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缘起
章 文殊师利菩萨
第二章 普贤菩萨
第三章 普眼菩萨
第四章 金刚藏菩萨
第五章 弥勒菩萨
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萨
第八章 辨音菩萨
第九章 净诸业障菩萨
第十章 普觉菩萨
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
第十二章 贤善首菩萨
内容简介
《圆觉经略说》是南怀瑾于1983年在台北十方书院讲述《圆觉经》的记录,出版前曾陆续在《十方》杂志连载,获得广大读者们的热烈回响。《圆觉经》是了义经,是可以彻底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且经文文字优美。南怀瑾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初学者而言,可作为学佛入门读物;对有心习禅和参研佛法者而言,亦有助益。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对于一些人来说,佛学经典可能显得遥不可及,但《圆觉经略说》这样一本由南怀瑾先生讲述的书,却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我这样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经典,不仅仅是历史的遗存,更应该是能够照亮当下心灵的灯塔。南怀瑾先生的讲解,据我所知,总是能够将深奥的哲学和宗教义理,用生动、形象、充满智慧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普通读者也能有所领悟。我尤其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圆觉经》中的“圆觉”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它在佛教修行中的地位,以及它所蕴含的关于宇宙人生本质的洞见。我希望通过南怀瑾先生的解读,能够了解《圆觉经》是如何解释众生的烦恼和痛苦的来源,以及如何通过修行证悟“圆觉”境界,从而获得内心的解脱和真正的自由。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佛学讲解,更是一次深入探寻中国传统智慧的旅程。
评分我一直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籍,应该能够跨越时代,与读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圆觉经略说》,以南怀瑾先生的讲述形式,让我对这部佛学经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虽然不是佛教的信徒,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和宗教思想一直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和尊重。南怀瑾先生的讲解,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经文的字面解读,更是对其中蕴含的深邃智慧的挖掘和升华。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圆觉经》中关于“圆觉”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比如它如何看待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我们又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同时,我也对书中如何阐述“觉”与“迷”的关系,以及众生如何从“迷”走向“觉”的过程充满了期待。我相信,通过南怀瑾先生的阐释,这部古老的佛经能够以一种更加鲜活、贴近现代人的方式呈现出来,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提供一份清净的智慧。
评分初次接触佛学,被《圆觉经》的标题所吸引,总觉得“圆觉”二字蕴含着一种深邃的智慧,似乎能点亮迷茫的心。这本《圆觉经略说》以南怀瑾先生的讲述为载体,对于我这样初入门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窗口。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跨越时代、影响深远的经典。南怀瑾先生的讲解,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佛经的解释,更是将深奥的佛理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化繁为简,让古老的智慧重新焕发生机。我尤其期待他如何将《圆觉经》中关于“圆觉”本心的概念,与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等思想进行贯通,探寻不同哲学流派的共性与差异,从而构建一个更完整的中国哲学思想体系。同时,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深入了解《圆觉经》的核心思想,例如关于“幻”、“妄”、“真”的辨析,以及如何通过修行证悟“圆觉”的境界。对于现代人来说,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觉醒,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圆觉经略说》是否能提供一些启示,也令我充满期待。
评分对于我来说,选择一本国学经典书籍,首先看重的是其思想的深度和解读的独特性。《圆觉经略说》,由南怀瑾先生讲述,本身就自带一种权威性和吸引力。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哲学和宗教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认为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理解中国文化脉络的关键。特别是《圆觉经》,其“圆觉”之名就暗示着一种圆满、究竟的觉悟境界,这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南怀瑾先生的讲解,据我了解,以其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风格著称,他善于将高深的佛学义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体悟真理。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理解《圆觉经》的核心思想,例如其中关于“如来藏”、“清净心”等概念的阐释,以及如何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来认识我们自身的本性。此外,我更关注的是,南怀瑾先生如何将《圆觉经》的智慧,与当下社会的人们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相连接,提供一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思考。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国学经典,不在于其年代的久远,而在于其思想的穿透力,以及对当下人心的触动。《圆觉经略说》,借由南怀瑾先生的口述,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圆觉经”。我并非佛教徒,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之光始终抱有敬意。南怀瑾先生的学识渊博,他能够旁征博引,将《圆觉经》的义理与中国历代哲学、文学、甚至民间传说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讲解风格。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他如何处理《圆觉经》中那些看似玄妙的语汇,比如“迷”、“悟”、“圆觉”、“菩提”等等,能否用现代人的语言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它们。我知道《圆觉经》在佛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探讨了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以及众生如何从迷失中觉醒。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圆觉”这一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它在佛教修行中的意义,以及它所蕴含的超越一切二元对立的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佛学经文的讲解,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古圣先贤对话,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