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视觉导航与遥操作
定价:58.00元
售价:40.6元,便宜17.4元,折扣70
作者: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118090642
字数:319000
页码:1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视觉导航与遥操作》为丛书第三辑,以“空间视觉导航与遥操作”为主题,共收录23篇论文,源于我国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系列任务中对月面探测、空间导航以及空间站对接的技术需求,是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与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以及装备学院等科研单位合作项目的成果总结,内容涵盖月球车视觉导航、深空视觉定位/定轨以及空间操控等方面的理论分析成果和工程应用结果。
读完《古代织物的秘密语言》,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那个没有文字记录的时代,通过一根根纤维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完全摒弃了传统的考古学叙事,转而从纺织技术的演进——从动物毛发处理到植物纤维的提取与染色——来重构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信仰体系乃至性别分工。例如,书中对特定颜料矿物的地理来源追溯,成功地构建出一条条隐藏的古代贸易路线,比单纯的货币交易记录更具生命力。作者对不同文明(从安第斯山脉的帕查玛玛到中国汉代的长丝路)的交叉对比分析尤其精彩,它展示了人类在面对相同自然材料时,如何发展出截然不同却同样复杂的文化符号系统。然而,这本书对于编织技术的物理描述略显简略,对于一个对外行人来说,理解那些复杂的经纬交错可能需要参考更多的图示或视频辅助。但瑕不掩瑜,它成功地证明了“衣着”本身就是一种最原始、最持久的文献。
评分《气候变化下的农业韧性与未来种源》这本书,以其极强的实操性和前瞻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既充满挑战又孕育希望的未来图景。作者的叙事风格沉稳而务实,没有过多渲染灾难,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全球南方地区小型农户已经采用的、行之有效的适应性策略上,比如轮作的优化、耐旱作物的基因编辑的伦理边界,以及社区层面的水资源共享机制。书中对“失落的谷物”——那些被工业化农业淘汰但对极端气候具有天然抵抗力的传统作物品种——的田野记录,读来令人既惋惜又振奋。最让我触动的是,作者详细分析了气候移民与食物安全之间的反馈回路,指出解决环境难民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当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重建上。这本书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同时也让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普通读者找到了切实的行动方向,它真正做到了将高深的生态科学转化为具体的田园智慧。
评分好的,这是一份以读者口吻撰写的,针对一本虚构图书的五段评价,每段大约300字,风格和内容各不相同,且互不相似: --- 这本《深空奥秘:行星地质与生命起源》的探讨深度简直令人咋舌。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将枯燥的岩石学和元素分析编织成一幅宏大的宇宙画卷。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火星南北极冰盖下水的存在形式的推测,以及对系外行星大气层中生物标记物可能性的详细剖析。它不像传统的教科书那样冰冷生硬,而是充满了对未知宇宙的好奇与敬畏。书中的插图精美绝伦,那些费米悖论的图解,配上对费米本人思想的梳理,让人在阅读科学知识的同时,也陷入了对人类在宇宙中位置的沉思。不过,对于完全没有天文学背景的读者来说,前几章对放射性定年法的深入讲解可能稍显吃力,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完全掌握其原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能激发你重新仰望星空热情的力作,它不仅告诉你“我们知道什么”,更引导你去思考“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它拓展了我对行星形成模型,特别是原行星盘不稳定理论的理解,让我看到了不同于太阳系早期演化的其他可能性。
评分翻开《城市脉动:现代都市的社会结构与空间流动》,我立刻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充满烟火气的现实感所吸引。这本书的核心不在于宏大的理论建构,而在于对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小但关键的社会交往的细腻捕捉。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分析通勤者在高峰时段地铁车厢内的“沉默契约”——那种集体性的、心照不宣的距离保持,以及这种空间行为如何映射出阶层和职业的隐形分野。书中对“第三空间”——咖啡馆、共享办公空间——的社会功能演变进行了细致的田野调查式描述,揭示了它们如何在提供社区感的同时,也加剧了消费主义的渗透。虽然主题聚焦于城市,但其分析工具(比如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却具有极强的普适性,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居住社区里的邻里关系和公共设施的使用频率。唯一的不足或许是,作者在探讨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时,似乎略微低估了算法偏见对弱势群体日常决策的长期影响,这一点本可以有更具批判性的反思。
评分关于《量子纠缠与信息熵的哲学解读》,我必须承认,这是一本对读者心智要求极高的作品。作者的笔锋犀利,逻辑链条严密得像一个完美的数学证明,每当我觉得即将触及那个“不可思议”的核心时,他又用更深层次的数学工具将我推向新的认知边界。本书的核心论点是,意识的涌现可能并非完全依赖于计算复杂性,而是与特定尺度的量子关联性阈值密切相关。他对“观察者效应”的探讨,已经超出了物理学的范畴,直接深入到了认识论的根基。书中对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与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之间的类比分析,令人拍案叫绝,它暗示了宇宙在描述自身时的内在局限性。说实话,读完第一章后我曾停顿了一周才敢继续,因为它要求你彻底抛弃日常的因果直觉。这本书不是用来“阅读”的,而是用来“挣扎”和“领悟”的,它提供的知识点密度极高,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都被重塑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