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攻防指南
定价:14.00元
作者:臧如意,王国栋,李燕贵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5082025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182kg
编辑推荐
目前海内外出版的象棋书籍,可谓多如繁星,但如何帮助有一定水平的读者系统提高的棋谱尚不多见。我们不揣冒昧,编写了这本《象棋攻防指南》。在编写体裁上,我们尝试以作者本身的实战经历及北京队研究室的部分研究课题为主线,向读者介绍在初级水平的基础上向更高级水平迈进的过程,因此它可以说是《象棋入门》的续篇。其中,布局研究更专、更切合实战,中局部分融汇了许多战术精华,残局研究用了大量基础知识作后盾,全局分析更详尽、更具战略高度和战术技巧。
内容提要
象棋是深受我国广大群众喜爱的文体活动项目。为满足读者在掌握初级知识以后迅速提高象棋整体水平的需要,作者以其多年实战的经历编写了本书。全书分布局研究、中局战术、残局选萃、对局述评等四章,并附有图谱。通过大量的战例和范例,深入探讨了攻防技术、战术组合及运子技巧,内容全面,文字简练,分析精到,是广大象棋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目录
章 布局研究 节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横车(甲) 第二节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横车(乙) 第三节 高左炮对左马盘河 第四节 中炮直横车对屏风马左马盘河 第五节 五九炮对屏风马左马盘河 第六节 中炮七路马对左三步虎(甲) 第七节 中炮七路马对左三步虎(乙) 第八节 五六炮进七兵对反宫马左象 第九节 顺炮直车对缓开车 第十节 顺炮直车进三兵里马对进边马 第十一节 五六炮直车对顺炮横车(甲) 第十二节 五六炮直车对顺炮横车(乙) 第十三节 中炮对左炮封车转列炮局 第十四节 五七炮对屏风马 第十五节 中炮过河车里马对屏风马两头蛇第二章 中局战术 局 弃马夺先 强辟通途 第2局 运子有方 多兵成势 第3局 弃车精妙 猛攻入局 第4局 捉象妙手 杀象俗手 第5局 巧运边炮 底线突破 第6局 炮兵逞威 车到功成 第7局 马炮合击 一气呵成 第8局 篡位妙手 进马失算 第9局 炮马相兑 得象制胜 0局 妙手兑马 争先扩势 1局 万般无奈 暗祭飞刀 2局 多子失势 车炮联攻 3局 贪攻忘守 欲速不达 4局 双车插肋 左右夹击 5局 三子联攻 妙着取胜 6局 进马攻车 反处下风 7局 弃炮轰象 奠定胜局 8局 大胆弃子 妙手成杀 9局 贪食致败 弃兵夺功 第20局 退相精妙 弃车催杀 第21局 弃马夺势 四子联攻第三章 残局选萃 节 兵 类 第二节 马兵类 第三节 炮兵类 第四节 马炮类 第五节 马炮兵类 第六节 双炮兵类 第七节 马双炮类 第八节 双马双炮类 第九节 单车类 第十节 车兵类 第十一节 车炮类 第十二节 车炮兵类 第十三节 车马兵类 第十四节 车马炮类 第十五节 车双马炮类 第十六节 双车炮类 第十七节 双车马兵类 第十八节 双车马炮类第四章 对局述评 一、广东杨官磷(先负)北京臧如意 中炮横车七路马对屏风马 二、湖北李义庭(先和)北京臧如意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 三、北京臧如意(先胜)广东蔡福如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 四、辽宁孟立国(先负)北京臧如意 进兵对卒底炮 五、北京臧如意(先负)北京王国栋 中炮横车七路马对屏风马 六、安徽丁晓峰(先和)北京王国栋 顺炮直车对横车 七、北京臧如意(先和)上海胡荣华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 八、北京王国栋(先负)北京臧如意 中炮对后补列炮 九、北京殷广顺(先负)北京王国栋 过宫炮对单提马 十、北京臧如意(先胜)北京付光明 中炮七路马对屏风马 十一、湖北柳大华(先和)北京臧如意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高车保马 十二、江苏言穆江(先负)北京臧如意 中炮进七兵对左炮封车 十三、湖北柳大华(先和)北京王国栋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高车保马 十四、北京王国栋(先胜)黑龙江张影富 五七炮对屏风马 十五、广东杨官璘(先胜)北京臧如意 五八炮对屏风马 十六、北京臧如意(先胜)河北李来群 五七炮进三兵对屏风马 十七、北京臧如意(先胜)上海林宏敏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左马盘河 十八、河北李来群(先和)北京臧如意 进兵对起马 十九、上海林宏敏(先负)北京臧如意 飞相局对左过宫炮 二十、上海胡荣华(先胜)北京臧如意 进兵对飞象 二十一、北京臧如意(先胜)沈阳赵庆阁 中炮横车对屏风马 二十二、北京臧如意(先和)江苏徐天红 进兵对卒底炮 二十三、广东许银川(先和)北京臧如意 顺炮直车对横车 二十四、黑龙江张晓平(先负)北京臧如意 飞相局对左炮过宫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对书籍的“触感”非常敏感的读者,这本书的纸张选择让我非常满意。它似乎不是那种光滑到反光的铜版纸,而是带有一种轻微的纹理,使得翻页时产生了一种沙沙的、非常舒服的声音。