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健康評估(第2版)(供本科護理學類專業用)(附光盤)
定價:46.00元
售價:31.3元,便宜14.7元,摺扣68
作者:呂探雲
齣版社:人民衛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11707771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740kg
2001年《健康評估》被正式納入我國高等教育護理學專業規劃教材體係,次年版護理本科《健康評估》教材問世,並逐步取代瞭護理學專業沿用近二十年之久的臨床醫學專業《診斷學》教材,《健康評估》亦隨之成為本科護理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為適應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在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護理學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和衛生部教材辦公室的組織規劃下,確定瞭對上一輪教材的再版與修訂計劃,本教材為其中之一。
衛生部教材辦公室曾就版《健康評估》教材使用中存在的問題,組織並徵集瞭部分醫藥院校教師的意見。本著進一步貫徹整體護理的理念,以護理程序為編寫框架,以功能性健康型態作為收集和分析評估資料的模式,培養學生以與醫學診斷不同的整體護理評估的思維模式確認病人的護理需要、病人問題或護理診斷,以及監測病情變化能力的原則,第2版《健康評估》教材的編寫除遵循護理學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和衛生部教材辦公室的統一要求外,接受並采納瞭教師們的建設性意見,對版教材進行瞭相應的修訂,以進一步提高本書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專業性。主要修改情況如下:
問診部分,為使問診內容更全麵,更適閤於臨床實踐,第2版教材增加瞭特殊情況問診的內容,並在配套的學生指導及習題集中編寫瞭功能性健康型態問診指南。由於癥狀是經問診由病人陳述中獲得,為使這部分內容更順理成章,將常見臨床癥狀評估並人到問診章中。此外,增加瞭脫水和皮膚粘膜齣血等內容。
為規範全身體格檢查項目,培養學生整體體格檢查的能力,增加瞭全身體格檢查節。同時為更易於學生學習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正常”和“異常”體格檢查結果的認識,對體格檢查章的內容縱嚮以視、觸、叩、聽,橫嚮以正常和異常為主綫進行編寫。
有意見認為版實驗室檢查內容偏多,但考慮到學生後續臨床護理專業課程教學的需要,本次修訂除增加內分泌激素檢查節外,在該章的內容和字數上未作大的刪減,但更注重體現專業特色,強調實驗標本的采集和送檢要求,以及對檢驗結果的評價,以期使該章內容能更好地結閤實踐運用於臨床。
關於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部分,為突齣評估的重點,能使該部分內容能更好地指導護理實踐,同時考慮到避免與護理基礎課程教材的不必要重復,將版人體功能性健康評估章中的基礎知識改為概述,其後的評估內容也作瞭相應的調整,在具體評估項目與內容的編寫方麵,亦盡量做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章 緒論
一、健康評估的起源和發展
二、健康評估的內容
三、健康評估的學習方法和要習
第二章 問診
節 概述
一、問診的目的
二、問診的方法與技巧
三、問診的內容
四、特殊情況的問診
第二節 臨床常見癥狀問診
一、發熱
二、疼痛
三、水腫
四、脫水
五、皮膚粘膜齣血
六、咳嗽與咳痰
七、咯血
八、發紺
九、呼吸睏難
十、心悸
十一、惡心與嘔吐
十二、嘔血與黑便
十三、便血
十四、腹瀉
十五、便秘
十六、黃疽
十七、抽搐與驚厥
十八、意識障礙
第三章 體格檢查
節 概述
一、體格檢查的目的
二、體格檢查的注意事項
三、體格檢查的基本方法
(一)視診
(二)觸診
(三)叩診
(四)聽診
(五)嗅診
第二節 全身狀態檢查
一、性彆
二、年齡
三、生命徵
四、發育與體型
五、營養狀態
六、意識狀態
七、麵容與錶情
八、體位
九、步態
第三節 皮膚
一、顔色
二、濕度
三、溫度
四、彈性
五、水腫
六、皮膚損害
(一)皮疹
(二)壓瘡
(三)皮下齣血
(四)蜘蛛痣
第四節 淺錶淋巴結
一、淺錶淋巴結的分布部位
二、檢查方法
三、淋巴結腫大的臨床意義
第五節 頭部
一、頭發和頭皮
二、頭顱
三、顔麵部
(一)眼
(二)耳
(三)鼻
(四)口
第六節 頸部
一、頸部外形與運動
二、頸部血管
三、甲狀腺
四、氣管
第七節 胸部
第八節 周圍血管
第九節 腹部
第十節 肛門、直腸和生殖器
第十一節 脊柱與四肢
第十二節 神經係統
第十三節 全身體格檢查
第四章 實驗室檢查
第五章 心電圖檢查
第六章 影像學檢查
第七章 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
第八章 護理診斷與思維
第九章 健康評估記錄
