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戰爭事典038:與奧斯曼鏖戰25次的斯坎德培 萬曆徵播州 日俄大海戰
定價:59.80元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齣版社:颱海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16817049
字數:
頁碼:208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世紀末期反抗奧斯曼統治的三大傳奇之一斯坎德培的徵戰。
明代“萬曆三大徵”的播州之役,直接宣告瞭統治播州725年的楊氏土司的敗亡。
沙俄*一太平洋艦隊的覆滅,*二太平洋艦隊的遠徵,從仁川到對馬,聚焦日俄戰爭中的海上鬥爭。
內容提要
本書迴顧瞭中世紀阿爾巴尼亞諸公國的建立和聯盟的形成,介紹瞭曾在奧斯曼軍隊服役的斯坎德培如何逃迴阿爾巴尼亞,並組織起軍隊與奧斯曼帝國對抗。此外,本書講述瞭“萬曆三大徵”的*後一徵——播州之役,梳理瞭統治播州725年的楊氏土司興盛、反叛及敗亡的過程;記述瞭日俄戰爭中,日本聯閤艦隊和沙俄*一、*二太平洋艦隊在海上的較量,以及*二太平洋艦隊的遠徵。
目錄
作者介紹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眾多曆史、戰史作傢組成,從事古今曆史、中外戰爭的研究、寫作與翻譯工作,緻力於通過嚴謹的考證、精美的圖片、優美的文字、獨到的視角為讀者理清曆史的脈絡。目前已經齣版軍事曆史類圖書四十餘本,其中包括《戰爭事典》《戰場決勝者》《透過鏡頭看曆史》《信史》四款MOOK係列叢書,以及《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鑒》《倭寇戰爭全史》《明帝國邊防史》《拿破侖戰記》《秘密戰三韆年》《帝國強軍:歐洲八大古戰精銳》《帝國強軍:中國八大古戰精銳》等專題性圖書。
原廓:現任指文烽火工作室和自媒體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主編,記者,電視紀錄片策劃及撰稿人,音速及北朝論壇古戰版塊版主,長期緻力於軍事曆史研究及相關圖書的策劃編審齣版工作,努力打造專業軍事圖書和自媒體平颱,緻力於專業的古代與近代軍備評測,普及中外軍事曆史知識,講述不為人所知的戰爭故事。
李楠:熱愛曆史、軍事、文化,曆史作者,書評人,特彆對歐美曆史感興趣。已齣版著作《火神咆哮:世界火器兵》。
臨溪主人:90後曆史愛好者,有考據癖,喜歡對曆史影視劇中齣現的不閤理處進行考據。同時對政治史情有獨鍾。平常較多涉獵明史、土司史、少數民族史方嚮。
櫻錨:90後曆史愛好者,曆史專業在讀。對近現代東亞海軍發展有頗多興趣,緻力於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的研究。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說,這本書的史料考據之詳實,著實令人敬佩。能將分散在不同典籍中的信息整閤得如此清晰、條理分明,足以見得作者下瞭多少番功夫。我特彆關注瞭書中對於不同文化背景下軍事思想差異的探討,這部分內容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誰贏瞭誰輸瞭”的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文化、技術乃至地理環境對戰爭形態的影響。這種深厚的學術底蘊與流暢的敘事風格完美結閤,使得閱讀體驗既充實又愉悅,完全不是那種冷冰冰的教科書式寫作,更像是一位飽學之士在與你促膝長談,娓娓道來那些塵封的往事。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到位,行雲流水間,曆史的洪流仿佛就在眼前奔騰而過。特彆是那些關於外交博弈和內部權力鬥爭的描寫,絲絲入扣,展現瞭曆史的另一麵。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軍事史著作,但事實證明,作者成功地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鮮活的人物命運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其中對於某些曆史節點的深入剖析,更是提供瞭許多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視角,讓人在閱讀中不斷産生“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感。那些久遠的烽火與硝煙,在作者的筆下仿佛重新煥發瞭生命力,引人入勝,讓人愛不釋手,幾乎是捧著它熬夜讀完的。
評分從裝幀設計到插圖排版,這本書都體現齣一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雖然內容極其厚重,但閱讀起來卻絲毫沒有負擔感。作者在穿插講述不同地區或時段的敘事時,過渡得非常自然流暢,沒有絲毫跳躍感。我喜歡它那種既能從全局把握大勢,又能細緻入微地描繪個體命運的敘事手法。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打開一個新的曆史側麵,總能發現新的趣味點。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它不僅滿足瞭我的曆史求知欲,更在精神層麵給予瞭我極大的迴饋,讓我對那些波瀾壯闊的時代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讀完這本厚厚的曆史畫捲,我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場場驚心動魄的戰役描繪,作者的筆觸如同身臨其境般,將冷兵器時代的殘酷與壯烈展現得淋灕盡緻。無論是麵對兵力懸殊的劣勢,還是在絕境中爆發齣驚人的韌性,那些曆史人物的抉擇和犧牲都讓人深思。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戰略布局和戰術細節的分析,那種層層遞進的邏輯推演,讓即便是對古代戰爭史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領略其中的精妙。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戰績,更是在探討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復雜錶現,讀起來酣暢淋灕,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它對“時代精神”的捕捉能力。作者不僅僅在講述事件,更是在描繪一個特定時期人們的心態和價值觀是如何被戰爭所塑造和扭麯的。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簡化的人物形象,在書中被賦予瞭多維度的復雜性,他們的掙紮、榮譽感和無奈,都顯得格外真實可信。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那個年代的社會結構和民眾生活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曆史不再是書本上的一串冰冷日期,而是活生生的一群人在那個特定時空下的選擇與抗爭。這種人文關懷的融入,極大地提升瞭作品的深度和感染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