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定价:36.90元
作者:胡锦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0402879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p> 本书在如下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作者:胡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数字电路的理论知识,精减了分立器件电路的理论描述和相似的例题,文字做了进一步提炼、适当删减了冗余内容;增补了部分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重点突出了集成数字器件的应用等。下篇整合了基本数字逻辑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数字电路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技能,数字单元电路的制作与测试,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制作,EWB虚拟实验平台及CPLD/FPGA开发工具——QuartusⅡ开发环境等实用性技能内容,强化了数字电路单元技能训练和数字逻辑系统的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选取与工程实际相关的项目,吸收了有关新技术、新器件、新工具的内容;突出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
内容提要
本书是晋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在前两版教材的基础上,对“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优化,从应用角度出发介绍了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逻辑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数字电路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并关注了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全书分上、下两篇,主要内容包括:逻辑代数基础、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数模及模数转换器、大规模集成数字电路、常用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数字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EWB应用简介、CPLD/FPGA开发环境QuartusⅡ应用简介、数字电路单元实验、数字系统综合设计。其中数字电路单元实验、数字系统综合设计以及CPLD/FPGA开发应用等内容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用。《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电子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或作为自学用书。
目录
上篇 理论篇章 逻辑代数基础 1.1 数制与编码 1.1.1 数制 1.1.2 数制转换 1.1.3 编码 1.2 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 1.2.1 三种基本逻辑关系 1.2.2 基本公式、定理和常用规则 1.3 逻辑函数的化简 1.3.1 逻辑函数的标准与或式和 1.3.2 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 1.3.3 逻辑函数的图形化简法 1.3.4 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的化 1.4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相互转换 1.4.1 几种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1.4.2 逻辑函数几种表示方法之间 转换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2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第4章 集成触发器第5章 时序逻辑电路第6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第7章 数模及模数转换器第8章 大规模集成数字电路下篇 实践篇第9章 常用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0章 数字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1章 EWB应用简介2章 CPLD/FPGA开发环境Quartus 11应用简介3章 数字电路单元实验4章 数字系统综合设计部分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直是电工电子爱好者的福音,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它的讲解方式非常平易近人。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晶体管放大电路时,那些复杂的参数和工作原理让我头疼不已,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清晰的图示,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可视化了。它不仅仅是罗列公式,更注重对电路工作原理的深入剖析,让你真正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工作。比如,在讲解运放的负反馈应用时,作者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先用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说明负反馈如何稳定增益,然后再逐步引入理论。书中的习题设计也非常巧妙,难度梯度合理,从基础概念巩固到复杂系统分析都有覆盖,做完之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经典电路(如耦合、滤波电路)的详细分析,那些在实际工程中经久不衰的设计思想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有什么不足,可能在对最新一代集成电路工艺的介绍上略显保守,但对于打下坚实的模拟电路基本功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为我后续深入学习射频电路和电源管理IC打下了无比扎实的基础。
评分说实话,《信号与系统分析》这本书,我本来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公式大全”,结果大跌眼镜。它成功地将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这两个数学工具,从抽象的符号变成了可以操控的物理工具箱。作者似乎深谙理工科学生对“图像感”的追求,对时域和频域之间的对应关系,做了堪称艺术品的图形化处理。比如,讲解卷积时,它通过动态的“翻转、平移、相乘、累加”的动画过程描述(即使在书本上,也能通过细致的步骤图看出来),让我彻底明白了卷积定理的直观含义,而不是仅仅记住公式。这本书对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的引入也非常到位,与连续时间信号的对比清晰明确,避免了初学者在Z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之间产生混淆。唯一的槽点是,前几章的习题中,部分涉及奇异函数的推导步骤略显跳跃,可能需要读者自行脑补一些基础的微积分知识。但总体而言,它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信号处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评分《电磁场与电磁波》这本书,在我看来,是真正体现了“严谨而又充满美感”的学术著作。学习电磁场往往是很多工科生的噩梦,因为其本质是抽象的矢量微积分在三维空间中的体现。然而,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有一套独特的“翻译”系统,能够把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四个方程,用清晰的物理场景来解释其背后的能量流和场相互作用的机理。例如,在讲解坡印亭矢量时,它不是干巴巴地给出公式,而是结合波导管内能量传输的剖面图,直观地展示了电磁能量是如何在空间中“流动”的。它的推导过程极少出现逻辑断裂,每一步都像是严丝合缝的几何证明,让人不得不佩服其逻辑的缜密性。书中的边界条件处理部分,是很多教材的薄弱环节,但这本书却通过大量二维和三维的截面图示,将反射和折射的复杂情况阐述得透彻明了。这本书的难度系数不低,需要读者具备扎实的微积分基础,但一旦啃下来,对电磁现象的理解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是真正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我最近在研读这本《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8051及ARM体系结构)》,这本书的覆盖面之广令人印象深刻。它并没有停留在对单一处理器的僵化介绍上,而是以一种历史的眼光,巧妙地将经典的8051单片机作为入门的基石,然后平滑过渡到现代主流的ARM Cortex-M系列。这种“老带新”的教学策略非常高明,既保证了初学者能够理解存储器映射、指令集的基本概念,又不会在面对复杂的现代处理器时感到无从下手。特别是对ARM汇编语言的讲解部分,它的指令集分类清晰,并且通过多个实际操作系统的I/O控制范例,展示了寄存器操作的精髓。书里关于中断系统和DMA控制器的章节写得尤为扎实,内容详实到可以直接作为开发手册来参考。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那就是关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章节略显单薄,仅仅是点到为止,但考虑到全书的体量和重点,这或许是取舍的结果。这本书无疑是为想进入底层开发领域的人士准备的精品。
评分我手里这本《通信原理导论(第4版)》的排版和内容组织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阅读体验极其流畅。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找到了理论深度与工程实用性之间的完美平衡点。很多通信原理的书籍要么过于数学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浅显,缺乏实际指导意义。而这本教材,在讲解香农定理、信道编码和调制解调等核心内容时,先给出清晰的物理意义和应用背景,然后才引入必要的数学推导,确保读者在理解“它是什么”之后,再去深究“它为什么是这样”。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章末尾设置的“工程启示”栏目,这些小结往往能将书本知识与当前主流的4G/5G技术联系起来,让人感觉所学非虚。书中关于高斯白噪声和各种调制方式(如QPSK, 16QAM)性能对比的图表制作得极其专业,直接拿去报告里做展示都不会有问题。如果说对某部分的体验不够完美,那就是关于MIMO系统的介绍相对比较简略,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更专业的书籍来深入理解最新的空间复用技术,但作为一本导论性质的教材,它的使命已经超额完成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