进步源于对跑步本质的深刻洞察,而数据,正是解读这本质的密钥。 为何数据如此重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各种跑步APP、智能手表、传感器包围。它们提供了海量的数据:步频、步幅、心率、功率、垂直振幅、触地时间…… 然而,大多数跑者面临的困境并非数据不足,而是“数据过载”和“数据无感”。我们收集了数据,却不知道如何解读,更遑论将其转化为有效的训练调整。 本书将带你走出“数据迷雾”,揭示隐藏在数字背后的真正意义。我们将探讨: 核心运动生理学指标: 心率: 不仅仅是数字,更是你身体能量代谢、训练强度、恢复状况的实时晴雨表。我们将深入讲解静息心率、最大心率、乳酸阈值心率(LT HR)、最大摄氧量(VO2max)等概念,并教授你如何根据这些指标科学地划分训练区域(如轻松跑、节奏跑、间歇跑),避免过度训练或训练不足。理解你的心率区间,就像拥有了一张通往高效训练的导航图。 配速: 跑步的直接体现,但同样需要细致分析。我们将区分“目标配速”、“巡航配速”、“节奏配速”、“间歇配速”等,并结合心率、体感等因素,教你如何根据不同目标和训练内容,精确控制配速,最大化训练效果。你将学会如何根据赛道地形、天气状况、身体感受来灵活调整配速,而不是死板地遵循一个数值。 功率(Power): 在自行车领域早已普及,而如今功率计也逐渐成为跑者的有力工具。功率反映了跑者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它不受地形和风力的影响,是衡量绝对训练负荷的客观指标。我们将解读功率输出、功率与配速的关系、功率输出的功率曲线等,帮助你更精准地评估训练强度,理解能量消耗,并预测不同配速下的比赛表现。 摄氧量(VO2max): 衡量有氧运动能力的核心指标,代表着身体在最大运动强度下能够摄取和利用的最大氧气量。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训练和数据监测来提升VO2max,以及它与耐力表现的直接联系。了解你的VO2max,就是了解你耐力的“天花板”和突破的可能性。 跑步力学与效率: 步频(Cadence)与步幅(Stride Length): 这两者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跑步的效率。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步频和步幅组合的优劣,探讨如何通过技术调整来找到最适合你的高效步频和步幅,减少能量浪费,降低受伤风险。你将了解到,一味追求高步频或大步幅并非最优解,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黄金比例”。 垂直振幅(Vertical Oscillation)与垂直节律(Vertical Ratio): 这些指标反映了跑步时的垂直运动效率。过高的垂直振幅意味着能量在垂直方向上的浪费,未能有效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我们将讲解如何通过技术调整来减小垂直振幅,提高跑步的经济性,让你跑得更省力,更持久。 触地时间(Ground Contact Time): 触地时间越短,通常意味着跑者能更快地从地面获得支撑和能量反馈,同时也减少了对关节的冲击。我们将分析触地时间与步频、步幅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来缩短触地时间,提升跑步的爆发力和效率。 身体负荷与恢复: 训练负荷(Training Load): 如何量化你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倦怠和受伤?我们将介绍各种训练负荷指标,如TRIMP、RPE(自觉用力程度)等,并结合心率、功率等数据,教你如何科学地评估和管理你的训练负荷,实现循序渐进的提升。 恢复指标: 训练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的恢复能力。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监测心率变异性(HRV)、睡眠质量、自觉疲劳度等数据,来评估身体的恢复状况,并据此调整下一阶段的训练计划。理解恢复,就是理解进步的“基石”。 伤病预警与预防: 很多伤病并非突如其来,而是身体长期负荷过大、技术不当、恢复不足的累积结果。我们将指导你如何通过数据分析,识别潜在的伤病风险,并提供相应的训练调整和康复建议,让你跑得更健康,更长久。 本书的独特之处: 1.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我们不会仅仅罗列枯燥的数据和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真实跑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一个数据的意义和应用。你将学到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你的日常训练中。 2. 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训练: 跑步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我们将教你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训练目标、比赛项目,利用数据来制定和调整最适合你的训练计划,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提升。 3. 提升跑步经济性与效率: 目标不仅仅是跑得更快,更是要跑得更聪明。我们将聚焦于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你的跑步力学,提高跑步经济性,让你在相同的能量消耗下跑出更快的速度,或者在相同的速度下消耗更少的能量。 4. 长远发展与健康跑步: 跑步是一项长期的运动。本书将帮助你建立科学的训练理念,关注身体的长期健康,避免因盲目追求成绩而带来的潜在风险。我们将引导你从“训练量”转向“训练质量”,从“跑得多”转向“跑得好”。 谁适合阅读这本书? 初级跑者: 想要打下坚实的跑步基础,了解科学训练的原理,避免走弯路。 中级跑者: 渴望突破PB,提升比赛成绩,但对目前的训练效果感到瓶颈。 资深跑者: 希望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身体,优化训练技术,追求更精进的跑步表现。 所有关心跑步健康与效率的跑者: 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理解跑步的关键数据,都将帮助你跑得更健康、更快乐、更高效。 你将获得什么? 通过阅读《突破极限:跑者必备的关键数据解读与训练策略》,你将: 拥有解读跑步数据的“火眼金睛”, 能够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 告别盲目训练,让每一次跑步都成为进步的阶梯。 提升跑步的效率和经济性, 让你跑得更轻松,更持久。 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身体, 预防伤病,实现健康长跑。 建立坚实的自信心, 知道如何根据数据调整策略,迎接每一次挑战。 最终,突破你的个人极限, 在赛道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跑步,不仅仅是迈开双腿的运动,更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数据,则是我们探索这门科学、精进这门艺术的有力工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由数据驱动的蜕变之旅,解锁属于你的更快、更强的潜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最初对这类“数据导向”的书是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跑步应该更依赖感觉和直觉,过分量化会不会剥夺了运动的乐趣?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是让你变成一个行走的传感器,而是提供了一套解读身体反馈的“语言”。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恢复”和“训练负荷”的那几个章节。我过去总是心血来潮就加量,结果不是过度疲劳就是莫名其妙地受伤。书中关于心率变异性(HRV)的介绍,虽然概念听起来有点复杂,但作者用生活化的比喻解释得非常透彻,让我明白了它如何反映我的自主神经系统状态。现在,我不再是盲目地执行训练计划,而是学会了根据前一晚的HRV数据来微调当天的强度,这让我的训练变得更“智能”,也更有弹性。这种从“蛮力训练”到“智慧训练”的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核心的价值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设计非常出色,这一点常常被忽略,但对一本技术性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复杂概念时,总能配上清晰的图表或流程图。举个例子,讲到跑步经济性(Running Economy)时,那些展示不同力量曲线和接触时间的对比图,比单纯的文字描述直观了百倍。我过去在YouTube上找过很多相关的教学视频,但很多都讲得语焉不详,或者角度过于狭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体系化的视角,让你从地面反作用力到垂直振幅,每一个环节都能找到对应的关键指标。我甚至开始留意我的跑鞋磨损情况和它与我的触地时间的关联,这些细节在过去完全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对于那些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提升PB(个人最好成绩)的严肃跑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不可多得的案头参考书。

