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你这辈子到底能不能瘦一回!!
: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申思,郑羽明 绘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533035969
字数:
页码:13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558kg
推荐“享瘦”阅读:10分钟瘦腿美腿:超完美水润纤腿养成术。7日瑜伽强效减肥:7天摆脱肥胖,天天“享瘦”的瑜伽瘦身法。 申思所著,郑羽明手绘的《你这辈子到底能不能瘦一回》作者现身说法,讲述二十天瘦十斤的减肥心酸血泪史。每个胖子都是潜力股,但每个潜力股都是有时限的,这一点你又知不知道?你很想吃吗?问问自己是胃想吃,还是心想吃。
炸鸡就是吃不够吗?饮料一天不喝就觉得会死吗?白开水就那么没味道吗?晚上睡前还要吃泡面吗?这些东西对你来说不仅仅是垃圾食品,而是像毒药一样腐蚀着你的身体和内心世界!!!!!你现在是个死胖子,以后也是个死胖子!!!现在连墓地都涨价了,你死了以后和别人挤在一起大家都嫌弃你!
我之前尝试过好几种极端的饮食法,效果是快,但副作用更大,每次体重下来,精神状态也跟着掉下来了,变得易怒又疲惫。这本书最宝贵的贡献,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瘦”的定义。作者花了很大篇幅去论证,真正的健康瘦,是伴随着精力提升和情绪稳定的。书中提到的一些“营养密度”的概念,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更少的食物量,摄入更丰富的能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卡路里数字的减少。比如,她详细对比了早餐吃一碗白粥和吃一碗燕麦加坚果的区别,不仅仅是饱腹感,更是对上午工作专注度的影响。这种从“外形驱动”到“功能驱动”的思维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深刻的启示。它让我开始重视自己的身体感受,而不是仅仅盯着镜子里的数字。这本书不是速效药,它更像是一本生活使用说明书,教你如何把“变瘦”这件事,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个痛苦的修行过程。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的减肥书籍大多充斥着各种“禁忌”和“必须”,读起来压力山大,让人总感觉自己随时可能“破功”。然而,这本书的基调却充满了宽容和理解。它不追求完美,它强调的是“持续性”和“微小的进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后半部分分享的那些“反向操作”,比如如何有意识地奖励自己(非食物奖励),以及如何利用休息日来“恢复”而不是“放纵”。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一直认为休息日就是大吃特吃的机会,结果反而让身体的水分和体重都反弹了。这本书教会了我,身体的恢复和调整与训练本身同等重要。它没有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一套可持续的、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减重生态系统”。读完之后,我不再是那种一两斤的增减就全盘否定自己的“战士”,而是一个更懂得自我平衡的“长期主义者”。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相当用心,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而是留白得当,关键信息点都有加粗和总结,非常适合我这种容易分心、喜欢速读的人。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对“心理韧性”的探讨。她用了一个我从未听过的词汇来形容减肥路上的反复挫折——“记忆回路的惯性”。她解释说,我们的大脑习惯了高糖高脂的即时满足,想要改变这种回路,需要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断舍离”,而是反复、有意识地植入新的神经通路。书中提供的“每日微习惯打卡表”简直是神器,它关注的不是你吃了什么,而是你有没有做到“喝够一杯水”或“站起来拉伸五分钟”这种极小的事情。这种由内而外的、从基础习惯重建的逻辑,让我觉得这次的改变是建立在坚实的地基之上的,而不是空中楼阁。感觉就像得到了一个专业的行为心理学导师的私人辅导。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瞬间,我就被它那种直截了当的标题风格吸引住了——没错,这正是我内心深处想对自己喊出的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文字像溪水一样自然,但观点却锋利无比,直指当代人减肥的几大误区。我发现作者非常善于用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生理概念,比如她将新陈代谢比作一个需要持续维护的“小炉子”,而不是一个可以被瞬间点燃的“大火堆”,这个比喻让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那些极端的节食法总会失败。更让我觉得实用的是,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常见运动形式的“效率对比图”,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图表,而是配有作者的亲身体验,比如她是如何在搬家后发现爬楼梯比跑步机更适合自己,既节省了时间又兼顾了日常活动。我以前总是盲目跟风去办健身卡,结果办了就吃灰,这本书帮我理清了思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运动,而不是最“热门”的运动。对于像我这样时间零碎的上班族来说,这简直是救命稻草。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花了很长时间在各种减肥论坛和社交媒体上搜寻“有效方法”,结果往往是充满不切实际的承诺和令人望而却步的极端口碑。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跟你聊家常,分享她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出来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谈论“平台期”时的那种坦诚,她没有回避这个让人沮丧的过程,而是提供了许多心理调适的小技巧,比如如何重新设定目标,或者干脆给自己放个小假,而不是一味地强迫自己。读到其中关于“情绪化进食”的那一章时,我简直想流泪,因为作者精准地描述了我内心深处对食物的依赖和愧疚感。她没有指责,而是引导我去探索背后的原因,让我意识到这不只是意志力薄弱的问题,而是一种需要被理解和重塑的行为模式。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了一个“完美食谱”,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自己身体和饮食关系的新视角,让我感觉终于有人懂我的挣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