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曾国藩全集 要揽
定价:49.00元
作者:曾国藩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2021118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以书生身份而克平乱世,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在事业和学问上都取得成功的人屈指可数,而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他解太平军之危,救清廷与累卵之间;有家书传世,著书立说,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然而又有晚年对天津教案的处置不力。这一切使其文韬武略、传奇一生始终为人们评说纷纭,也使他成为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曾国潘全集》由曾国藩的35位门人编校而成,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包括奏稿、批牍、书札、文集、诗集、日记、杂著、十八家诗钞、经史百家杂钞、经史百家简编、鸣原堂论文、求阙斋读书录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千古*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实践,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全集的编辑者在原文的基础之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图将曾国藩的人格魅力地呈现出来,将曾国藩的学问传于后世。
内容提要
《要揽》包括功业、事略和年谱三个部分,全方位展示了曾国藩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目录
功业
上谕一
上谕二
上谕三
谕赐祭文一
谕赐祭文二
谕赐入祀贤良祠祭文
御制碑文
国史本传
江苏巡抚查明事迹疏
安徽巡抚请建祠疏
湖广总督请建祠疏
江西巡抚请建祠疏
直隶总督请建祠天津疏
直隶总督请建祠保定疏
神道碑
墓志铭
事略
卷一
耕读传家
道光二十三年至道光三十年
咸丰元年
咸丰二年
咸丰三年
咸丰四年
咸丰五年
咸丰六年
卷二
咸丰七年
咸丰八年
咸丰九年
咸丰十年
咸丰十一年
同治元年
卷三
同治二年
同治三年
卷四
同治四年
同治五年
同治六年
同治七年
同治八年
同治九年
同治十年
同治十一年
年谱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县),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高峰,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高谥号。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
文摘
序言
每次拿起这套《曾国藩全集》,都有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能穿越时空,与这位晚清名臣进行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我发现,曾国藩的思想,并非仅仅局限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的许多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我对书中关于“经济”和“民生”的论述,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他如何看待国家的财政状况?如何处理和百姓的关系?如何应对社会矛盾?这些问题,在他那个时代是棘手的,在今天也同样是现实的。他提出的“实事求是”、“以民为本”的理念,虽然是用古老的语言表达,但其核心思想,与现代社会倡导的治理理念不谋而合。读他的文字,我感受到了一种来自历史深处的智慧,一种关于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安抚民心的长远考量。书中那些关于“吏治”和“国策”的探讨,让我对一个王朝的兴衰有了更宏观的理解,也让我对当下的社会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评分不得不说,这套《曾国藩全集》的编纂质量相当令人称道,让我对河北人民出版社的严谨态度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所展现的曾国藩,与其说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或军事家,不如说是一位在乱世中奋力求生的智者。我特别关注的是他对“修身”的论述,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了一个与战场上杀伐果断的形象截然不同的曾国藩。他对于个人品德的锤炼,对于情绪的控制,对于日常生活的规范,都进行得一丝不苟。他反复强调“静”、“恒”、“忍”,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字眼,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在那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如何坚持自己的目标,如何在逆境中不动摇,这些都是需要极大毅力的。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如同心灵的镜子,映照出我自身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所缺乏的那份沉稳和韧性。我开始反思,所谓的“成功”,不仅仅是外在的成就,更在于内在的修炼。曾国藩的“劝学”、“养气”等篇章,如同一股清流,涤荡着我浮躁的心灵。
评分阅读《曾国藩全集》的这段时间,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亲历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变革。曾国藩这个人,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模糊的轮廓,一个因为“打仗”而闻名的人物,但通过这套书,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立体、更为复杂的曾国藩。他身上有一种极其宝贵的品质,那就是“知人善任”和“用人不疑”。书中对曾国藩在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方面的论述,让我深感佩服。他如何发掘李鸿章、左宗棠这样的干才?又是如何对待那些曾经犯错但依然忠诚的部下?他对于人情世故的把握,对于团队建设的理解,其深刻程度远超我的想象。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关于军事和政治的论述,更是关于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领导团队的智慧结晶。他强调“公心”、“勤劳”、“节俭”,这些看似朴素的道理,却在那个腐败横行的时代,成为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他并非一个完美的道德楷模,书中也毫不避讳地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他的痛苦和他的挫折,但这反而让他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评分翻开这厚重的《曾国藩全集》,立刻被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所包裹。我本以为,这不过是另一套泛泛而谈的古人语录,可读了几章,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它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帝国兴衰史,而曾国藩,则是在这乱世洪流中,以凡人之躯,步步为营,拨乱反正的那个关键节点。我尤其对他在湘军组建和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战略眼光和组织能力感到震撼。他并非天生的军事天才,更非什么神机妙算的神童,而是凭借着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对人性的细致把握,以及不懈的求索和实践,一步步将一支乌合之众打造成了晚清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书中对湘军从“绿营”的低迷状态到“楚勇”的崛起,再到平定捻军、太平天国运动的详细描绘,让我得以窥见一个王朝在内忧外患下的挣扎与演变。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并非空谈理论,而是与具体的战役、具体的策略紧密相连,充满了实用主义的光辉。他如何处理官僚体系的掣肘?如何激励士气?如何应对军事上的失利?这些细节的处理,都让我觉得,这位历史人物,不是被供奉在神坛上的圣人,而是真实地站在泥泞中,与命运搏斗的血肉之躯。
评分坦白说,在阅读《曾国藩全集》之前,我对曾国藩的了解,更多地来自于一些通俗的历史读物,带着些许的猎奇和片面。而这套书,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完整、更为深刻的曾国藩。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家教”和“育儿”的篇章,这让我看到了一个作为父亲、作为长辈的曾国藩。他对于子孙后代的期望,对于他们品德和学业的要求,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并非简单地寄予厚望,而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从言传身教中,去引导他们成长。他强调“勤学”、“务实”,反对“骄奢”、“淫逸”,这些家风的传承,在那个时代是如此重要,在今天也依然值得我们借鉴。读他的文字,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父爱,一种对家族兴衰负责的担当。这让曾国藩不再仅仅是一个历史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家有情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