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肿瘤临床年鉴

2009中国肿瘤临床年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肿瘤临床年鉴》编辑委 著
图书标签:
  • 肿瘤学
  • 临床医学
  • 医学年鉴
  • 肿瘤诊疗
  • 癌症
  • 中国医学
  • 2009年
  • 医学参考
  • 肿瘤防治
  • 临床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363807
商品编码:2972917026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2009中国肿瘤临床年鉴

定价:200.00元

售价:136.0元,便宜64.0元,折扣68

作者: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肿瘤临床年鉴》编辑委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8113638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23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卷《中国肿瘤临床年鉴》是创刊以来的7卷,如何与时俱进,以一个新的面貌呈现给广大读者,是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在基础研究领域和临床肿瘤学研究领域,每年都有大量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问世,许多研究者将这些成果撰文投向《年鉴》。为检阅和交流我国肿瘤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了解国际上的*进展,今年的《年鉴》还收录了部分在国内历次肿瘤界学术大会上由专家评选出的论文,它们代表了我国肿瘤学术领域的*水平,通过《年鉴》的平台,向全国肿瘤界宣传与推广,这将是国内肿瘤界同仁之幸事,亦将是广大肿瘤患者之大幸!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2009中国肿瘤临床年鉴 内容梗概: 2009中国肿瘤临床年鉴,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详实的临床数据,全面记录了2009年度中国肿瘤学领域的发展脉络与前沿动态。本书汇集了国内肿瘤学界权威专家及资深临床医生撰写的深度分析、研究报告、病例讨论以及治疗指南的更新解读。内容涵盖了肿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学、预防、诊断、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康复及姑息治疗等各个方面,尤为关注常见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淋巴瘤、白血病等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年鉴中亦包含对2009年肿瘤学领域重要会议的总结、关键学术争鸣的梳理,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旨在为广大肿瘤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权威、准确、及时的信息参考。 详细内容介绍: 第一篇:肿瘤学研究热点与前沿进展 肿瘤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研究: 新基因与信号通路的发掘: 聚焦2009年度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现的关键新基因,例如在特定癌症中起关键作用的抑癌基因或癌基因的鉴定,以及对其调控机制的深入解析。例如,对KRAS、EGFR、TP53等经典基因在不同肿瘤类型中的新突变位点、功能获得或丧失机制的最新研究。 肿瘤微环境的调控机制: 深入探讨肿瘤微环境(TME)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及治疗抵抗中的复杂作用。分析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ECM)等组成成分如何相互作用,影响肿瘤命运。特别关注TME中释放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信号分子对肿瘤细胞行为的调控。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中的作用: 阐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非编码RNA(如microRNAs, lncRNAs)等表观遗传学异常在肿瘤发生、分化、转移及药物敏感性中的作用。介绍靶向表观遗传修饰的潜在治疗策略。 液体活检技术的新进展: 详细介绍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肿瘤细胞(CTCs)、外泌体等在肿瘤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复发预测中的应用潜力。分析2009年在此领域取得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初步临床验证数据。 肿瘤免疫学与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深入分析肿瘤细胞如何通过表达免疫抑制分子(如PD-L1)、诱导免疫抑制细胞(如Tregs, MDSCs)富集、改变肿瘤微环境pH值等多种途径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杀伤。 肿瘤疫苗的最新研究: 汇报2009年度在肿瘤疫苗研发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基于抗原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细胞疫苗(如DC疫苗)等。分析其作用机制、临床试验结果以及面临的挑战。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与探索: 详细介绍PD-1/PD-L1、CTLA-4等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早期临床数据,分析其在黑色素瘤、肺癌等恶性肿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联合治疗的策略,例如与化疗、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影像学辅助诊断: 介绍2009年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分析(如CT、MRI、PET-CT)中的初步应用,包括肿瘤的自动检测、分割、良恶性鉴别以及定量分析,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构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分析基因组学、临床信息、治疗反应等数据的整合应用。 药物研发与靶点发现: 讨论大数据在加速新药研发、发现潜在药物靶点、预测药物反应方面的作用。 第二篇: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与实践 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分子分型与靶向治疗: 详细阐述EGFR、ALK、ROS1、KRAS等基因突变在NSCLC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介绍2009年度批准或正在临床试验中的新型靶向药物,如第一代、第二代EGFR-TKI的临床使用经验及耐药机制研究。 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进展: 总结2009年度SCLC的标准化疗方案、放疗策略以及对新辅助/辅助治疗的探索。 肺癌的免疫治疗: 汇报肺癌领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早期临床试验结果,初步探讨其在晚期NSCLC中的应用前景。 乳腺癌: 乳腺癌的精准分类与治疗: 强调HER2阳性、HR阳性、三阴性乳腺癌等不同亚型的治疗特点。介绍HER2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的最新进展,以及CDK4/6抑制剂等新型靶向药物的早期研究。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与化疗: 总结2009年度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如芳香化酶抑制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化疗方案的优化。 