这种细腻的触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书本的整体色调偏向于柔和的米黄,这使得即使在光线不是特别充足的环境下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发现它在封面和封底的材质处理上似乎也做了区分,封面可能稍微硬挺一些,而封底则保持了一定的韧性,这样的组合让整本书的握持感达到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平衡点。虽然我还没有真正开始系统学习其中的知识点,但仅凭这种对物理形态的打磨,我已经能感受到出版方对“阅读体验”这件事的重视程度远超一般水平,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加分项。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装帧设计给我带来的那种沉稳、厚重的感觉。封面那种哑光处理,触感细腻,丝毫没有廉价印刷品的油腻感。我个人对书籍的外观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无疑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特别是那个书签的设计,它并不是简单地用一根细绳吊着,而是做成了一个带有某种纹饰的小卡片,这种点睛之笔,让人在翻阅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制作方的用心良苦。虽然我目前只是粗略地翻阅了几页,尚未深究其学理内容,但仅凭这种对细节的打磨,我就对它的整体质量有了极高的信赖感。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本用心制作出来的、值得被认真对待的作品,不是那种只追求快速周转的商业产物。
评分这本书的重量和厚度都恰到好处,拿在手上有一种充实的满足感,不像现在很多轻飘飘的书籍,让人感觉内容空洞。我非常欣赏它在版式设计上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的美学。整个页面没有被过多的装饰元素所占据,留白区域的处理非常到位,使得阅读的节奏感自然地被引导出来。这让我想起一些老式的线装书,虽然风格不同,但那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是相通的。即使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页码标记和章节分隔线,也采用了非常内敛的字体和色彩,完全没有喧宾夺主。我到现在还没仔细看它到底讲了什么,但光是欣赏它作为“书”这个载体的设计感,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它散发出的那种安静、有底蕴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在一个安静的下午,泡上一壶茶,慢慢地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了出版方的匠心独运。我注意到书脊的处理非常平滑,没有任何毛刺感,即便是新书打开时,书页之间的摩擦声也处理得非常悦耳,没有那种刺耳的撕裂感。内页的纸张偏向于米白色,而不是刺眼的纯白,这对保护视力确实有帮助,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减轻了许多。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插图排布和留白艺术的结合处理得非常巧妙。虽然我还没深入研究文字内容,但光是看这些辅助图形和版式的设计,就能感受到一种东方式的含蓄和优雅。这种对视觉美学的极致追求,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用来学习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相比市面上那些匆匆忙忙赶出来的产品,这本真的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对“慢工出细活”的坚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吸引力,那种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本来就是个对古典文化有着特殊偏爱的人,所以一看到这本装帧精美的书,就忍不住想翻开看看。拿在手里的感觉很扎实,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大小适中,段落间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累。而且,装订得也非常牢固,感觉这是一本可以长久珍藏的书。不过,说实话,我对书的内容其实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讲传统文化的书很多,很多都是老生常谈,我更看重的是它作为一件“物品”给我的第一印象。能把一本关于传统技艺的书做得这么有品味,已经很难得了,光是放在书架上,就能提升整个房间的格调。这让我对它的内在质量也产生了一丝好奇,也许它真的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