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围棋死活1000题
定价:30.00元
作者:王志鹏,贺君平著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9-01
ISBN:97878105142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题集是专门为少年儿童们而写的。当你们学会了围棋的初步知识后,只是对围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说是刚刚入门吧。那么如何才能尽快地提高棋艺水平呢?
首先,重要的一条就是关于兴趣的培养。
其次,是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
再次,就是要多多实践。
本篇选编了540道死活题,共分为十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可做为一个独立的章节,每一章节均采用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简单的习题,我们只给出了一个正解图、一个失败图;对于比较复杂的习题,除了正解图与失败图外,还附有一个变化图,供大家做题时参考。另外,本篇还收集了一些关于棋理方面的习题,如:“2.一路上多妙手”、“左右同形击其中”等等。
目录
上篇
部分 做活
第二部分 破眼
第三部分 眼杀
第四部分 对杀
第五部分 双活
第六部分 要点
第七部分 棋理
第八部分 常型
第九部分 打劫
第十部分 趣题
部分 答案
第二部分 答案
第三部分 答案
第四部分 答案
第五部分 答案
第六部分 答案
第七部分 答案
第八部分 答案
第九部分 答案
第十部分 答案
下篇
部分 征
第二部分 断
第三部分 枷
第四部分 扳
第五部分 挖
第六部分 尖
第七部分 渡
第八部分 跳
第九部分 夹
第十部分 立
第十一部分 点
第十二部分 扑
第十三部分 秤砣
第十四部分 金鸡独立
第十五部分 倒脱靴
部分 答案
第二部分 答案
第三部分 答案
第四部分 答案
第五部分 答案
第六部分 答案
第七部分 答案
第八部分 答案
第九部分 答案
第十部分 答案
第十一部分 答案
第十二部分 答案
第十三部分 答案
第十四部分 答案
第十五部分 答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精确制导”。它不是广撒网式的题库,而是针对性极强的“手术刀”。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题目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为了凑数,放进了一些明显有歧义或早已被淘汰的“旧解”。但《围棋死活1000题》(假设内容)的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尤其关注那些看似简单的“公活”题目,它们往往是实战中最容易被忽视,也最容易导致失误的地方。书中对“提子后留下的残局结构”的分析,细致到了每一步的“气”的走向。例如,有一个关于“方四”的变例,作者通过五步棋的精确计算,论证了在特定情况下,如何通过“舍弃”一步棋的价值,来换取后续的先手。这种超越眼位本身,上升到“效率与时机”层面的讲解,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棋盘的“敏感度”大大提升,看棋时,那些藏在深处的“杀棋点”和“活棋点”不再需要费力去搜寻,它们仿佛自然地浮现出来。对于想要真正提升死活功力,避免“低级失误”的棋友,这本书的价值无可替代。
评分这本围棋死活题集,简直是棋力提升的“核武器”!我接触围棋多年,遇到瓶颈期时总是苦于找不到系统有效的训练方法,市面上那些零散的教程往往治标不治本。直到我开始系统地攻克这本《围棋死活1000题》(假设内容是围绕基础到高阶的各类死活变化),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对“活棋”与“做活”的理解还停留在非常表层的阶段。书中的题目设计,绝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简单套路,它更侧重于考察棋手在复杂局面下,对全局形势和局部效率的综合判断。很多题目看似是简单的“打吃”或“双活”,但一旦计算稍有偏差,满盘皆输的结局就会出现。我尤其欣赏编者在解析部分的处理方式——他们不仅给出了正解,更详尽地分析了所有可能的“变化手”和“陷阱”,让你深刻理解为什么其他下法会失败。这套书的难度梯度设置得非常科学,前几百题打基础,后几百题则开始涉及一些极具挑战性的“急所”判断和“手筋”的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实战中遇到复杂劫争或官子阶段的胜率有所提高,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眼位不足”问题,现在也多了一份从容不迫的把握。它更像是一位耐心的、极其严格的老师,逼着你把每一步棋的逻辑链条拉得更长、更稳固。
评分这套死活题集的编排思路非常贴合实战需求,它没有拘泥于传统的“边角”、“中间”等区域划分,而是更多地根据“眼位结构”和“接触战的胜负”来组织题目。我发现书中很多题目,都是模拟了现代高水平对局中,某一方因局部处理失误而瞬间崩盘的局面。这让学习过程充满了代入感。比如,它有一部分专门针对“共活形”的处理,探讨在双方都有活棋机会时,如何通过巧妙的先手侵入,将“共活”转化为“独活”甚至是“做掉对方”。这种“零和博弈”下的最优解法,书中的解析清晰地展示了计算的深度。我特别喜欢它在解析中加入的“对比分析”,即如果A点不行,那么B点和C点的差异何在,这种横向的比较,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局部变化边界的认识。对我这种喜欢深度思考的人来说,它提供了足够的“咀嚼”空间,不是快消品式的训练手册,而更像是一部可以反复研习的“死活学圣经”。每次做完一组题目,都会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成就感,非常推荐给那些不满足于“会下”而追求“精妙”的棋友们。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难度曲线是相当陡峭的,尤其是在后半部分。我是一个业余六段的棋手,起初还挺自信,结果在做“特殊形做活”的那几章时,连续卡住了好几周。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自认为对死活有深刻理解的棋手,也总有思维盲区。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精准地击中你最薄弱的环节,然后用残酷的实战案例来“教育”你。我记得有一道题,涉及到一个复杂的“打吃-提吃”循环,乍一看,双方似乎都在做活,但作者指出,关键在于谁能先手“破眼形”。这种对时机的把握,要求的不只是计算力,更是一种全局的“气势”判断。我用了整整一个下午,对照着详细的步骤图,才终于明白那个“一子之差”的微妙之处。这本书的价值,不是让你快速做对几道题,而是让你在“做错”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围棋逻辑的严密性。它成功地将那些抽象的“手筋”概念具象化成了可操作的步骤,读完后,感觉自己的“棋感”被重塑了,不再是凭感觉下棋,而是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
评分初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对“1000题”这个数量有些敬畏,担心内容会过于重复或灌水。然而,深入研读后,我彻底打消了疑虑。这绝对不是那种简单堆砌题目的“题海战术”,每一道题都仿佛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针对性极强。我发现它巧妙地融合了古代定式中的死活精髓与现代对局中出现的那些“疑难杂症”。比如说,书中有一章专门讲解了“曲四”在不同边角形势下的存活可能性,这在很多普通教材中是被一笔带过的。但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数十道变例,将“曲四”从“必死”到“有条件活”的微妙界限展现得淋漓尽致。它的排版也十分清爽,黑白分明,棋盘的刻度清晰可见,这对于长时间盯着棋盘进行复杂的逻辑推演至关重要的。我个人的学习习惯是,先尝试自己解题,遇到实在没有思路的,再去看解析。而解析部分,不仅仅是给出“A1点是急所”,而是会深入剖析为何“A1点”能同时兼顾对杀和防守两方面的目的。这种深度的讲解,让学习过程从单纯的“记忆答案”转化成了“理解原理”的质变。对于希望从初中段水平迈向高段的棋友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