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42.80元
售价:29.1元,便宜13.7元,折扣67
作者:汤之明,胡浩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60967028
字数:
页码:36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临床诊断基本技能》共8个项目:项目1,课程性质及其与职业岗位的关系;项目2,病史采集;项目3,体格检查;项目4,基本操作技能;项目5,影像检查;项目6,心电图检查及其他器械检查;项目7,实验室检查;项目8,临床诊断步骤与医疗文书书写。《临床诊断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适合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口腔、影像、检验、美容、康复等专业使用。
(十一)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
患者在陈述病史时,可能主次不分,杂乱无章。因此在病史采集过程中,一定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对主诉和与本病有关的内容要深入了解,对患者的陈述要分析和鉴别。
(十二)要实事求是,忌主观臆断
有的患者对记忆不清的病史,回答问题顺口称“是”;有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感到恐惧,有可能隐瞒真相或夸大病情、不说实话或自己编造病情,甚至弄虚作假。对此,询问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分析判断,发现不可靠的或含糊不清之处,要反复询问,从不同角度询问,以求获得可靠病史,切忌主观臆断,轻易下结论,随便告诉患者患的什么病,但也不能轻易对患者持怀疑态度。
(十三)避免暗示性套问
在询问时,可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患者提供正确而有助于诊断的资料,但必须防止暗示性套问或有意识地诱导患者提供符合询问者主观印象所要求的材料。如对腹痛的患者不应直问:“你腹痛时疼痛向右肩放射吗?”而应变换一种方式提问:“腹痛时,疼痛对别的部位有影响吗?”这样获取的病史就比较客观、真实。
(十四)鼓励患者提问
病史采集时,让患者有机会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患者常有些疑问需要再解释,同时,也会想起一些在询问者特殊提问前不曾想到的新问题。
询问者应明确地给患者机会,鼓励他提问或讨论问题。例如,询问者应对患者说明,如有疑问或者还能提供与现在正在讨论的问题有关的更多信息,就请大胆地谈,这通常是在每个主要项目交谈结束时进行,在病史采集末了再重复。
(十五)承认经验不足
询问者应明白自己的知识水平与能够为患者提供情况的需要是否相称,当自己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及适当医嘱时,应承认自己经验不足,一旦患者问及自己不懂的问题时,应承认并立即设法为患者寻找答案。
(十六)其他值得注意的问题
1.隐私对患者的隐私要保密,有关泌尿生殖系统病史,病史采集时声音要低,语言要婉转。
2.危重患者在作扼要的询问和重点检查后,应立即进行抢救,待病情好转后再作详细的询问病史及其他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3.其他医疗单位转来的病情介绍或病历摘要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只能作为参考材料,还须亲自询问病史、检查,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4.病史采集时间要掌握适当一般不超过40min,但除了危重患者外,病史采集时间不应过于简短,少于10min。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种深沉的蓝色配上清晰的白色字体,一看就知道是本正经的专业书籍。我是在一个医学论坛上看到有人推荐的,说它对入门级的医学生很有帮助,能系统地梳理一些基础的临床操作流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回来,希望能对未来即将开始的实习有所准备。这本书的排版看起来很工整,图文并茂的部分不少,这对于理解那些需要动手操作的技能来说非常关键。我尤其关注了关于体格检查那几个章节,那些描述病患沟通和初步观察的段落,写得非常细致,仿佛作者就在旁边手把手地指导一样。如果这本书能把一些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也像案例分析一样穿插进去,那就更完美了。总的来说,从外观和初步翻阅的感受来看,它似乎是本扎实可靠的工具书,希望能真正帮我建立起临床思维的框架。
评分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不同章节之间的衔接性有待加强。这本书更像是由一系列独立的技能模块拼凑而成的合集,而不是一个流畅的、逻辑严密的整体。比如,前一章刚讲完如何采集详细的病史,后一章立刻跳到具体的实验室检查解读,中间缺少了一块关于如何根据病史初步建立鉴别诊断列表的过渡环节。这使得读者在进行知识整合时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建立这种内在的逻辑联系。如果作者能设计一些贯穿全书的“虚拟病患案例”,让读者从头到尾运用所学的技能去逐步推进诊断过程,那么这本书的教学效果将会是革命性的提升。目前的结构更适合作为工具书随时查阅某一项具体技能,而不是作为一本系统学习课程来阅读。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理论深度上我感觉略显单薄了,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的升级版,而不是一本能深入挖掘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深度著作。我更期待看到一些关于这些诊断方法背后的科学依据,比如为什么某种听诊技巧对识别特定的心音更有效率,而不是仅仅罗列出“应该怎么做”。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直接明了的指导无疑是及时的雨露,能够快速上手,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因为不确定性而手忙脚乱。但我希望作者在描述步骤时,能多一些“为什么”的解释,而不是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毕竟,医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知识体系的构建就容易出现断层。或许这本书的定位就是基础入门,但对于希望走得更远的读者来说,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点能让人醍醐灌顶的洞察力。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几乎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就是那种教科书式的、直击要点的表达方式。这对需要快速获取信息的学习者来说是优点,因为不需要在晦涩的文学描述中寻找关键信息点。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严谨性,比如对手术器械的摆放顺序、消毒流程的层级划分,都标注得异常清晰,几乎可以同步到无菌操作台前进行演练。不过,这种风格也有一个潜在的缺点,那就是在描述一些需要高度临床判断和经验积累的场景时,显得有些程式化。比如,描述如何通过病患的微表情来判断其疼痛的真实程度,文字显得有些苍白,无法完全传达出经验医生的那种“感觉”。我设想如果能多一些真实案例的片段描述,把那些微妙的非语言线索也数字化地呈现出来,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再提升一个台阶。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插图质量感到有些失望。虽然有图示,但很多关键步骤的示意图,分辨率和细节处理得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涉及精细操作,比如如何准确触诊某个深层淋巴结或者正确使用某种小型诊断设备时,图示的模糊性使得读者难以捕捉到正确的解剖定位或操作角度。医学图像的清晰度直接决定了学习效率,这是我作为一名视觉学习者非常看重的一点。我宁愿这本书的页数少一些,但确保每一张插图都是高清且具有明确指示性的。相比之下,文字描述虽然详尽,但毕竟无法完全替代直观的视觉引导。希望再版时,能投入更多资源改进这部分内容,让读者在学习那些需要高精度空间感的技能时,能够获得更可靠的视觉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