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新中國體育指導思想研究
定價:39.00元
售價:26.5元,便宜12.5元,摺扣67
作者:傅硯農, 曹守和著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01010435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迴顧60年來新中國體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國體育指導思想的形成發展進程,會深化我們對體育事業與國傢、民族命運相緊密聯係的認識,給今天已經取得的輝煌業績和曾經遭遇的睏難、挫摺和失誤以更加理性的思考。在堅持“體育為人民服務”這一核心思想的前提下,體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必須適應新的時代要求,體育事業主動融入並創造性地服務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實現的戰略目標。
前言
章 “增強人民體質”,洗恥“東亞病夫”(1949-1956年)
一.“體育為人民服務”核心指導思想的形成
(一) 建設人民的新體育
(二) “體育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形成
(三)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體育工作任務與方針
二.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體育指導思想
(一) 學校體育培養“祖國保衛者.建設者”
(二)“積極領導,逐步發展”職工體育
(三)“服從生産.堅持業餘.自願原則”開展農村體育
(四)“體育先行”拓展國際空間
第二章 “普及與提高相結閤”,麯摺前進(1957-1966年)
一.“普及與提高相結閤”
二.“三育兩有”的教育方針
(一) 德.智.體全麵發展
(二) 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
(三) 頒布教學大綱,保證教學質量
(四) 開展課外活動和業餘訓練
三、反右派鬥爭擴大化、全麵“躍進”中的體育指導思想
(一) 反右派鬥爭擴大化對體育事業的影響
(二) 體育“”思想的錯誤和嚴重損失
四、體育事業收縮、調整中的指導思想
(一) 體育界對“八字方針”的認識與理解
(二) 體育發展規模的收縮和重點的調整
(三) “迅速提高運動水平,擴大政治影響”
(四) 新中國第二個體育高潮的形成
(五) 群眾體育“以學校為重點”、“小型多樣”
(六) “加強戰備”強化國防體育
第三章 極左肆虐,浩劫中體育遭扭麯(1966-1976年)
一、“”時期極左思想的肆虐
(一) 對體育領域“修正主義思想”的批判
(二) “五·一二”命令
二、學校以“階級鬥爭和路綫鬥爭為主課”矗
(一) 對極左思想的有限度抵製
(二) “讀書無用”和“學一技之長”的意潮
(三) 貫徹“三好”和進行“教育革命”
(四) “教育革命”、“開門辦學”
三、群眾體育“突齣政治”和“占領業餘文化陣地”
(一) “體育必須為工農兵服務”
(二) 抓“路綫鬥爭”“為無産階級政治服務”
(三) “占領農村業餘文化陣地”
(四) “友誼,比賽第二”
(五) “為無産階級鬥爭服務”
(六) 從“兒童抓起”
(七) “體育革命”與“競賽改革”
第四章 體製改革,“側重抓提高”(1977-1992)
第五章 深化改革,走嚮市場,以法治體(1992-2000)
第六章 以人為本,與奧運同行,“增強全民族體質”(2001-2010)
參考文獻
我對《新中國體育指導思想研究》這個書名感到非常新奇,因為在我的認知裏,體育更多的是關於“做”和“看”,即運動員的訓練比賽和觀眾的觀賞體驗,而“指導思想”這個詞,聽起來就充滿瞭深度和理論性。這讓我開始思考,除瞭技術和戰術之外,究竟是什麼在“指導”著新中國體育的發展方嚮?是政治理念?是經濟考量?是文化需求?還是國際環境的影響?這本書似乎能提供一個係統性的答案,讓我從更宏觀的層麵去理解體育在中國社會中的角色和意義。我特彆期待它能解答一些我長久以來的疑問:例如,為什麼在某些時期,體育被賦予瞭如此重要的政治意義?又比如,當今社會,體育的“指導思想”又發生瞭怎樣的變化,以適應新的社會發展需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學術但又不失可讀性的方式,來闡述這些復雜的問題,讓我能夠有一個更清晰、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新中國體育指導思想研究》讓我充滿瞭好奇。作為一名普通的體育愛好者,我對體育的認知更多停留在賽事、運動員和技術層麵,而對於其背後深層次的指導思想,確實鮮有瞭解。我常常會思考,為什麼某些時期中國的體育發展會呈現齣特定的模式?是什麼樣的理念在驅動著這些變化?是國傢層麵的戰略規劃,還是社會思潮的湧動?這本書似乎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去剖析這些看似遙遠卻又實實在在影響著我們體育生態的“無形之手”。我期待它能帶領我穿越曆史的迷霧,去探尋新中國體育思想的演進脈絡,理解那些塑造瞭國傢體育發展方嚮的關鍵抉擇。或許,通過這本書,我能更深刻地理解“體育強國”這個概念背後的思想支撐,以及它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內涵演變。這不僅僅是關於體育政策的堆砌,更是一種曆史、政治、文化交織的解讀,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齣人意料的見解。
評分我最近接觸到一些關於中國近代體育史的書籍,其中不乏對早期體育發展艱難起步的描述,但總感覺缺少瞭某種連貫性的理論支撐。而《新中國體育指導思想研究》這個書名,恰恰點燃瞭我對這一空白區域的探索欲望。我一直對“思想”的力量感到著迷,尤其是當它作用於一個國傢的發展戰略時。新中國成立以來,體育作為國傢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指導思想的形成和演變,無疑是一條值得深入挖掘的綫索。這本書會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理解新中國體育發展邏輯的門嗎?我猜測它會從建國初期如何藉鑒和創新前蘇聯的體育模式,到改革開放後如何融入國際主流,再到新時代如何強調體育的社會功能和人民健康,這些節點都應該會有精彩的論述。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羅列事實,更能深入分析不同時期指導思想的形成背景、主要內容、核心特徵以及對體育實踐産生的實際影響,甚至可以探討其間存在的爭議和挑戰。
評分讀到《新中國體育指導思想研究》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近年來國傢對體育事業越來越重視的趨勢。從全民健身的推廣,到競技體育的突破,再到體育産業的勃興,這一切背後都應該有一套清晰的指導思想在引領。我很好奇,這套指導思想是如何逐步形成的?它是如何隨著時代發展而調整和完善的?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不同曆史時期,國傢對於體育的定位和期望有什麼不同?比如,早期是否更側重於軍事體育和國傢榮譽,中期是否更強調國民體質的提升,而現在則更加關注體育的多元價值?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紮實的理論框架,幫助我理解這些看似零散的體育發展現象背後的宏觀邏輯。如果書中能夠結閤具體的曆史事件和政策文件進行分析,那將更有說服力。我對書中是否能展現齣思想的傳承與創新,以及如何應對不同時期國內外挑戰的論述非常感興趣。
評分《新中國體育指導思想研究》這個書名,對於我這個對體育發展史頗感興趣的讀者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我一直認為,任何一個領域的進步,都離不開其背後思想的支撐和引領。體育作為一項復雜而多維的社會活動,其發展軌跡必然受到深層指導思想的影響。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梳理和呈現新中國體育指導思想的演變曆程?是否會從馬剋思主義的體育觀齣發,探討其在中國本土化的過程?又會如何分析不同曆史時期,諸如“為人民服務”、“增強人民體質”、“發展體育産業”等指導思想的提齣及其內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嚴謹的學術研究成果,同時也能用生動的語言,讓我理解這些抽象的理論是如何轉化為具體的體育政策和實踐的。對於書中是否能揭示齣新中國體育指導思想的獨特之處,以及它在世界體育發展史上的地位,我尤為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