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象棋棋王經典中局
定價:46.00元
作者:張弘
齣版社:經濟管理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0962923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張弘編著的《象棋棋王經典中局》是“象棋經典中局”的**輯,在這部書稿中作者精選瞭我國象棋特級大師楊官璘、李義庭的經典中局各三十局,進行講解、點評;同時還對這兩位特級象棋大師進行瞭介紹,具體包括主要成就、棋風特點、傳記故事,以及棋路曆程等,內容引人入勝;讀者從中不僅能夠學到象棋大師掌控象棋中局的精湛技藝,而且能夠學到他們頑強拼搏的奮鬥精神;此稿的公開齣版,對於廣大象棋愛好者學習領會技術要點,提高棋藝水平,具有重要的學習參考和收藏價值。
內容提要
目錄
楊宮璘經典中局
部分 人物介紹
第二部分 傳記故事
第三部分 棋路曆程
第四部分 經典中局
局 硃劍鞦負楊官磷
——1951年華東華南象棋名手對抗賽
第二局 董文淵負楊官磷
——1952年楊、董10局 大賽
第三局 陳鬆順負楊官磷
——1953年次楊、陳10局 大賽
第四局 楊官磷勝侯玉山
——1954年楊、侯10局 大賽
第五局 楊官磷勝張增華
——1956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六局 晏宗晉負楊官磷
——1957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七局 劉劍青負楊官磷
一一1960年全國象棋團體錦標賽
第八局 楊官磷勝何順安
——1962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九局 楊官磷勝李義庭
——:1962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十局 楊官磷勝趙明
——:1964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十一局 劉殿中負楊官磷
——1964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十二局 楊官磷勝李義庭
——1965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十三局 李義庭負楊官磷
——1966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十四局 徐乃基負楊官磷
——1974年全國象棋個人賽
第十五局 臧如意負楊官磷
——1974年全國象棋個人賽
第十六局 錢洪發負楊官磷
——1974年全國象棋個人賽
第十七局 鬍榮華負楊官磷
——1977年中國、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國香港象棋賽
第十八局 劉殿中負楊官磷
——1977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十九局 楊官磷勝李來群
——1980年全國象棋團體錦標賽
第二十局 王嘉良負楊官璘
——1980年全國象棋團體錦標賽
第二十一局 陳孝壟負楊官磷
——1981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二十二局 鬍遠茂負楊官磷
——1981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二十三局 楊官磷勝趙國榮
——1981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二十四局 李來群負楊官磷
——1983年第3屆五羊杯全國象棋冠軍邀請賽
第二十五局 劉殿中負楊官磷
——1983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二十六局 楊官磷勝柳大華
——1984年第4屆五羊杯全國象棋冠軍邀請賽
第二十七局 楊官磷勝傅光明
——1987年第六屆全運會象棋團體賽
第二十八局 楊官磷和許銀川
——1995年第四屆芙蓉度假村杯廣東省棋王邀請賽
第二十九局 孟立國負楊官磷
——1999年屆紅牛杯象棋元老賽
第三十局 楊官璘勝李義庭
——2003年過宮炮布局 對抗賽
李義庭經典中局
部分 人物介紹
第二部分 傳記故事
第三部分 棋路曆程
第四部分 經典中局
局 李義庭勝楊官磷
——1954年大新遊樂場攻擂賽
第二局 李義庭勝何順安
——1954年同羽茶樓攻擂賽
第三局 李義庭勝董文淵
——1954年同羽茶樓攻擂賽
第四局 李義庭勝屠景明
——1955年民眾樂園公開錶演賽
第五局 李義庭勝馬寬
——1956年民眾樂園公開錶演賽
第六局 李義庭勝瀋誌奕.-
——1956年擂颱公開錶演賽
第七局 李義庭勝楊官磷
——1957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八局 李義庭勝王嘉良
——1957年公開錶演賽
第九局 劉劍青負李義庭
——1957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十局 徐天利負李義庭
——1957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十一局 龐鳳元負李義庭
——1957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十二局 李義庭勝徐天利
——1958年公開錶演賽
第十三局 李義庭勝陳鬆順
——1958年廣州市、瀋陽市、武漢市名手友誼賽
第十四局 李義庭勝劉憶慈
——1958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十五局 陳新全負李義庭
——1958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十六局 李義庭勝陳選源
——1959年公開錶演賽
第十七局 李義庭和王嘉良
——1959年屆全運會象棋個人賽
第十八局 李義庭勝陳德元
——1960年公開錶演賽
第十九局 鬍榮華負李義庭
——1960年上海市、湖北省友誼賽
第二十局 李義庭勝孟立國
——.1960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二十一局 李義庭勝鬍榮華
——1961年六省市象棋友誼賽
第二十二局 李義庭勝季本涵
——:1962年七省市象棋邀請賽
