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文化遺産藍皮書:中國文化遺産事業發展報告(2015-2016)
定價:98.00元
作者:蘇楊 張穎嵐 王宇飛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979652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這本文化遺産藍皮書仍由主題報告、技術報告和評估報告組成,延續瞭“主題報告給齣政策建議”、“技術報告解釋主題報告”、“技術報告和評估報告共同為主題報告提供支持”的體例。課題組發揮發展研究中心以戰略性、綜閤性、前瞻性研究見長的特點,結閤文物係統以及風景名勝區係統的*調查統計數據,輔以案例分析和量化分析說明書,係統、具體並深入淺齣地描述瞭文化遺産事業的現狀與目標的差距並提齣瞭對策。
內容提要
本書以“讓文物活起來”為主題,以第三方評估角度,比較客觀係統地分析瞭文化遺産事業的發展態勢、存在問題和製度成因,並針對主要的製度成因進行瞭探討,給齣瞭文物及相關係統在若乾方麵全麵深化改革的製度建設方案,希望藉此使文化遺産在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以更好、更全的形式充分顯現,為國傢增強軟、硬實力助力。
目錄
前言:文化遺産事業平颱的做大做強/001
Ⅰ 主題報告
1 章 文化遺産事業平颱上的中國夢/001
1 文化遺産事業平颱的構成及其承載內容/002
2 文化遺産事業平颱未來的發展重點/005
2 第二章 文化遺産事業平颱的做大做強/017
1 作為文化建設主力軍的事業平颱/018
2 文化遺産事業及相關産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038
3 如何強化文化遺産事業平颱的貢獻/064
3 第三章 文化遺産保護背景下的新型城鎮化和文物活起來/068
1 新型城鎮化中的城市發展與文化遺産事業發展的關係/069
2 文化遺産促進城市特色發展的主要思路和實現路徑/080
3 文化遺産如何破除發展約束促進新城建設——以秦漢新城為例/084
Ⅱ 技術報告
4 章 文化遺産與中國夢的關係及其互動形式/094
1 博物館與中國夢的關係/095
2 博物館成為城市文化平颱的路徑和項目化方案——以西安博物院為例/101
5 第二章 文化遺産事業及相關産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的測算/118
1 測算內容、技術路綫和相關說明/119
2 文化遺産事業的直接經濟貢獻和間接經濟貢獻測算/125
3 大遺址對經濟社會影響的案例測算——以秦漢新城為例/193
6 第三章 文化遺産保護背景下的新區發展模式創新——以秦漢新城為例/202
1 新區的發展目標及其與文化遺産事業的關係/202
2 文化遺産在破解秦漢新城發展障礙中的作用分析/206
3 從規劃和製度建設角度如何實現城市特色發展——以秦漢新城為例/223
Ⅲ 評估報告
7 章 麵嚮“十三五”的階段性評估重點及其對編製“十三五”規劃的參考作用/239
1 評估要點/239
2 可量化部分的評估重點/240
3 階段性評估對專項資金的重要意義/243
4 對文物活起來程度的測算和階段性評估/248
5 評估結論在文物事業“十三五”規劃中的體現方式/251
8 第二章 重點評估的方法/253
1 各類重點評估/253
2 GAP分析與DEA分析的指標體係構建/264
9 第三章 中國文物係統行政資源的投入狀況/274
1 文物係統行政資源投入的總體狀況/274
2 以文物機構數為基準的財力投入狀況/286
3 以文物機構數為基準的人力投入狀況/290
10 第四章 供需相稱角度的管理水平評估——基於GAP分析/297
1 2014年博物館管理水平評價/298
2 2014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管理機構管理水平評價/313
11 第五章 投入産齣角度的管理水平評估——基於DEA分析/328
1 DEA分析的基本步驟/328
2 2014年文物係統發展靜態效率/329
3 “十二五”以來各省份文物係統發展效率變化/348
4 各省份文物係統發展的動態效率(2013~2014年)/351
5 投入産齣維度的管理水平評估結論/355
12 第六章 對文物活起來的評估——基於“十二五”期間國傢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358
1 國傢層麵關於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性文件/359
2 《2020年目標體係》規劃目標完成情況階段性評估/366
3 國傢層麵博物館運行評估情況/370
4 對文物活起來的案例評估/374
作者介紹
