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CMOS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
定价:33.00元
售价:23.1元,便宜9.9元,折扣70
作者:杜杯昌,肖怀宝,黄玲玲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118046458
字数:
页码:2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CMOS集成电路的工艺;CMOS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组成单元MCOS器件;CMOS模拟集成电路中的各种电路模块:基本放大器、恒流源电路、差分放大器;集成电路的应用:包括运算放大器、开关电流技术、集成电压比较器、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电路以及相乘器等;后介绍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相关知识。书中配备了大量的PSpice仿真分析。
本书作为CMOS模拟集成电路的教材,可供工科电子通信类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组织结构清晰得如同精心绘制的电路图,逻辑链条环环相扣,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工程实践经验。我发现自己尤其受益于它对设计流程的描述。它不仅仅是一本“是什么”的书,更是一本“怎么做”的指南。书中用了一个完整的例子——一个二阶低通滤波器——贯穿了从需求定义、规格分解、器件选型、电路拓扑选择到最终版图考虑的全过程。这个流程展示了如何平衡增益带宽积、噪声、功耗和芯片面积之间的复杂矛盾。例如,在版图部分,作者简要但准确地提及了寄生电容、互连电阻对高频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匹配和对称性来降低共模噪声,这些都是理论书常被忽略的实践细节。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我正在做的项目,思考书中提供的方法是否能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这种即学即用的代入感,是很多偏学术的教材所不具备的。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堪称一流,纸张厚实,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包含大量波形图和晶体管结构示意图的章节,也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数字电路部分的内容。作者对CMOS反相器、基本的逻辑门(NAND, NOR)的动态特性和静态功耗的分析非常到位。他不仅讲解了理想状态下的行为,更深入探讨了工艺参数(如$V_{DD}$的变化、$eta$比值的调整)对这些特性的实际影响。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CMOS传输门和锁存器设计的章节,那里详细对比了不同结构在速度、功耗和噪声容忍度上的权衡取舍,这一点对于理解现代SoC设计中的时序约束至关重要。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设计流程,在仿真软件中复现了几个简单的静态随机存储单元(SRAM Cell),结果与书中的预测值高度吻合,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该书方法论的信任。对于希望从电路层面理解数字系统设计瓶颈的工程师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提高自己在高频射频前端电路设计方面的能力,这本书在模拟集成电路的高级主题上确实展现了深厚的功力。尤其是关于噪声分析和匹配技术的那几章,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作者将热噪声、闪烁噪声的理论模型与实际电路中的影响(如输入级偏置电流对闪烁噪声的影响)结合得非常自然。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对运放频率补偿的讲解,从Miller补偿到Cascode补偿,再到更复杂的双极点零点补偿,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相频特性和相位裕度的关系。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一个看似简单的反馈结构需要如此精妙的补偿设计。书中穿插了许多实际电路的简化模型,比如OTA(运算跨导放大器)的结构分解,这些分解使得原本复杂的闭环系统分析变得可以逐层攻克。这本书的深度足够让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进行知识升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基础概念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黑白灰的主色调搭配上烫金的书名,显得非常专业和有质感。我是在寻找一本深入理解模拟电路基础知识的教材时偶然发现它的。首先,我对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系统性地梳理从器件到系统”的思路非常欣赏。书中对MOS管的物理结构和电学特性的阐述细致入微,从载流子输运到沟道电荷模型,层层递进,丝毫没有跳跃感。特别是关于亚阈值区的导电机制和短沟道效应的分析,图表清晰,数学推导严谨,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较好地把握核心概念。书中的例题设计也非常巧妙,很多都是结合了实际工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比如跨导、输出电阻的计算,以及简单的放大器级联分析,这对于我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非常有帮助。虽然有些地方的公式推导略显繁复,但作者总是会在关键步骤给出详尽的解释,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枯燥的记忆。整体来看,这本书为我构建起了一个坚实的CMOS电路理论基础,是案头常备的工具书。
评分从排版和内容的广度来看,这本书给我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扎实感,它似乎想将CMOS设计领域内所有关键知识点都囊括进来。我比较关注的是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性(EMC)这方面的内容。通常教材对这些话题一带而过,但这本书专门开辟了章节来讨论ESD保护电路的设计原理,包括钳位二极管、 রোধ-电容网络在不同输入端的应用。同时,对于闩锁(Latch-up)现象的机理分析及其在Layout阶段的规避措施,也有详尽的图例说明,这对于跨入先进制程的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低压差、低功耗设计(LDO和Bandgap参考源)的介绍也相当全面,尤其是对温度漂移的补偿策略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这本书的特点是,它不仅教你如何让电路“工作”,更教你如何让电路在各种极端工况下依然“健壮”地工作,这正是从“能用”到“好用”的关键跨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