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与个体化诊疗: 探讨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如乳腺X线摄影、超声)以及基于基因检测的个体化风险评估。 胃癌: 胃癌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分析2009年度中国胃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等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 胃癌的手术治疗与规范化: 强调胃癌根治性手术的适应证、术式选择(如D2淋巴结清扫)以及微创手术(如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的应用。 胃癌的化疗与靶向治疗: 总结2009年度胃癌化疗方案的进展,如FOLFOX、XELOX等方案的应用。介绍HER2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胃癌中的临床研究。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 重点介绍RAS、BRAF基因突变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分析抗EGFR单抗(如西妥昔单抗、帕妥珠单抗)在RAS野生型患者中的应用。 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 探讨结直肠癌的围手术期化疗、放化疗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结直肠癌的筛查与早诊: 总结2009年度结直肠癌筛查策略(如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的应用现状。 肝癌: 肝癌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强调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和酒精性肝病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介绍肝癌疫苗接种、抗病毒治疗等预防措施。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分期: 详细介绍肝癌的影像学特征,以及BCLC(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分期系统在指导治疗中的应用。 肝癌的治疗进展: 总结2009年度肝癌外科切除、肝移植、射频消融、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等治疗手段的进展。介绍索拉非尼等靶向治疗药物在晚期肝癌中的临床应用。 淋巴瘤与白血病: 淋巴瘤的分类与分型: 详细介绍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最新分类标准(如WHO分类),以及不同亚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淋巴瘤的治疗更新: 总结2009年度淋巴瘤一线、二线治疗方案,包括化疗、免疫化疗(如利妥昔单抗)、放疗等。 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介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等主要白血病类型的诊断依据和治疗进展。特别关注BCR-ABL抑制剂(如伊马替尼)在CML治疗中的革命性影响。 第三篇:肿瘤治疗新模式与挑战 精准肿瘤学: 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探讨2009年度基因组学技术(如NGS)在肿瘤个性化治疗中的初步探索,包括肿瘤突变谱的绘制,从而指导靶向药物的选择。 个体化剂量调整与药物选择: 基于患者基因型、药物代谢酶等因素,实现肿瘤药物的个体化剂量调整,提高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 肿瘤放疗新技术: 立体定向放疗(SBRT)/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介绍高精度放疗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包括精确照射肿瘤区域,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质子治疗与重离子治疗: 探讨先进放疗技术的潜在优势及其在特定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肿瘤外科的微创化与智能化: 机器人辅助手术: 介绍机器人手术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其优势在于更精细的操作、更小的创伤以及更快的术后恢复。 术中导航与实时成像: 探讨术中导航系统、术中成像技术如何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姑息治疗与患者生活质量: 疼痛管理与症状控制: 强调姑息治疗在肿瘤全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关注患者的疼痛、恶心、疲劳等症状的有效控制。 心理支持与社会关怀: 关注肿瘤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理健康,提供社会支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终关怀: 探讨临终关怀的原则与实践,为患者提供尊严、舒适的生命最后阶段。 第四篇:学术交流与发展趋势 2009年度国内重要肿瘤学术会议回顾: 总结国内外知名肿瘤学术会议(如ASCO、ESMO、CSCO等)上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重要指南更新。 肿瘤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探讨肿瘤学领域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挑战,以及未来教育模式的革新。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基于2009年度的研究成果,预测肿瘤学领域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包括对肿瘤发生机制的更深入理解、更高效精准的治疗手段以及更完善的患者关怀体系的构建。 总结: 2009中国肿瘤临床年鉴,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2009年度中国肿瘤临床研究与实践的现状。它不仅是肿瘤学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宝贵参考书,更是推动中国肿瘤防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文献。本书以其全面的内容、权威的论述和前瞻的视野,为理解和应对肿瘤挑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肿瘤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我一直在寻求能够快速了解年度研究热点的途径。《2009中国肿瘤临床年鉴》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及时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在过去一年中,中国肿瘤临床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和最新进展。我尤其看重其中对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联系的阐述。很多时候,基础研究的成果需要通过临床试验才能转化为实际的治疗应用,而年鉴恰恰能够扮演这样一个桥梁的角色。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近年来在肿瘤标志物发现、基因组学研究以及细胞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对未来肿瘤诊疗模式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收录一些高质量的病例分析,特别是那些具有代表性或挑战性的病例,从中学习经验,借鉴思路。一本好的年鉴,不仅能提供信息,更能启发思考,激发新的研究灵感,我对此充满期待。

