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旅游服务礼仪
定价:39.00元
售价:27.3元,便宜11.7元,折扣70
作者:孙艳红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21295799
字数:430000
页码:2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全书共分10章。~2章是基础,从礼仪知识入手,并结合旅游业行为规范和服务程序等特点,侧重从历史、理论高度探讨礼仪的本质、特征及发展,较为全面地介绍旅游服务礼仪及旅游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第3~6章主要从个人形象礼仪、仪态礼仪、工作交往礼仪、服务用语礼仪进行讲解,使旅游从业人员符合行业的基本要求;第7~10章是旅游礼仪服务实务,主要涉及旅游社交场合的基本礼仪和旅游接待的服务礼仪,介绍主要客源国、地区的习俗与礼仪,以及涉外礼宾礼仪,以满足当前出入境旅游市场迅速发展的需求。
张萌:本科:2002年6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历,管理学学士学位。__eol____eol__张萌硕士:2013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__eol__张萌海外学习:2010年3月——6月,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访问学习。
孙艳红,女,汉族,1963年8月生,吉林省延吉市人,中员,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硕士,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主任。河南科技大学校级教学名师,旅游管理学科学术带头人,洛阳市专家,洛阳市旅游协会理事,洛阳市星级酒店评审员。2016年获国家教育部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礼仪训练指导老师证书。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国际礼仪,变得生动有趣。我之前总觉得礼仪这东西,离我好像很远,只有在正式场合才需要注意。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在旅途中,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可能影响到别人对你的看法,甚至对整个国家的印象。 作者在书中描绘了很多有趣的场景,比如在泰国,人们见面时会双手合十行“wai”礼,这不仅仅是一种问候,更是一种表达尊敬和祝福的方式。书中还详细解释了不同“wai”礼的姿势所代表的含义,让我不禁感叹,原来一个简单的动作,也可以承载如此丰富的文化信息。 另外,书中对“禁忌”的讲解也很有意思。并不是简单地说“这个不能做”,而是会解释为什么不能做,背后的文化渊源是什么。比如,在一些印度教国家,用左手递接物品被认为是不洁的,作者解释了这是因为左手在当地传统中通常用于清洁,所以用左手递东西是对对方的不尊重。这种解释,让我能从根本上理解并记住这些规则,而不是机械地去遵守。 我还喜欢书中关于“赞美”的篇幅。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赞美,还教你如何赞美,赞美什么。比如,在一些文化中,直接赞美对方的外貌可能被视为唐突,而赞美对方的才华或者品德,则会更受欢迎。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会礼仪,就像是为自己的旅行打包了一件“隐形的外套”,它让你在任何场合都能自信得体,更重要的是,能让你在旅行中收获更多的善意和友谊。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旅行中的“礼仪”可以这么有趣,这么有温度。它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是刻板的规则,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智慧。作者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讲述了各种旅行场景下,如何才能做到恰到好处。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送礼”的章节。它不仅仅是告诉你送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去送,以及送礼背后的文化含义。比如,在一些国家,送鲜花很有讲究,什么颜色的花代表什么意义,甚至花的数量也有说法。作者甚至提到,在有些地方,送一些当地人不太容易买到的、具有特色的小礼物,会比贵重的礼物更能打动人心。这让我觉得,送礼原来也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去经营。 另外,书中关于“称谓”的讲解也很有帮助。在不同的文化中,对长辈、对地位高的人,都有特定的称谓和尊称。作者详细列举了各种情况,让我避免了在称呼上出现尴尬。比如,在一些亚洲国家,对长辈的尊称非常重要,如果称呼不当,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很多时候,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友善的问候,比任何复杂的礼仪都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作者鼓励我们在旅行中,保持一颗开放的心,用善意去对待遇到的每一个人。这本书让我觉得,旅行不仅仅是为了看风景,更是为了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而礼仪,就是帮助我们建立这些连接的基石。它让我觉得,未来的旅行,会因为这些更细致的观察和更体贴的举动,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评分我一直对文化差异在人际交往中的影响感到好奇,尤其是在跨国旅行时,总担心自己因为不了解当地的习俗而冒犯他人。这本书就像及时雨一样,解答了我很多疑问。它并不是一本教你死记硬背规则的书,而是更侧重于培养一种“同理心”和“观察力”。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明白,很多所谓的“礼仪”,其实都是源于对他人感受的尊重和对他文化的理解。 举个例子,书中提到在一些穆斯林国家,女性在进入清真寺时需要遮盖头发和身体,但这并不是一种限制,而是一种对神圣空间的尊重。作者没有简单地给出“要遮盖”的指令,而是花了很大篇幅解释了背后的宗教意义,让我从内心里认同并理解了这种行为。还有在一些注重家庭观念的国家,邀请客人共进晚餐时,主人的热情款待是一种表达,而客人适时的赞美和感谢,则是对主人辛劳的肯定。这种双向的互动,在书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沟通”的部分,它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通过眼神、表情、肢体语言来传递善意。作者鼓励读者在旅行中做一个积极的观察者,去留意当地人的行为方式,去感受他们传递的情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旅行,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而礼仪,就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当地,与当地人建立连接的重要桥梁。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游客,变成了一个有意识的、懂得尊重和体谅的旅人。
评分这本书实在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理论书籍,没想到读起来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旅行者分享她的故事。作者并没有直接罗列出一堆条条框框的规矩,而是巧妙地将礼仪融入到各种生动的场景描述中。比如,在描写在日本乘坐公共交通的场景时,作者并没有直接说“请保持安静”,而是通过描绘一位疲惫的上班族,是如何在拥挤的车厢里,为了不打扰他人而小心翼翼地收起自己的背包,同时又不忘在下车时对司机点头致意。这种细节的处理,让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那种无声的尊重和体贴。 又比如,在介绍如何在一些国家品尝当地美食时,作者分享了她在一个小餐馆里,如何观察当地人使用餐具,如何询问服务员菜肴的由来,甚至是如何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赞美。这些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正是这些细微之处,构成了旅行中最温暖的连接。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文化习俗,比如在某些地区,给服务员小费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表达,更是一种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认可。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提到在一些国家,餐桌上的摆设也蕴含着特殊的含义,了解这些,能让你在用餐时更加自在,也更能体会到当地的文化底蕴。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和蔼的长者,耐心地引导着你,让你在享受旅行的同时,也能成为一个更受欢迎、更受尊重的旅人。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旅行中的人文体验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探索欲。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为什么这样做”的书。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带领读者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书中有一段关于在欧洲一些国家,用餐时注重“时间”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并不是指快餐文化,而是指在与人共进晚餐时,主人通常会准备充足的时间,让大家可以慢慢地交流、品尝。客人也应该保持耐心,不要急于结束,而是享受这个过程。作者提醒我们,在这样的场合,匆忙离开会被视为不礼貌。这让我反思,我们平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是不是已经忽略了和他人共度时光的意义。 另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部分是关于“提问”的艺术。在一些文化中,直接询问个人隐私问题,比如年龄、收入等,是被视为非常冒犯的行为。而这本书则提供了很多替代性的提问方式,让你可以在不触犯对方的前提下,依然能了解很多信息。例如,与其直接问“你多大了”,不如问“您在这个行业工作多久了?”这种巧妙的转换,既满足了你的好奇心,又显得你很有分寸。 总而言之,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中,用一种更加敏感和尊重的姿态去与人相处。它让我明白,礼仪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情境去灵活运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对旅行充满了期待,更是对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世界公民”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