评分

我曾经花大价钱买过几套所谓的“专业”跑步课程,但大多是照本宣科,教练只是告诉我“你应该这样做”。但《你可以跑得更快》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反向工程”思维。它没有告诉你“必须”用某一种步频,而是教你如何分析自己当前步频下的效率瓶颈,然后告诉你应该朝哪个方向去优化。这是一种赋权。比如,我一直对自己的爬坡能力感到挫败,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基于配速和坡度变化时功率输出的分析方法。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掌握如何实时应用,但至少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会在上坡时心率飙升却速度不涨——我的力量耐力指标与我的心肺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这让我制定了更具针对性的力量训练计划,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做深蹲和弓步。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帮你找到了自己独特的“数据签名”。

评分

这本关于跑步数据分析的书,对我一个业余跑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以前跑步,我只关注时间、距离,偶尔看看心率,觉得这已经足够了。可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多少宝贵的信息。作者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去说教,而是非常接地气地讲解了如何从那些枯燥的数字背后,挖掘出身体发出的真实信号。比如,步频和步幅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前我总觉得只要跑得快就行,但书里详细阐述了不同配速下,最优的步频区间是如何影响能量效率和损伤风险的。我开始尝试调整我的步态,即使只是微小的改变,比如每分钟多迈出两三步,跑步的感觉立刻就不同了,那种“毫不费力”的感觉,不再是传说,而是可以通过科学数据达成的目标。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堆公式,而在于教会你如何与自己的身体进行一场基于数据的“对话”。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从“跑完”升级到“跑好”的跑友们。

评分

作为一名拥有十年跑龄的跑者,我自认为对跑步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本书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多“原来如此”的时刻。它并没有局限于讲解那些常见的指标如VO2 Max,而是深入探讨了诸如触地时间、左右脚的对称性误差等更细微但影响深远的参数。我记得有一段关于“触地时间过长”如何导致能量浪费的分析,作者引用了顶尖马拉松选手的数据作为参照,通过对比,我意识到自己虽然体重偏轻,但我的“刹车效应”却比许多体重更大的跑者还要严重。这让我开始刻意练习更轻盈、更快速地抬腿,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更长的步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自信且务实,它不贩卖焦虑,而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箱。阅读体验是流畅的,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体能教练坐在你身边,用最清晰的逻辑为你剖析每一个数据点背后的运动生理学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