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空战联队:德国空军第52战斗机联队史 冯涛 台海出版社

强空战联队:德国空军第52战斗机联队史 冯涛 台海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涛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史
  • 德国空军
  • 战斗机联队
  • 军事历史
  • 航空史
  • 冯涛
  • 台海出版社
  • 强空战联队
  • 第52战斗机联队
  • 空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河北省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3324
商品编码:2973421244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强空战联队:德国空军第52战斗机联队史

定价:89.80元

作者:冯涛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68133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德国空军的第52战斗机联队(JG 52)在二战中总共击落了超过10000架敌机,这个纪录在军事航空史上无出其右,头号空战*牌埃里希· 哈特曼也一直在该联队服役。但由于该联队三分之二的战斗都发生在东线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区域,人们对这支*强空战联队的了解也相对较少。本书将为读者们揭开这层面纱,一览空战*牌们的风采。

内容提要


本书讲述了德国空军第52战斗机联队(JG 52)成立以及战斗的经过。本书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及详实的历史资料为读者重现了该联队那些*牌飞行员的历史。从初出茅庐到西欧战役,从不列颠空战到巴巴罗萨行动,展现了JG-52崛起的过程。从1943年的苦战到1945年奥德河畔的离歌,又呈现JG 52逐渐衰败的历史。

目录


前言
初出茅庐
静坐西欧
西欧攻势
不列颠空战
出师未捷
蹈火不列颠
西线1941
南进
“巴巴罗萨”的利剑
砺剑直击
黑海上空的鹰
深入乌克兰
“台风”惊魂
第3大队的1941年冬天
1942年蓝色主旋律
报喜迎春
“猎鸨”行动
黑色6月
“蓝色”行动
挺进高加索
斯大林格勒特遣队
初出茅庐的王者
曲终
1943年苦战
库班空战
格里斯拉夫斯基的忠告

乐极生悲
“堡垒”空战
撤离库班
3(斯洛伐克)中队
5(克罗地亚)中队
勇攀8000架“高峰”
1944年在撤退中加冕
终战乌克兰
告别克里米亚
重返罗马尼亚
东线加冕
传奇归来
转战东普鲁士
匈牙利
1945年传奇谢幕
奥德河畔之离歌
传奇终结
附录 第52战斗机联队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名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冯涛,1986年生于江西广丰,2007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自2007年起成为军事刊物专职德文翻译,2009年起担任编辑,从事德国军事历史题材翻译、编辑工作长达8年,翻译、编辑并编写了大量相关文章,著有《反攻欧陆:1944-1945年西北欧战区英国陆军总览》,合编著有《意大利空战1943-1945:欧洲软肋上空的殊死争夺》《二战德国陆军97突击炮营战史:第653重装甲歼击营前身部队的作战历程》。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另一本可能存在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强空战联队:德国空军第52战斗机联队史 冯涛 台海出版社》中的任何信息。 --- 图书名称: 苍穹之弦:二十世纪中叶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的发展与转型(1945-1970) 作者: 阿瑟·詹金斯 (Arthur Jenkins) 出版社: 墨菲与格雷出版公司 (Murphy & Gray Press) 出版年份: 2022年 图书类型: 军事历史、航空史、海军战略研究 字数: 约1500字 --- 内容简介 《苍穹之弦:二十世纪中叶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的发展与转型(1945-1970)》是一部深度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Fleet Air Arm, FAA)在剧烈变动的全球政治、技术革新以及国家战略调整背景下面临的挑战、适应与最终转型的权威著作。本书聚焦于一个关键的二十五年时期,即从二战结束的初期阴影到喷气时代完全成熟的过渡阶段,旨在揭示FAA如何在新兴的航母技术、导弹战争的威胁以及冷战格局下,重新定义其角色与能力。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二战后的FAA并非一成不变地继承了战时的辉煌,而是在资源受限、技术迭代迅猛的背景下,经历了一场痛苦而深刻的内部革命。作者詹金斯通过详尽的档案挖掘和对亲历者的口述历史访谈,细致描绘了这场转型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第一部分:战后重构与“雾中航母” (1945-1954) 战争的结束并未带来长久的和平,反而催生了对海军航空力量在新型冲突中作用的深刻反思。本部分详述了FAA如何从一支主要依赖螺旋桨飞机执行对海攻击和舰队防空力量,逐步过渡到接纳第一代喷气式舰载机。重点分析了“光辉”级(Light Fleet)航母的服役情况,及其在印度洋、地中海等地的早期部署策略。詹金斯特别关注了朝鲜战争对FAA技术发展和人员训练的实际影响,这些经验如何暴露了现有舰载机(如“梭鱼”和“海怒”早期型号)在面对喷气式对手时的性能短板,从而推动了对更先进动力和航电设备的需求。书中也探讨了与美国海军在舰载技术标准上的差异与协调过程。 第二部分:技术奇点与战略迷茫 (1955-1962) 此阶段是本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标志着英国海军航空力量迎来了其技术上的顶峰,同时也遭遇了战略上的重大迷失。随着“皇家方舟”级(Eagle-class)和“光辉”级航母的现代化改造完成,以及“剑鱼”(Sea Vixen)和“幽灵”(Gannet)等标志性飞机的服役,FAA在雷达、电子对抗和远程截击能力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这一技术进步却与英国国防战略的重大转变——特别是“1957年白皮书”的影响——产生了剧烈冲突。作者深入剖析了对地对空导弹(如“军旗”)的引入,如何使得固定翼舰载战斗机的前景变得黯淡。书中详细记录了航母航空联队成员面对“航母是否过时”的普遍焦虑,以及高级军官在不同技术路线(固定翼 vs. 直升机 vs. 导弹)之间摇摆不定的决策过程。 第三部分:垂直革命与角色的重塑 (1963-1970) 冷战的持续和苏伊士危机的余波,迫使英国再次审视其全球军事部署能力。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FAA在“垂直起降”(VTOL)技术上的大胆押注,即“海盗”(Sea Harrier)的前身——Hawker Siddeley P.1127/Kestrel的舰载试验。尽管“海盗”的全面服役要到七十年代,但其技术基础和早期研究严重影响了六十年代末的资源分配。同时,本书也强调了反潜战(ASW)在FAA新战略中的核心地位。随着“无畏”级(Invincible-class)小型航母(尽管在本书时间范围内尚未服役,但其概念已在酝酿)的设想出现,直升机中队和固定翼攻击机之间的权力平衡发生了倾斜。作者详细分析了攻击机中队(如800、801中队)的解散与重组,以及他们在地中海和远东地区执行的非典型任务,如何为未来的“小型航母概念”奠定了操作基础。 研究方法与特色 詹金斯的研究摒弃了传统的英雄叙事,而是采用了基于系统论和组织行为学的视角。本书大量引用了英国国家档案馆(TNA)中解密的外交与联邦事务部档案、国防部内部备忘录,以及皇家海军航空兵协会的私人收藏。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它不仅关注了“飞得多快”或“武器多先进”,更关注了在有限的预算下,组织文化如何适应技术鸿沟,以及海军航空兵如何在一个越来越重视陆基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国家机器中,为自己的生存和延续而进行的持续的政治斗争。 《苍穹之弦》是理解二战后英国海军战略收缩、技术采纳的困境以及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战略投射平台的复杂演变过程的不可或缺的参考书。它为军事史学家、航空工程师以及对冷战时期英国外交政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幅清晰而充满张力的历史画卷。

