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音频基础
定价: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安栋,杨杰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806926253
字数:
页码:1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数字音频基础》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包括:MIDI基本理论,声学与心理声学,数字音频,音响的系统构成。书后附录GM音色表、MIDI控制码列表、术语汇总以及《数字音频基础》涉及的主要软件与硬件开发商网站及简介。适合作为高校影视后期制作教材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安栋,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电子音乐没计及录音艺术方向硕士生导师,音乐工程系副主任,中国流行音乐协会理事。曾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作曲、音乐剧《弘一法师》作曲、大型原生态歌舞剧《羌风》作曲、2010上海世博开园主题歌作曲、2010首届中国“达人秀”音乐总监、上海世界特奥会主题歌专辑音乐总监、YAMAHA中国音色媒体数据库制作总监。影视音乐代表作品:电影《东京审判》、《西风烈》、《做头》、《停车》等,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保密局的枪声》等;游戏配乐:盛大网游《星辰变》、EPIC《全球使命》。1999年与瑞典、美国音乐家共同创建了“千喜乐”网络作曲活动,并担任中方的音乐总监;2003年应邀赴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交流并作“东方电影音乐语言”的系列讲座;同年赴法国里昂国家电子音乐中心交流;2007年为“东方大讲坛”作专题讲座“当代音乐的制作”;2009作为艺术总监,发起了首届数字音频大赛这项国际赛事与研讨会,具有很高的专业性与学术价值;2010年,发起举办了中国“数字音乐生验秀”,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杨杰,维塔士软件(Virtuos Games)音频设计研发总监。在游戏音效制作和游戏作曲行业已工作了15年多。是上海育碧UbiSoft)中国公司批音频专家之一,2004年创立上海胜有声(Besides oundProduction)工作室。胜有声是中国家专业于视频游戏音频制作的服务提供商,为国际和国内大的游戏发行商制作了无数的电脑和主机游戏,后于2009年被游戏外包的领军者维塔士电脑软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冒险,从我翻开第一页开始,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知识的海洋给淹没了。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没想到作者的叙述方式充满了生动的比喻和巧妙的类比,让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清晰可见。比如,它对信号处理流程的讲解,简直就像是在厨房里一步步教你制作一道复杂的菜肴,每一步都井井有条,而且还会提前告诉你每种“食材”(参数)对最后“口感”(音质)的影响。我特别欣赏它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平衡,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公式上的书,而是会告诉你,当你调整这个滤波器系数时,声波在你的耳机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声音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不再是单纯的“听音乐”,而是能够“解析音乐”了。尤其对于那些想从根本上理解音频编解码器工作原理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宝藏,它拆解了那些行业黑话,把复杂的内部结构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展示出来,直到你看到核心的那部分。
评分老实说,当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抱着一种怀疑态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这个领域的书籍汗牛充栋,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少之又少。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感知”与“物理”之间关系的深刻探讨。它没有一味地炫耀复杂的数学工具,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讨论人类听觉系统的局限性和我们如何“误解”声音的。这种以人为本的视角,让我对很多行业标准产生了新的敬畏——原来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采样率和位深,都是为了适应我们耳朵的“小脾气”而妥协出来的结果。书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心理声学的分析,简直是神来之笔,它让你开始思考,一个完美的数字信号和一个听起来“舒服”的模拟信号之间,究竟哪个更重要?这已经超越了纯粹的技术讨论,进入了艺术和科学的交界地带。读完后,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加挑剔的耳朵去审视我平时听的那些高保真录音,发现了很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和“伪装”。
评分我必须坦诚地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不低,它对读者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一旦你跨过了最初的陡坡,你会发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它摒弃了那种“为了简化而牺牲准确性”的软弱做法,而是选择了直面复杂性,并且用一种近乎优雅的方式来驯服这些复杂性。我个人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对“量化误差”的细致剖析,很多其他书籍只是简单地提一下“失真”,但这本书却详细分析了不同量化策略在不同信号类型下的具体表现和听感差异,甚至讨论了抖动(Jitter)对系统性能的系统性影响。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精确性的不妥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对完美音质的极致追求。这本书就像一把精密的瑞士军刀,每一个工具都锋利且功能明确,是那些不满足于“能用”而是追求“最好”的音频工程师和发烧友的终极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精妙,它采用了“由表及里”的渐进式教学法。一开始,它会用非常直观的图示和简洁的语言,快速建立起一个宏观的认知框架,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整个音频处理链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紧接着,它才开始深入挖掘每个环节的底层逻辑。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不同格式转换时的那种“侦探”般的推理过程——它会先提出一个问题(比如,为什么压缩总会带来信息损失?),然后引导你一步步寻找证据,直到水落石出。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求知欲,让我愿意主动去探索那些原本令人生畏的数学推导。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教你如何拆解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对于那些希望未来能深入到硬件设计或编写驱动程序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且不可动摇的理论基石。
评分这是一本极具前瞻性的著作,它不仅扎实地回顾了数字音频领域的经典理论,更重要的是,它勇敢地触及了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挑战。书中对新兴的音频渲染技术和空间音频处理的讨论,远超出了我预期的深度。作者似乎对这个领域有着极深的热情和敏锐的洞察力,他没有满足于介绍现状,而是不断地抛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比如在量子计算普及后,我们现有的编码模型将如何被颠覆?这种对未来科技伦理和技术演进的思辨,让这本书的价值立刻提升了一个档次。它不再是教科书,更像是一份行业前沿的“宣言”。对于身处这个行业,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库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必备的“年度回顾与前瞻指南”。我合上书的时候,感觉自己仿佛刚刚参加了一场顶尖的行业峰会,充满了对下一步行动的清晰规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