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DSP基础理论与工程实现
定价:28.00元
作者:陶风,罗白铃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118045062
字数:368000
页码:2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即DSP的基础理论和DSP的工程实现。在部分中,讲述DSP系统实现的理论基础,即序列、时域离散线性系统和傅里叶交换、Z变换的概念。考虑到快速傅里叶的广泛应用,在这一部分,对此也有讲授。后3章讲述的是滤波器的设计及其误差问题,这些知识很有使用价值。在第二部分中,讲述了DSP系统实现的硬件基础,即DSP的构造,在概述了常用的几种芯片之后,以TMS320C54x为例,较为详细的地分析了现今DSP的结构特点。
本书比较适合通信、微电子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专科生使用,也可供科研人员查阅。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名为《DSP基础理论与工程实现》的书籍,从目录上看,似乎聚焦于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概念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然而,作为一名资深的音频工程师,我更期待看到它能在哪些前沿领域有所突破。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高级音频编解码技术(如更高阶的AAC或Opus的底层实现原理)的深入探讨,而不仅仅是基础的FFT和滤波器的应用。例如,现代语音处理中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在DSP领域的融合,比如如何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实时音频去噪或源分离,这些内容如果能有详尽的数学推导和代码示例,无疑会大大提升这本书的价值。此外,对于超低延迟实时系统的设计,特别是针对嵌入式平台(如FPGA或高性能DSP芯片)的优化技巧,书中是否提供了具体的硬件描述语言(HDL)代码或者汇编级优化指导?如果只是停留在MATLAB/Simulink的仿真层面,那对于真正需要上板调试的工程师来说,帮助会有限。我对它能否涵盖量子计算对未来信号处理算法的潜在影响这类宏大叙事也抱有好奇心,尽管这可能有些超前,但一本真正具有前瞻性的教材,应该能触及这些边界。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软件架构师,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和模块化设计。对于《DSP基础理论与工程实现》这本书,我最想知道的是,在工程实现部分,它推荐使用哪种软件设计范式来构建复杂的信号处理流水线。是传统的面向过程的C语言实现,还是更现代的、基于Actor模型或消息传递的并发架构?书中是否提供了将理论模型(如从Simulink导出的C代码)转换为高度优化的、跨平台(如ARM Cortex-M系列与DSP C6000系列)的通用代码库的最佳实践?我期待看到关于数据结构选择(如环形缓冲区、查找表)如何影响缓存命中率和整体吞吐量的案例分析。如果书中只是提供了零散的代码片段,而缺乏一个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健壮、易于测试和迭代的DSP软件平台的宏观指导,那么这本书在软件工程层面的指导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它未能教会读者如何管理一个复杂的、长期维护的DSP项目。
评分我最近正在研究嵌入式系统中的能效优化。因此,对于《DSP基础理论与工程实现》这本书,我非常关心它在功耗敏感型应用(如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传感器节点)中的相关章节。理想情况下,书中应该有一章专门讨论定点运算与位宽选择对功耗的直接影响。例如,如何通过降低采样率、采用低复杂度算法(如基于FIR的近似滤波器替代IIR)来达成特定的实时性和功耗目标。我希望看到具体的功耗估算模型,以及如何利用DSP处理器的特殊指令集(如SIMD指令)来提高每焦耳的计算量。如果这本书仅仅停留在算法的“正确性”层面,而完全忽略了现代电子工程中至关重要的“效率”与“成本”考量,那么它就错失了与当前工程实践接轨的关键点。它需要展示出如何将理论转化为一个可以在真实世界中低成本、低功耗运行的实用模块。
评分对于我这种偏向于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的读者而言,一本优秀的DSP书籍应当是理论的严谨性与实践的可操作性达到完美平衡的。我特别关注MIMO系统中的预编码与信道估计算法在DSP层面的高效实现。这本书如果能详细阐述这些算法在浮点运算和定点运算之间的切换策略,以及由此带来的精度损失和性能提升之间的权衡,那将是非常宝贵的。我希望看到对高阶调制解调(如256-QAM或更高阶的LDPC/Polar码的解码器结构)在固定点硬件上进行流水线设计和资源分配的详尽案例分析。如果书中只是简单提及这些概念,而没有深入到寄存器分配、指令集选择和资源复用层面的工程细节,那么它充其量只是一本偏向于理论概述的教材,无法满足我们对“工程实现”的期待。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异构计算架构(CPU+GPU+DSP)下,如何划分任务并实现高效通信的经验分享,这才是当下通信工程的主流挑战。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数学物理背景出发,我对信号的非线性分析和随机过程的理论深度非常敏感。我希望《DSP基础理论与工程实现》能够提供比标准教科书更深刻的视角,比如在非平稳信号处理(如地震波、心电图分析)中如何运用小波变换、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等工具,并且在工程实现中,这些复杂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如何被有效控制。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涉及高斯马尔可夫过程在现代滤波理论(如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无迹卡尔曼滤波UKF)中的应用和稳定性分析。如果这些内容只是蜻蜓点水,而将大量篇幅用于基础的Z变换和傅里叶级数展开,那么这本书对于希望深耕算法核心的读者来说,就显得有些“头重脚轻”了。工程实现环节,我更看重数值稳定性问题的探讨,例如在大动态范围输入下,如何设计饱和逻辑或溢出保护机制,而不是简单地假设所有计算都在理想范围内进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