用户评价

评分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所传达出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情感内核,那是一种混合了坚韧、责任感以及对战友之间深厚情谊的复杂情绪。作者虽然聚焦于军事行动,但对于“人”的刻画从未缺失。那些年轻的飞行员,他们面对死亡的恐惧、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在极端压力下依然保持的职业操守,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对人性光辉的捕捉,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军事传记范畴,具有了更广泛的普适价值。它让我思考,在最严酷的环境下,人类的意志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合上书本时,心中涌起的不是简单的悲壮,而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力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沉思,回味无穷。

评分

作为一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经常会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但坦率地说,很多作品在历史考据的严谨性上总让我觉得有所欠缺。然而,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书中引用的资料来源似乎非常广泛且可靠,很多细节的交叉验证都体现了作者下了苦功的痕迹。比如,对于某些关键战役的描述,不仅有我方视角,还融入了对手的记录,使得整个事件的呈现更加立体和客观。这种近乎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对于那些追求深度和准确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知识基础,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去思考作者是如何找到这些资料的,那种探究历史真相的乐趣,不亚于阅读故事本身。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平实,没有太多煽情的笔墨,却在冷静的叙述中蕴含着强大的力量。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细节的还原,对于那些战术部署、天气对作战的影响,以及飞行员日常的琐碎描写,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交织时的那种克制。它不是单纯地堆砌战绩,而是深入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去描绘一个群体的挣扎与荣耀。读完第一章,我就感觉到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那种紧张感和使命感是难以言喻的。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很好,时而紧凑激烈,时而又缓缓沉思,使得整个阅读过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引人注目,那种略带陈旧感的字体搭配上充满动感的战机剪影,立刻把我拉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是在偶然的机会下翻到这本书的,当时就被封面上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所吸引。内页的排版也很有考究,文字和图片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尤其是那些老照片,虽然像素不高,但那种真实感扑面而来,仿佛能透过照片听到引擎的轰鸣声。装帧质量也很扎实,纸张的质感很棒,拿在手里分量十足,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对于一个对军事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光是翻阅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述历史的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值得收藏。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流水账式编年体,而是通过主题式的章节划分,将联队的历史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每一次场景的转换,都像是给读者换了一个不同的观察角度,有的是从地面指挥部的视角,有的是从后勤保障的角度,还有相当大篇幅聚焦于一线飞行员的训练与生活。这种多维度的叙事策略,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军事史变得生动起来。尤其是在描述技术革新对作战效率带来的影响时,作者的分析深入浅出,即便是对航空技术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历史,而是在“参与”一段历史的构建过程,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对接下来内容的期待,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