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9787512509771

论语 978751250977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白化文,特邀顾问,尹小林 著
图书标签:
  • 儒家经典
  • 国学
  • 论语
  • 孔子
  • 思想
  • 文化
  • 历史
  • 经典
  • 先秦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ISBN:9787512509771
商品编码:2976444974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论语 作者 白化文,特邀顾问,尹小林
定价 29.00元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ISBN 9787512509771 出版日期 2018-03-01
字数 页码 144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 href='#' target='_blank'>春秋时 href='#' target='_blank'>思想家兼 href='#' target='_blank'>教育家 href='#' target='_blank'>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 href='#' target='_blank'>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一共20卷。论语以记言为主,因其对话众多,而着重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言论。


   作者简介

主编:尹小林

n

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学网总裁。

n

参与了《儒藏》《中华大典》等大型古籍整理项目。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鞍山师范大学、台湾大学等单位合作,先后研制开发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电子史料库》《中国历代诗歌数据库》《中国建筑史史料库》《宋会要辑稿》《段注说文解字全文检索系统》《中国历代笔记》《中国历代小说》《宋辽夏金元史数据库》等一批古籍全文检索软件。

n



   目录

学而

n

为政第二

n

八佾第三

n

里仁第四

n

公冶长第五

n

雍也第六

n

述而第七

n

泰伯第八

n

子罕第九

n

乡党第十

n

先进第十一

n

颜渊第十二

n

子路第十三

n

宪问第十四

n

卫灵公第十五

n

季氏第十六

n

阳货第十七

n

微子第十八

n

子张第十九

n

尧曰第二十

n



   编辑推荐

1. 尊重原著,倡导正读经典:

n

所谓经典者,历代传世之楷模。故古人注疏,恪守“注不驳经,疏不破注”之原则,致使我们今日仍可阅读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人作品,此间非是保守,而是操守!追求“一字千金”,百位专家精心点校,力求展现古籍原貌,杜绝舛误疏漏。好立新义,乱名改作,非徒无益,实则有害。此亦即“正读”之意。

n

2. 精编细选,务去陈言:

n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论及儒家经典时说:“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古人尚且如此,今人习国学更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精选是为了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以期一以当十之效。

n

3.学术顾问名单,每一本书都有相关领域的专家把关;

n

4.版式设计任意可选:

n

多种格式自动排版,疑难僻字一次补齐,目录索引自动生成,比较简单易操作。

n

5.“中国红”珍藏品牌,品相精美:

n

全套丛书邀请知名设计师倾心打造“中国红”,唱响品牌优势,100种国学经典一旦推出上市,对市场形成覆盖,占据国学热爱者的市场。

n

6.名人推荐:

n

《论语》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南怀瑾

n

n

学术顾问团:

n

白化文 卞孝萱 曹先擢 戴 逸 董治安

n

方立天 冯其庸 傅熹年 傅璇琮 何兹全

n

黄天骥霍松林 季羡林 乐黛云 李学勤

n

林文照 罗宗强 宁 可 欧阳中石 庞 朴

n

饶宗颐任继愈 汤一介 夏传才 项 楚

n

许嘉璐 杨 义 袁行霈 詹福瑞 章培恒

n



   文摘

   序言

《尚书》:中国最早的史学典籍,记录洪荒时代的智慧与治国之道 《尚书》,又称《尚书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篇章主要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春秋中期的历史。它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精炼的语言艺术,成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部典籍不仅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早期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更蕴含着治国安邦、道德修养的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的鸿沟,先民的足迹 《尚书》的篇章,如同历史长河中散落的珍珠,串联起中国早期文明的片段。从“尧典”中我们得以窥见尧帝禅让的仁德,窥探早期部落联盟的治理模式;“舜典”则描绘了舜帝继位后,如何选贤任能,以“八元”“八恺”辅佐,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并制定了历法,以“五礼”规范社会秩序。这些篇章虽然带有一定的传说色彩,但其所体现的“德治”思想,以及对贤能人才的重视,为后世的政治理想奠定了基础。 进入夏商周时期,《尚书》的记载逐渐变得更加具体和史实化。“禹贡”一篇,以其地理学上的宏大叙事,勾勒出夏朝大禹治水时,对全国山川河流、土地区划的详细勘测与划分,展现了先民们改造自然、治理洪水的伟大功绩,以及对国家疆域的初步认知。“甘誓”记载了夏朝开国君主夏启与有扈氏的战争,揭示了早期王朝建立过程中的权力斗争。“盘庚”则生动地展现了商朝盘庚迁都的决策过程,以及他如何以坚定的意志和雄辩的口才,说服众臣和民众,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周朝时期,《尚书》的篇幅更加充实,记录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和制度。《牧誓》描绘了周武王伐纣的战争场面,展现了周朝“以德配天”的革命口号,以及讨伐商纣的道义合法性。“洪范”一篇,更是集中体现了周朝的政治哲学,提出了“五行”、“九畴”等概念,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相结合,强调了统治者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治理原则,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他如“召诰”、“洛诰”等篇章,则记录了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平定叛乱,建立周朝的礼乐制度,巩固统治的史实,体现了周公的政治智慧和高尚品德。 思想的宝库,智慧的结晶 《尚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历史的记录,更在于其蕴含的深刻思想。 1. 德治思想的开端与发展: 从尧舜的禅让,到周朝“以德配天”的理论,《尚书》始终贯穿着“德”的核心理念。它强调统治者必须以仁德、诚信、勤勉来治理国家,赢得民心。这种“德治”思想,不同于单纯的暴力统治,而是将道德伦理作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对后世中国政治伦理的发展产生了奠基性作用。 2. 治国理政的方略: 《尚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治国经验和政治智慧。例如,如何选拔和任用贤能人才(“任人唯贤”),如何处理国家大事(“敬天保民”),如何处理民众的诉求(“民惟命”),如何制定法律和规章制度(“庶绩咸熙”)。这些内容为后世的政治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3. 天命观的演变: 《尚书》中体现了早期“天命”观的演变。从最初的认为天命不可违,到后来强调“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即天命并非永恒不变,而是取决于统治者的德行,这标志着一种更加注重人为因素的政治观念的出现,为“汤武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4. 诚信与勤勉的重要性: 许多篇章都反复强调了诚信和勤勉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民之所欲,天下皆欲;民之所恶,天下皆恶”,这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而实现这一点,需要统治者自身的诚信和勤勉。“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则凸显了言语和行动的审慎。 5. 祭祀与礼仪的规范: 《尚书》中涉及了大量的祭祀和礼仪活动,这反映了早期中国社会对天地鬼神的敬畏,以及通过礼仪来规范社会秩序、维系政治权威的努力。 艺术的瑰宝,语言的典范 《尚书》在语言艺术方面,也具有极高的成就。 1. 简洁凝练的语言: 《尚书》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极其精练,字字珠玑,往往用极少的文字传达丰富的信息。这种简洁的风格,使其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传播性。 2. 宏大叙事的风格: 尤其是在描述重大事件或治理理念时,《尚书》展现出一种宏大叙事的风格,气势磅礴,充满历史的厚重感。 3. 充满力量的口吻: 在一些君王训诫臣属或发表政治宣言的篇章中,语言充满了力量和说服力,例如盘庚的训言,展现了其作为君王的魄力和决断。 4. 蕴含深意的比喻: 《尚书》中也巧妙地运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更加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传承与流变:历史的争议与价值的坚持 《尚书》的成书历经漫长的历史,其文本的整理和流传也充满曲折。历史上,曾有“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之争,围绕着其篇章的真伪和流传的准确性,学者们进行了数千年的考证与辩论。尽管存在争议,但《尚书》的核心价值和历史地位从未被动摇。 《尚书》不仅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历史学的基石,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德治”理念、对贤能的推崇以及对社会秩序的追求,穿越千年,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根源,汲取治国安邦的经验,以及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每一次翻阅《尚书》,都是一次与古代先贤的对话,一次对文明源头的探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一个纷繁喧嚣的时代背景下开始阅读这本著作的,坦白说,最初抱持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觉得这或许又是一本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的古代经典。然而,深入阅读后,我才发现其内在逻辑的精妙之处,它并非是那种抽象的道德说教,而是充满了对日常人际交往、个人修养以及为政之道的具体洞察。作者们(或者说是记录者和传承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生活化,总能从一句看似平常的对话中,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君子”的诸多论述印象深刻,它没有给我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模型,而是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不断自我完善的路径图。每当我感到在现代社会中迷失方向或情绪波动时,翻开任意一页,总能从中找到一剂清凉的药方,帮助我迅速锚定自己的心神,回归到一种更平和、更有原则的状态。这种跨越千年的指导性,是很多当代心灵鸡汤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作为一本“经书”的本身定位,它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做人”的完整操作手册,但这份手册的语言却是诗意的,逻辑却是严谨的。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将书中的原则应用到日常决策中去。例如,在处理同事间的微妙关系时,书中关于“中庸”和“不偏不倚”的论述,竟能提供一种优雅的、不伤和气的解决方案。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获得权力或财富,而是如何保持内心的稳定和外在的得体,这对于一个在职场和家庭中都需要平衡各方期待的成年人来说,是何等珍贵的智慧。每次合上书本,我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充实感,不是因为学到了某个新知识点,而是因为我的“内在操作系统”得到了更新和优化,变得更加坚固和清晰,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世界的复杂性。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雅致的封面处理,让人在拿到手里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一种对经典的敬畏之情。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起来非常顺滑,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古文,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对于我们这些想要静下心来仔细研读古籍的人来说,这简直是福音。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注释和校对上花费的心思,很多我以前在其他版本中感到困惑的字词句法,在这本书里都有详尽且富有洞察力的解释,绝非那种敷衍了事的现代白话翻译,而是真正带着对古代语境的理解去阐释的。特别是那些繁体字的排版,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古籍的原貌,又通过合理的间距和字体大小,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让我在深夜里也能沉浸其中,不受干扰地与先贤对话。可以说,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是一次精心策划、旨在传承精髓的出版行动,而非简单地将文字堆砌。