评分

对于任何致力于肿瘤领域研究和实践的专业人士而言,《2009中国肿瘤临床年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所承载的信息量和学术价值,决定了其在行业内的重要地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最新数据的分析,以及这些数据背后所揭示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此外,对于药物经济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我也非常感兴趣。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如何平衡疗效、成本和可及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希望年鉴能够对这一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另外,对于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系统建设,我也希望能看到更详细的论述。毕竟,肿瘤治疗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干预,更是对患者身心灵的全面关怀。

评分

作为一个常年关注肿瘤治疗进展的医生,我一直期待着能够有一本系统性梳理年度最新研究成果的读物。《2009中国肿瘤临床年鉴》的出版,无疑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拿到这本书,我立刻被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内容所吸引。从目录上看,它涵盖了从早期诊断、影像学进展,到各种肿瘤类型的最新治疗策略,再到患者的康复与姑息治疗,几乎囊括了肿瘤临床实践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那些罕见病或新出现的肿瘤亚型的讨论,更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了解的。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这两年在这方面的突破可谓是日新月异,传统的治疗手段正在被颠覆,而这本书能否准确、及时地反映这些前沿动态,对我今后的临床决策至关重要。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引用大量最新的临床试验数据,并对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安全性以及经济性进行客观的比较分析。当然,作为一本年鉴,其时效性也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希望它能为我们提供2009年度最前沿、最权威的临床信息。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医学年鉴,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前瞻性和指导性。《2009中国肿瘤临床年鉴》的出版,不仅是对过去一年肿瘤临床实践的回顾,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分析当前肿瘤治疗中存在的难点和瓶颈,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思路。例如,在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以及治疗副作用管理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能够对一些新兴的治疗模式,如肿瘤疫苗、CAR-T疗法等,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和评价,并讨论它们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我希望年鉴能够体现出中国肿瘤临床研究的特色和优势,而不是简单地翻译或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一本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年鉴,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肿瘤患者和临床医生,推动中国肿瘤事业的发展。

评分

我是一名肿瘤患者的家属,在陪伴亲人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肿瘤治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开始,面对琳琅满目的治疗方案,我们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什么样的治疗是最适合家人的。后来,通过朋友的推荐,我得知了《2009中国肿瘤临床年鉴》这本书。虽然我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但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肿瘤这一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医生的治疗建议,也能够为家人在治疗过程中提供一些精神上的支持。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相对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些复杂的医学概念,并介绍一些新的治疗技术或药物,让我能够大致了解当前肿瘤治疗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方向。比如,对于放疗、化疗、手术之外的新疗法,我非常有兴趣知道它们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哪些类型的肿瘤上应用比较多。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能够帮助我们这些普通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医学领域里,找到一些前行的方向和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