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目击者文化指南——摄影艺术
定价:48.00元
售价:32.6元,便宜15.4元,折扣67
作者:(英)安,徐凤
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637199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众所周知,摄影就是“用光写作”。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描述只是对摄影的轻描淡写,就像说文学只是“用笔写作”一样。其实,摄影远不止于此。想想摄影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影响,不禁令人敬畏。
本书将带你走进摄影艺术,揭开摄影的神秘面纱!
目录
引言
章 摄影师荟萃
引言
国际具影响的摄
影师
第二章 摄影往事
引言
摄影的起源(1820—1860)
对摄影传媒的呼唤(1860—1890)
开阔视野(1890—1920)
觉醒与远见(1920—1950)
革新与反叛(1950—1970)
分流(1970—1990)
传播和数字前景(1990— )
第三章 摄影工具
引言
胶片相机
胶片及其规格
搭建暗房
加工黑白胶片
冲印黑白相片
数码相机
相机镜头
相机附件
第四章 数码摄影
引言
搭建数码摄影工作室
传输和存储数码影像
从胶片到数码的转换
图像处理软件
调节影像的大小、形状和亮度
调节色彩
调整清晰度
滤镜效应
选取与遮罩
分层与混合
打印机
制作完美照片
第五章 摄影原理
引言
构图艺术
运用色彩
黑白摄影
光线的运用
控制曝光
镜头的使用
滤镜和相机内部效果
第六章 成功拍摄作品
引言
人像摄影
动物摄影
事件摄影
纪实摄影
儿童摄影
旅行摄影
风景摄影
植物摄影
建筑摄影
艺术摄影
第七章 提升摄影水平
引言
摄影的专业化
商业摄影
创建摄影作品集
展出摄影作品
诊断问题
术语表
通信录
致谢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一本关于摄影的书,可以写得如此充满人文关怀和批判精神。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技术指南,也不是流于表面的艺术评论,而是深入到摄影艺术的核心,去探讨它与社会、历史、以及人类心灵的复杂联系。书中对“目击者”这一角色的多重解读,让我对摄影师的身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既是事件的见证者,也是信息的筛选者,更是意义的建构者。这种多重身份的交织,使得摄影作品本身充满了张力与解读空间。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摄影的道德困境”的讨论所打动,这让我意识到,每一个摄影师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都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抉择,而这些抉择,往往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观看者,变成了一个更主动、更具批判性的思考者。
评分对于摄影的理解,这本书简直是我的“破冰之作”。我之前对摄影的认知,停留在“美”与“记录”这两个层面,总觉得摄影师就是用镜头捕捉生活的美好,或者记录下重要时刻。但这本书,却向我展示了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摄影世界。它让我明白,摄影不仅仅是“拍”,更是“看”和“思考”。作者用犀利的笔触,揭示了摄影中隐藏的权力关系,以及图像如何在构建和颠覆我们对现实的认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书中对几位著名摄影师作品的深度剖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教学,让我看到了大师们是如何通过构图、光影、甚至主题的选择,来传达他们独特的思想和情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被拍摄者”的权益和尊严的讨论,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在享受摄影带来的视觉盛宴的同时,是否也忽略了那些成为“观看对象”的人?这本书让我对摄影师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不仅仅是技术的掌握者,更是思想的传播者,甚至是社会议题的引导者。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扇窗,透过它,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眼见不一定为实”,以及摄影师如何通过镜头语言,解构、重塑我们所见的现实。它不单单是关于摄影技巧的堆砌,更像是哲学思辨与艺术创作的交织。我之前一直以为摄影就是记录,是真实,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按下快门的瞬间,都蕴含着摄影师的选择、立场,甚至是潜在的意图。那些看似平淡的画面,经过作者的解读,竟然能揭示出人性的复杂、社会的隐秘,甚至历史的变迁。比如,书中对于某个年代某个事件的影像分析,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被广泛流传的“事实”,背后隐藏着如此多的信息空白和视角缺失。它鼓励我去质疑,去追问,去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图像。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学习体验,让我对摄影艺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感。我开始主动去寻找那些“目击者”的视角,去感受摄影师的“看见”与“被看见”之间的张力。这本书无疑打开了我探索摄影世界的全新维度。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沉浸在一场精心策划的视觉展览中,只不过,这次展览的策展人,是一位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思想家。我之前以为摄影只是纯粹的艺术,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作为一种强大的社会媒介的力量。作者用大量鲜活的案例,展示了摄影是如何塑造公众舆论,如何影响历史叙事的,甚至是如何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观看陷阱”的警示,它让我意识到,我们被屏幕轰炸的信息,很多时候是经过精心包装和选择的,而摄影,尤其是那些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摄影作品,更是如此。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阅读”图像,去辨别其中的信息,去理解其背后的意图。它让我明白,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表达,一种立场,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这本书让我对摄影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和思考。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视觉的洗礼,那些曾经被我忽视的、司空见惯的影像,现在都变得生动起来,诉说着它们背后的故事。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善于将抽象的理论概念,用生动具体的案例娓娓道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观看的权力”的讨论,它让我明白了,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我们被允许看到的,而摄影师,就是那个手握“观看之权”的人。这种意识的觉醒,让我对自己每天接触到的海量信息,有了更深的警惕。再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开始主动地去分析,去辨别。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摄影实践的对比分析,也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我从未想过,同一种摄影手法,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会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意义。这让我更加体会到,理解摄影,不仅仅是理解技术,更是理解文化、历史和人性。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导我,去发现图像的深层含义,去品味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