评分

从内容结构上讲,这本书的编排充满了匠心,它并非是简单的章节线性叙述,而是通过看似松散的对话和情景再现,构建了一个立体的思想网络。这种“碎片化”的呈现方式,反而更符合我们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使得每一次的阅读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体悟过程,不必强求一口气读完。我最喜欢它的地方在于,它从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抛出一个问题,引导你进入思考的河流。比如关于“学而时习之”的讨论,不同的篇章从不同角度反复叩问学习的本质和应用,让你不断地深化理解。这种螺旋上升的阅读体验,远比一本教科书式的说教来得有效和深刻。我发现,当我隔了几个月再重读同一句话时,由于我自身阅历的增加,对那句话的理解都会产生新的变化,这简直像是在与一位永不疲倦的智者进行着持续的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编辑和排版风格,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大胆且具有前瞻性的。它没有完全拘泥于传统的注释形式,而是巧妙地融入了一些现代阅读的习惯,比如在关键的释义旁边留出了充足的空白区域,方便读者做批注和提炼自己的心得。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不破坏整体古朴基调的前提下,对某些难以理解的概念进行了富有现代哲思的引申和对比,这使得这本书的受众不再仅仅局限于古典文学研究者,而是对自我提升有追求的广大知识分子都能够从中受益。我曾试图将某些章节分享给一位对传统文化持保留态度的朋友,他读后居然也表示,这种论述的直接性和对人性的精准把握,让他感到“出乎意料的实用”。这种跨越代沟的沟通力,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它证明了真正的智慧是永恒的,只需要用恰当的“接口”去连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