參考文獻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全景式覆蓋”,它試圖在有限的篇幅內,為本科護理學生勾勒齣一個完整的健康評估知識版圖。從初級的生命體徵測量,到係統性的身體檢查,再到心理和環境因素的考量,幾乎沒有落下任何一個重要的評估維度。這種全麵的覆蓋度使得這本書具備瞭很高的工具書價值,即使在未來的臨床工作中,遇到不太熟悉的評估對象或情境,也能夠迅速翻閱定位到相關的指南和步驟。唯一的不足可能在於,由於內容涉及麵廣,在一些需要高度精細化操作的環節,例如某些特殊神經係統檢查的觸診力度或角度描述,可能因為文字的局限性,顯得不夠“手把手”。但總的來說,作為一本奠定基礎、引領方嚮的教材,它無疑是極其成功的,為我後續深入學習和臨床實踐打下瞭堅不可摧的理論基石。
評分整體來說,這本書的編排結構體現瞭一種強烈的“更新迭代”的意識。我注意到書中有不少地方引用瞭近幾年纔發錶的國際或國內的權威機構發布的標準,這說明編者團隊緊跟學術前沿,沒有采用過時的知識體係來教授我們。這一點對於護理學這種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尤為重要,因為新的治療理念和評估方法層齣不窮。然而,我也發現一個現象,可能因為內容實在太過豐富和前沿,導緻某些章節的深度略有不均。比如,在某些新興的健康管理評估模型方麵,介紹得相對簡略,更側重於傳統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指標的解讀。這或許是篇幅限製下的取捨,但對於希望全麵掌握未來趨勢的學生來說,可能需要在其他地方進行大量的補充閱讀,纔能將這部分的知識體係補全,使其與書中其他成熟章節的深度相匹配。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實用性給予高度評價,因為它明顯不是那種“紙上談兵”的理論書。在講解每一個評估技術時,作者都非常注重將理論與實際操作緊密結閤起來。比如,在心肺聽診的章節,不僅描述瞭正常和異常的呼吸音的特徵,還特意加入瞭“如何調整聽診器角度以獲得最佳聽診效果”這類在實際床旁操作中經常被忽略的細節。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似乎嵌入瞭一些思考的“陷阱”或“誤區提示”,這很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護士在帶教新人的感覺,總是能在關鍵節點提醒你可能犯錯的地方。如果這本書能夠配上更豐富的視頻資源(雖然附帶瞭光盤,但我也期待綫上資源的補充),讓我們可以直觀地對比不同體徵的細微差彆,那麼它的教學效果將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目前來看,它已經為我們構建瞭一個堅實的實踐框架。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實在是太“學術”瞭,那種嚴謹到近乎刻闆的陳述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教材,而是在閱讀一份官方的、經過多重專傢審閱的臨床操作手冊。對於我這種剛接觸這門學科的新手來說,初讀時會有一些挫敗感,因為很多術語和縮寫都需要頻繁地查閱和對照,上下文之間的跳躍性也比較大,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醫學背景知識纔能順暢閱讀。不過,深入閱讀後,我開始理解這種風格的必要性——在生命科學領域,模糊不清的錶達是絕對不允許的,每一個用詞都必須是精準和無可爭議的。特彆是關於病史采集的深度剖析部分,它不僅僅羅列瞭需要問的問題,更深入探討瞭提問的技巧和背後的心理學原理,這體現瞭編者對護理實踐復雜性的深刻洞察。雖然閱讀過程比較“耗腦力”,但每次攻剋一個難點後,那種知識被紮實掌握的感覺,還是相當令人滿足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專業,配色沉穩又不失活力,一看就知道是麵嚮醫學或護理類讀者的教材。我拿到手的時候,首先被它的厚度吸引瞭,這說明內容量是相當紮實的。從目錄上看,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基礎的概念梳理到復雜的實踐操作指導,層層遞進,讓人感到編者在內容組織上是下瞭大功夫的。我特彆留意瞭關於生理指標解讀和風險因素識彆那幾個章節,感覺文字描述精確到位,引用瞭最新的臨床指南,這對於我們這些在校學習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直接關係到將來在實習和工作中能否快速準確地把握病人的健康狀況。尤其是一些錶格和圖示的製作,做得非常精美且信息密度高,很多復雜的評估流程被簡化成瞭易於理解的流程圖,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學習難度。我個人認為,一本好的教材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引導思維方式,這本書似乎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似乎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讀者建立一種係統性的、以證據為基礎的評估思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