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顾氏画谱
定价:85.00元
作者:(明) 顾炳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010526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珍贵版本:明代万历三十一年(1630)刻本
2、珍贵木刻版画106帧。
3、底本为郑振铎藏本,卷首钤印“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卷尾“长乐郑氏藏书之印” 。
内容提要
《顾氏画谱》,明代万历三十一年(1630年)刊本,所收录之作品,系顾炳摹仿历代名画家的绘画作品而成,故而又称《历代名公画谱》。所收录的画家,从东晋的顾恺之迄明代唐寅等人,共计一百零六人。由于其原画多不存于世,因而顾炳所摹使其风神得以保留傅世。加之本书雕刻精美,已成为版画名作。此书系顾炳之子,顾三聘、顾三锡校刊。对于书内画作,顾炳均请文友为之题跋,内容多为原画作者小传及画作的临赏,一画一题,书法精美,交相辉映。书前有全天叙、朱之蕃二序,顾氏所撰谱例,详述内容和成书经过。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顾炳(生卒年不详),字黯然,号懔泉,浙江钱塘人。明万历时期画家,以《顾氏画谱》(亦称《历代名公画谱》)为知名。
文摘
序言
无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为我们保存了一批珍贵的艺术范式,更重要的是,它清晰地勾勒出了特定历史时期内,艺术思想是如何在技法层面得以实践和流传的。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一脉相承的文脉力量,仿佛透过这些墨迹,看到了那个时代士人阶层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连接感,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在当下这样一个快速迭代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研读这样一部凝结了前人无数心血的经典之作,本身就是一种对文化根基的坚守和致敬。它提醒着我们,真正的艺术高度,永远建立在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和消化之上。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典雅的书卷气深深吸引了。封面选用的材质很有质感,触摸起来温润而厚重,透露出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韵味,与书名所蕴含的古典气息完美契合。内页的纸张也选得十分考究,米白色的色调不仅保护了读者的视力,更衬托出其中笔墨的精妙。装订工艺更是无可挑剔,平整而坚固,让人感觉这本书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值得珍藏。尤其是版式布局,疏密有致,留白恰到好处,使得每一页都像是一幅独立的艺术品,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古籍整理本的读者,也不会感到压迫或混乱。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足见出版方的用心良苦,也为阅读体验增添了极大的愉悦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工艺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让人忍不住想时常翻阅把玩。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着实超出了我原先的预期,它展现出一种罕见的百科全书式的广博与精深。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偏重于技巧展示的画谱,但深入其中后发现,它所涵盖的不仅仅是笔墨的浓淡干湿,更触及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关于“气韵生动”的哲学思考。作者对于不同题材的把握,从山水到花鸟,无不体现出对自然万物的深刻洞察力,并能将其提炼为可供学习的范式。书中对创作心境的描摹,也极为到位,让人明白“胸中有丘壑”方能“笔下有乾坤”的道理。这种由表及里、由技入道的阐述方式,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技法指导书,更像是一部关于东方生活美学的精要总纲。对于渴望提升自身修养的读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可以说是沉浸式地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艺术殿堂。这本书的排版风格非常注重线性的流动感,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呼应自然流畅,仿佛引导着读者的目光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我尤其欣赏它在注释和解读上的处理方式,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中断阅读体验的脚注形式,而是巧妙地将必要的背景信息融入到整体的视觉架构中,使得我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顺理成章地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脉络和技法要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即便是对古代绘画理论不太熟悉的爱好者,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古人的智慧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那种心领神会的豁然开朗,是任何现代艺术理论书籍都难以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其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启发性上。很多传统的范本,由于年代久远或者解释晦涩,往往只能远观而不能上手模仿。然而,这本书在呈现范例的同时,似乎也为学习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和发挥空间。它并没有将所有细节都描摹得死板僵硬,而是提供了一种清晰的“骨架”,鼓励读者在此基础上注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我发现,即便是尝试模仿其中的某个局部结构,也能立刻感受到笔触力量的微妙变化。更重要的是,它所倡导的创作理念,非常贴合当下追求个性化表达的艺术风潮,它教会的不是如何复制,而是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观察视角和表达方式。这对于当前很多陷入程式化创作的艺术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效的“清醒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