第二十三局 李義庭勝鬍榮華
——1962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二十四局 李義庭勝楊官磷
——1963年公開錶演賽
第二十五局 陳柏祥負李義庭
——1964年公開錶演賽
第二十六局 李義庭勝臧如意
——1965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二十七局 硃永康負李義庭
——1965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二十八局 李義庭勝錢洪發
——1965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二十九局 李義庭勝金啓昌
——1966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第三十局 陳柏祥負李義庭
——1966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
作者介紹
張弘,1983年生於哈爾濱市,1998年考入黑龍江省體校象棋專業隊進行訓練。曾多次獲得黑龍江省象棋賽前三名,數次代錶黑龍江隊參加全國象棋團體錦標賽,其中2001年獲得全國團體錦標賽第五名,現為國傢一級運動員。2002年調入當代體育雜誌社《棋藝》編輯部工作,現任首席編輯。十多年來,在雜誌上先後擔任多項棋藝研究專欄主筆,策劃並撰寫瞭大量各題材係列專輯稿,深受讀者好評。與特級大師王嘉良閤作齣版的《中國象棋初級教程》、《中國象棋中級教程》、《中國象棋高級教程》係列叢書多次再版,成為暢銷書籍。2006年始,兼任黑龍江省棋牌訓練管理中心象棋業訓教練,負責省內青少年培訓教學工作,培養齣瞭多名全省象棋少年錦標賽冠軍。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拿到手裏,那種紙張的觸感就讓人覺得很舒服,裝幀設計也挺講究的,不是那種隨便印印就瞭事的。我本來對棋譜類的書籍就比較挑剔,總覺得很多版本要麼排版太密,要麼講解過於晦澀,讀起來很費勁。但這一本,初翻之下,感覺作者在布局和信息呈現上下瞭很大功夫。比如,那些重要的棋型變化,是不是用瞭不同的字體或者加粗來突齣?走法之間的邏輯過渡是不是順暢自然?我記得有一次看另一本棋書,一個關鍵的轉摺點講得雲裏霧裏,害我反復琢磨半天,最後還是沒太明白作者的意圖。希望這本能夠在這方麵做得更用心,畢竟中局是象棋最精妙的部分,講不清楚,再好的招法也隻是死知識。我更關注的是,它是否能教會我“思考”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羅列招法。如果能在每一步棋的後麵,附帶一句“為何如此走”的思考點撥,那就太棒瞭。整體而言,從初步印象來看,這本書在製作的誠意上是值得肯定的,這對於嚴肅的棋手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
評分如今的象棋教學資源非常豐富,很多精彩的對局和理論都能在網絡上找到片段式的講解。因此,一本紙質棋譜的價值,必須體現在它對零散信息的係統化整閤能力上。我關注這本書的中局理論體係是如何構建的。它是否遵循瞭傳統的開局-中局-殘局的遞進邏輯,還是根據棋型特點進行瞭更科學的分類?特彆是對於那些跨越瞭開局定式、進入到復雜變招的中局階段,這本書是如何確保知識點的邏輯連貫性的?我非常反感那種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章節安排,讀起來讓人抓不住重點。一本好的教材,應該像修建一條高速公路,結構清晰,指引明確。如果作者能夠建立一個清晰的知識地圖,讓我知道學完這一章後,我的中局能力會提升到哪個層次,那纔算是一本負責任的教學著作。期待它能提供一個堅實而全麵的中局理論框架。
評分作為一名資深的象棋愛好者,我對市麵上各種不同流派的棋書都有涉獵,深知一本優秀的棋譜對於棋藝提升的重要性。很多專注於中局的教材,往往因為過於偏重理論深度,而忽略瞭實戰中的應變性。我特彆期待這本新齣的書能在實戰應用上給我們帶來一些啓發。比如,當對手走齣一些非主流的應對時,書裏是否有給齣相對穩健的“救急”思路?或者說,它是否側重於構建一個動態的、可以根據局麵靈活調整的“棋型框架”,而不是一套僵硬的“定式死招”?我希望作者能夠分享一些他個人在實戰中,是如何從復雜的殘局前夜,一步步導嚮對自己有利的中局態勢的心得體會。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作者自己“從失敗中學習”的案例分析,那無疑會更有說服力。畢竟,理論是死的,實戰是活的,如何將書本知識有效地轉化為臨場判斷力,纔是檢驗一本好棋書的關鍵標準。我希望它能成為我棋藝進步的一個強力助推器。
評分說實話,我對市麵上大部分棋譜的講解風格都有點審美疲勞瞭,總是那種標準化的、略顯枯燥的分析模式。我更偏愛那種帶著強烈個人色彩和鮮明教學理念的書籍。我希望這本關於中局的著作,能展現齣作者獨特的“棋風哲學”。是偏嚮於進攻性的猛攻,還是偏嚮於控製全局、徐圖緩進的策略?這本書的作者在業餘或者專業圈子裏,是以什麼樣的風格著稱的?如果作者能在講解棋譜的同時,融入一些他本人的“獨傢秘笈”或者一些不為人知的“小竅門”,那價值就大大提升瞭。我深信,每個頂尖棋手都有自己的一套處理中局的“心法”,如果能從這本書中窺見一斑,哪怕隻是學到一招半式,也算值迴票價瞭。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是單純的招法羅列永遠無法給予的。所以,我非常期待它在講解風格上的創新和深度。
評分關於象棋書籍的另一個重要考量是它的適用人群定位。這本書如果主要針對初學者,那麼講解的清晰度和基礎概念的闡述就得非常到位;但如果它麵嚮的是已經有一定基礎,希望突破瓶頸的進階棋手,那麼對局麵理解的深刻性、對復雜計算的精確性要求就會非常高。根據書名和作者信息,我猜測它應該更偏嚮於後者。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種能讓人在研究後,感覺自己對棋盤的理解維度又拓寬瞭的內容。比如,對“行棋效率”的衡量標準,對“氣勢”和“主動權”的量化分析,以及如何在劣勢局麵下尋找反擊機會的策略部署。如果能提供一些深度分析的“微觀計算”實例,並且這些計算能夠被我這樣的非職業棋手所理解和吸收,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難以估量瞭。我希望它不是那種“看看就好”的書,而是需要我帶上棋盤,反復推演、時常翻閱的工具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