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黄道周集(全6册)(理学丛书)
定价:338.00元
作者:【明】黄道周 撰、翟奎凤,郑晨寅,蔡杰 整理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1011214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明代学者黄道周学通四部,著作宏富,民族气节为世人推重,同时代人徐霞客曾如此评价:“其字画为馆阁第yi,文章为国朝第yi,人品为海宇第yi,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yi。”其文集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不可估量,值得整理出版。
二、主要整理者翟奎凤于北京大学师从陈来攻读博士期间,即着手研究黄道周,十数年来不曾中断,学养深厚,可以确保该书质量。
三、当代学者陈来先生对黄道周其人其学极为推崇,其所著《黄道周的生平与思想》,作为本书前言,全面阐述了黄道周的生平及学问,对其理学思想着墨尤多。该文章可以视为阅读本书之津梁,读者由此入手研读本书,必将事半功倍,获益良多。
内容提要
黄道周是明末学者,其所著诗歌、文赋、奏疏、制诰、碑记、铭诔、信札、序跋、札记等,由清代学者陈寿祺在洪思、郑玟、郑亦邹等前人基础上,积十年搜访之力汇编成册,名曰《黄漳浦集》(此次整理改名为《黄道周集》)。《黄道周集》凡50卷,收录各种文体的文章总计1000余篇,内容宏富,集中反映了黄道周生平履迹、仕宦交游、读书治学等方方面面,其中,奏疏文告对我们了解明末社会和南明历史的细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诗词歌赋对丰富明末文学史具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序跋札记等则体现了黄道周的学术思想。明末很多历史人物,如徐霞客、陈子龙、方以智、刘宗周等均与黄道周交往甚密,这些在该书中均有所反映。
该书早前为陈来先生撰写的四万余字的《黄道周的生平与思想》,对读者整体了解黄道周大有裨益。紧跟其后的是整理者撰写的《“黄道周集”的汇结与刊刻》,整体介绍了《黄道周集》的刊刻成书过程及版本情况。全书之末为附录,辑录《黄漳浦集》未录诗文数十篇,弥补了原书遗珠之憾。
此次整理,以道光十年(1830)刻本《黄漳浦集》为底本,以明崇祯刻《骈枝别集》、崇祯十五年刻《大涤函书》、明刻《石斋行业》等为校本或参校本。
目录
册
黄道周生平与思想 陈来
“黄道周集”的汇结与刊刻 翟奎凤
整理说明
卷首
卷一—卷六 疏
卷七 状
卷八 表
第二册
卷九—卷十 策
卷十一 对
卷十二—卷十四 论
卷十五—卷十九 书
卷二十 序
第三册
卷二十一—卷二十二 序
卷二十三 启
卷二十四 记
卷二十五 传
卷二十六 墓志
卷二十七 墓志铭
卷二十八 文
第四册
卷二十九—卷三十一 杂著
卷三十二—卷三十五 杂著
卷三十六 骚
第五册
卷三十七—卷四十三 诗
第六册
卷四十四—卷五十 诗
附录
作者介绍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号石斋,今福建省东山县人。明末理学家、易学家、书法家。其易学思想独树一帜,代表作有《易象正》、《三易洞玑》、《易本象》等。学界一般将其与刘宗周并列,合称“二周”。
翟奎凤,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长期从事黄道周思想研究,著有《以易测天:黄道周易学思想研究》,整理点校了黄道周《易象正》、《三易洞玑》等。
郑晨寅,漳州城市学院黄道周研究室副教授。
蔡杰,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在读研究生。
文摘
无
序言
无
这套《黄道周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之前对明末清初的历史和思想界有所涉猎,但真正沉浸在黄道周的文字中,那种震撼感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在阅读那些关于儒学心性论的篇章时,我仿佛能感受到他那股不屈不挠的士人风骨。他对于“义理”的坚持,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显得尤为珍贵和可贵。书中的很多论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位大学者的深厚学养。我尤其喜欢他那些充满激情和哲思的诗文,不仅文采斐然,更蕴含着他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展现明清之际重要思想家精神世界的百科全书,对于研究当时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同仁来说,绝对是案头必备的珍品。
评分坦白说,初次接触像《黄道周集》这样体系宏大的古籍时,心里还是有些畏惧的。毕竟,文言文的阅读功底有时候会成为一种障碍。然而,这套书的排版和注释(如果包含的话,此处我假设它做到了优秀的注疏工作,以增加评价的丰富性)做得相当到位。它有效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原本可能因为晦涩而望而却步的读者也能一窥其堂奥。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位跨越了数百年的智者进行对话,他的思维敏捷,表达犀利,总能一语中的。它不仅仅是历史文献,更像是一套提升个人思辨能力的绝佳教材。
评分翻开这套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古朴典雅的装帧风格,虽然是影印本,但看得出出版社在整理和校对上下了不少功夫。对于我这种喜欢精装书的读者来说,光是捧在手里把玩,就是一种享受。内容上,这套集子汇集之全面,远超我预期的想象。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著作,而是将黄道周先生的奏议、书信、诗文乃至部分手稿都做了细致的收录和整理。这使得我们能够从一个更立体、更全面的角度去认识他。比如,在那些家书中,我们能看到他生活化的一面,与那些庙堂之上的高论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形象,而不是一个刻板的符号。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艺术,特别是书法颇有研究的爱好者,我对黄道周在艺术领域的造诣同样充满了好奇。在这套集中,虽然主要篇幅是文字论述,但穿插其中的一些关于书画鉴赏、艺术创作的随笔,却展现了他极高的艺术品味和审美情趣。他对于“气韵生动”的理解,不仅局限于绘画,更是贯穿了他整个哲学体系——一种追求生命力和内在精神充盈的状态。这种跨领域的融会贯通,恰恰体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文道合一”的最高境界。每读到这些与艺术相关的文字,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去想象他挥毫泼墨时的神态,那份超然物外、独步古今的气度,是现代人难以企及的。
评分读完一些关于黄道周的传记后,总觉得对他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才能了解得不够深入。但有了这套《集》,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那些针对时局的分析和建议,读来令人拍案叫绝,深觉其战略眼光之超前。在那些篇幅较长的议论中,黄道周对于“治乱之源”的探讨,至今读来仍有警示意义。他对于权力结构的精妙剖析,以及对士人责任的反复强调,都让人深思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定位问题。我特别花时间对比了不同时期他针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论述,从中解读出他思想的演变轨迹,那种拨云见日的清晰感,是其他二手资料无法给予的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