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森·D.施密特著郭汝海、郑长彬、曹立华译的 《光波传输数值仿真(精)》这本专著系统介绍了光波 传输的基础理论、离散采样方法、基于MATLAB平台的 编码实例以及具体的应用场合,对于从事光学系统设 计,特别是激光系统设计的科研人员具有**的参考 价值。
第1章 标量衍射理论基本原理
1.1 经典电动力学基础
1.1.1 电场和磁场的源
1.1.2 电和磁场
1.2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简单行波解
1.2.1 获得波动方程
1.2.2 简单行波场
1.3 标量衍射理论
1.4 习题
第2章 数字傅里叶变换
2.1 数字傅里叶变换基本原理
2.1.1 傅里叶变换:从解析到数值
2.1.2 傅里叶逆变换:从解析到数值
2.1.3 在软件中运行分立傅里叶变换
2.2 采样纯频率函数
2.3 分立和连续傅里叶变换的对比
2.4 分立化的混淆效应
2.5 信号变换的3个研究实例
2.5.1 sinec信号
2.5.2 高斯信号
2.5.3 带二次方相位的高斯信号
2.6 二维分立傅里叶变换
2.7 习题
第3章 使用傅里叶变换的简单运算
3.1 卷积
3.2 相关
3.3 结构函数
3.4 微分
3.5 习题
第4章 夫琅和费衍射与透镜
4.1 夫琅和费衍射
4.2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属性
4.2.1 紧靠透镜物体
4.2.2 镜前物体
4.2.3 镜后物体
4.3 习题
第5章 成像系统和像差
5.1 像差
5.1.1 赛德尔像差
5.1.2 泽尔尼克圆多项式
5.2 成像系统的脉冲响应和传递函数
5.2.1 相干成像
5.2.2 非相干成像
5.2.3 斯特列尔比
5.3 习题
第6章 真空菲涅耳衍射
6.1 不同形式的菲涅耳衍射积分
6.2 算子符号
6.3 菲涅耳积分运算
6.3.1 一步传播
这本书的整体气质非常沉稳、专业,丝毫没有那种为了追求新颖而堆砌热词的浮躁感。它更像是一部经典教材的现代升级版,在保留了光波物理的精髓之后,用当代最先进的数值方法进行了严谨的重构和验证。我个人对其中关于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在复杂波导结构仿真中的应用描述印象深刻,作者似乎并未满足于标准的矩形网格划分,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更精细的网格策略来精确捕捉高频电磁场的动态行为。这种对计算细节的执着追求,正是衡量一本优秀仿真专著的关键标准。翻阅全书,能感受到一种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对工程需求的深刻理解,它不光告诉你“是什么”,更关键的是教会你“如何算”和“为什么这么算”。对于追求技术深度和严谨性的专业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极高的阅读价值和长期的参考意义。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几章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对“数值仿真”这一核心概念的贯彻得非常彻底和到位。它没有回避复杂数学模型的求解难题,而是直面了这些挑战,并提供了清晰的、可操作的仿真策略。比如,在处理非线性效应时,作者似乎采用了非常精妙的算法来平衡计算效率与结果精度,这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算法推导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又不失生动的笔触,使得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傅里叶变换、有限差分方法等能够被相对容易地消化吸收。书中的图表和仿真结果展示也极具说服力,数据可视化做得非常出色,直观地展示了理论预测与仿真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对于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期待能尽快将书中的部分方法应用到我正在进行的一个高带宽光互连项目上,相信它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算法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不至于让人感觉过于仓促或拖沓。它似乎遵循着“先建立框架,再填充细节”的逻辑主线,这种结构设计对于理解复杂系统非常有帮助。在讲解诸如偏振模色散(PMD)或非线性克尔效应这类经典问题时,作者的处理方式显得既尊重传统理论,又融入了现代仿真的新视角,这使得内容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面向未来的前瞻性。我注意到书中对特定仿真软件或编程语言的依赖性似乎不高,更多强调的是背后的数学原理和数值方法本身,这无疑大大提升了本书的通用性和生命力,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用不同的工具来实现这些模型。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注重“内功心法”的著作,它教你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而非仅仅提供一套现成的“工具箱”。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光通信领域摸爬滚打的工程师,我经常需要在不同厂商的技术文档和学术论文中寻找解决方案,往往因为缺乏一个统一、系统的参考而感到头疼。这本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理论的集合,更像是一部融合了大量实践经验的“兵法”。尤其是在讨论系统级性能评估的章节,作者对噪声源的建模和误差的累积分析非常细致入微,这在构建一个稳定可靠的传输系统时是至关重要的。书中对一些边缘案例的处理也显示出作者的用心良苦,比如在超高功率密度下的多模耦合问题,这类在标准教材中常常被一笔带过的内容,在这里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和数值模拟的验证。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使它完全有资格成为光波传输领域工作者的案头必备参考书之一,随时可以翻阅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疑难杂症。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相当不错,拿到手里很有分量感,纸张的选择也比较考究,阅读体验上乘。虽然我还没完全深入到技术细节中,但从目录和前言来看,作者显然对光波传输的理论基础有着非常扎实的掌握。它似乎不仅仅停留在公式的罗列,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新型传输介质的章节,这在当前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同类书籍往往过于偏重某一特定频段或应用场景,而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涵盖了从基础电磁场理论到复杂光纤/自由空间信道建模的全过程。对于初入该领域的研究生来说,它可能是一个极佳的入门向导,而对于资深工程师而言,其中深入的数值方法和算法实现细节,想必也能提供不少新的启发和参考价值。整体而言,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厚重感让人对其内容质量抱有很高的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