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新视野--中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比较研究
定价:18.00元
售价:12.6元,便宜5.4元,折扣70
作者:王韶峰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0403087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学校体育课程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人,必须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和改革。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新一轮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一场体育教育观念转变,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整体变革。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开阔视野,努力借鉴世界教育先进国家的经验,为我所用,是提高课程改革质量的捷径之一。
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政体及学校体育课程与我国有着不解之缘,因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方法、系统论方法,把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作为一个整体,即一个系统,以两国社会主义政体的建立为起点,以1991年苏联的解体和1985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央召开的次全国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为时间界限,以中俄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实施比较为主题,以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作为比较标准,首先对该系统的内部因素进行纵向的历史分析,弄清中俄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自身的历史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中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部因素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外部因素及其内部因素自身的相关性。
本研究在理清中俄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演变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对中俄普通高中现行体育课程标准中的体育课程性质、体育课程基本理念、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标准的比较分析,以及对中俄两国现行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案例分析,全面、客观地对中俄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反思,并从中得到启示。同时,从系统论视角,审视中俄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改革,审视中俄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系统性、动态性、层次性、系统功能、目标定位、课程运动性,以及内容标准的文化选择性、规范性。
本研究在比较、反思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
一、俄罗斯普通高中体育课程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其课程理念对学生生命的关爱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是基于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青少年中滋生的不良行为方式和对生命价值的轻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普通高中体育课程道德目标的缺失,是俄罗斯社会意识形态转变、政治多元化的结果;俄罗斯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目标凸现出的精神理想,体现了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思想:俄罗斯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目标中的国家象征是民族主义情怀和保卫祖国的责任,是俄罗斯普通高中体育课程对历史传统与民族文化的继承:俄罗斯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文本中,规定基础普通教育必须掌握的*限度大纲内容和毕业生培养水平,既能体现区别对待原则,又实现了教育的统一空间,体现了俄罗斯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力争实现教育统一空间的愿望。
二、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理念突出“健康”。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我国普通高中形成主义信念及其道德品质,是基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目标的领域目标突出心理发展。是对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的体现: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目标中的爱国主义情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中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弹性较大,但可操作性不强。
三、中俄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目标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权利意识的培养,体现了中俄两国政治文化所具有的国家崇拜和民族崇拜特质。
引言
章 相关理论问题
一、课程的概念
二、体育课程的概念
三、课程标准的研究
四、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
第二章 中俄学校体育课程背景的对比分析
一、政治背景
二、经济背景
三、文化背景
四、教育背景
第三章 中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演变的历史分析
一、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演变
二、俄罗斯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演变
三、中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演变的对比
第四章 中俄普通高中现行体育课程标准比较
一、体育课程性质的比较
二、体育课程基本理念的比较
三、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
四、体育课程内容标准的比较
第五章 中俄普通高中现行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案例分析
一、我国普通高中现行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案例分析
二、俄罗斯现行中等(完全)普通教育(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案例分析
三、中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实施案例的对比
第六章 中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及实施比较的反思与启示
一、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发展中的历史与现实反思
二、中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及实施比较的启示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三、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撞色处理,立刻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触感温润,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排版布局,章节之间的逻辑过渡非常自然流畅,图表和引文的引用格式也极其规范和严谨,这对于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随便翻开几页,就能感受到编辑团队在细节上所下的苦功,尤其是那些复杂的对比数据图表,清晰度极高,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人也能迅速抓住核心信息。整体来说,从物理形态上讲,这本书无疑是一件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光是摆在书架上,都散发出一种专业和厚重的气息,让人心生敬意,也更期待内容能与之匹配。这种对细节的打磨,足以体现出版方对知识传播的重视程度。
评分初读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资料的翔实与权威性。很明显,作者团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进行一手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那些引用的官方文件、具体的教学大纲细节,乃至对一线教师的访谈片段,都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和说服力。不像很多二手研究那样流于表面,这本书似乎是扎根于田野之上的成果。例如,在阐述某一特定训练方法在两国学校中的推行阻力时,作者不仅指出了差异,更提供了佐证其差异形成的环境背景,这种“为什么”的深度挖掘,才是学术研究的价值所在。阅读完毕后,我感觉自己对这两个国家教育体系的某些核心矛盾点有了更直观、更立体化的理解,这种知识的“重量感”是其他泛泛而谈的读物所不具备的。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的教育学著作,它提供了一个观察全球化背景下,特定文化如何塑造其国民素质培养体系的绝佳窗口。它成功地避免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陷阱,而是以一种平视甚至略带敬意的姿态去分析和比较。对于任何关注教育公平、课程设计前沿或是跨文化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框架”。合上书本时,我感到思维被极大地拓宽了,并激发出了一连串关于未来体育教育发展方向的思考。这是一次令人充实且富有建设性的阅读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为成熟老练,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学术克制,但又不失流畅易懂。作者善用对比和类比的手法,将两个看似遥远的教育体系巧妙地联结起来,形成一种动态的、互为参照的观察视角。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关键术语定义上的精准把握,每一个词汇的选择都经过了深思熟虑,避免了模糊和歧义。阅读体验上,这本书要求读者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储备,但即便是知识点相对薄弱的部分,作者也提供了清晰的上下文解释,确保了阅读的连贯性。它不是一本用来消遣的书,而是需要你拿出笔做笔记、在脑海中构建知识地图的“工具书”,其文字力量在于其精确性和无可辩驳的逻辑结构。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远超我预期的学术水准。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两国在体育教育上的现状,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基因和社会发展脉络对课程设计的影响。作者的论述充满了思辨性,尤其是在探讨“体育的本质价值”这一宏大议题时,展现了极高的哲学思辨能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构建分析框架时所采取的跨学科视角,将教育学、社会学甚至心理学的理论熔于一炉,使得整个研究的解释力大大增强。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穿梭于复杂的政策文件和实践案例之间,每一步都能获得新的启发。这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智力参与度,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辟的论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