蘇楊,男,1971年生。環境科學博士,現任《管理世界》雜誌社副總編輯、研究員。曾任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口、資源、環境政策。近五年參與和主持的研究課題包括:“中國農村環境問題研究”、“流動人口管理體製研究”、“環境與健康管理體製機製調研和評價”、“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定量研究”、“中國文化遺産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等。張穎嵐,男,1970年11月齣生,博士,陝西曆史博物館研究員,西安博物院院長。主要從事秦漢考古,博物館學、文博信息化、文化遺産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他組織、主持、實施瞭多項文博信息化的探索實踐工作,其中《秦俑考古發掘信息處理係統》經國傢文物局鑒定為水平,獲陝西省文物局1999年度科技進步一等奬,《GIS在文化遺産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被國傢文物局列為重點科研項目。2005年3月,張穎嵐獲得美國亞洲文化協會福特基金資助,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夕法尼亞大學進行為期半年的學術交流訪問。2006年6月,張穎嵐獲得美國蓋蒂基金會資助,赴美國紐約大學參加博物館管理人員高級研修班。2007年10月,受英國文化協會邀請,赴英國進行學術交流訪問。蘇楊,男,1971年生。環境科學博士,現任《管理世界》雜誌社副總編輯、研究員。曾任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口、資源、環境政策。近五年參與和主持的研究課題包括:“中國農村環境問題研究”、“流動人口管理體製研究”、“環境與健康管理體製機製調研和評價”、“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定量研究”、“中國文化遺産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等。張穎嵐,男,1970年11月齣生,博士,陝西曆史博物館研究員,西安博物院院長。主要從事秦漢考古,博物館學、文博信息化、文化遺産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他組織、主持、實施瞭多項文博信息化的探索實踐工作,其中《秦俑考古發掘信息處理係統》經國傢文物局鑒定為水平,獲陝西省文物局1999年度科技進步一等奬,《GIS在文化遺産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被國傢文物局列為重點科研項目。2005年3月,張穎嵐獲得美國亞洲文化協會福特基金資助,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夕法尼亞大學進行為期半年的學術交流訪問。2006年6月,張穎嵐獲得美國蓋蒂基金會資助,赴美國紐約大學參加博物館管理人員高級研修班。2007年10月,受英國文化協會邀請,赴英國進行學術交流訪問。
文摘
序言
翻閱《文化遺産藍皮書:中國文化遺産事業發展報告(2015-2016)》的過程中,我感受到瞭一種紮實的研究態度。書中對於2015-2016年間中國文化遺産事業發展的梳理,並非流於錶麵,而是試圖從政策、項目、資金等多個維度,深入剖析這一時期該領域的發展態勢。這種詳細的分析,使得這本書更像是一份曆史文獻,記錄瞭某個特定時期中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軌跡。對於我而言,它提供瞭一個認識中國文化遺産發展過程的工具,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評分這本書《文化遺産藍皮書:中國文化遺産事業發展報告(2015-2016)》給我的印象是,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策展人,精心策劃瞭一場關於中國文化遺産發展曆程的展覽。通過條理清晰的敘述和翔實的數據,作者們帶領讀者迴顧瞭2015-2016年間,中國在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利用等方麵的各項舉措。它並沒有過分渲染情感,而是以一種客觀、務實的方式,呈現瞭國傢層麵對文化遺産的重視程度以及在具體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方案。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瞭解中國文化遺産領域發展脈絡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切入點。
評分閱讀《文化遺産藍皮書:中國文化遺産事業發展報告(2015-2016)》的體驗,有點像是在參加一場關於中國文化遺産發展曆程的深度導覽。作者們以一種相對宏觀的視角,勾勒齣瞭2015-2016年間,中國文化遺産領域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圍繞這些進行的相關工作。那些關於遺産保護的案例研究,雖然篇幅可能不及文學作品那樣引人入勝,但其背後所蘊含的細緻觀察和數據支持,無疑為理解當下中國文化遺産保護的現狀提供瞭重要的參考。可以說,它填補瞭我對於該時期文化遺産領域發展情況的一些空白認知,讓我對這一領域有瞭更立體、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文化遺産藍皮書:中國文化遺産事業發展報告(2015-2016)》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中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重要窗口。它沒有冗長復雜的敘事,而是以一種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展示瞭2015-2016年間,中國在文化遺産保護領域所進行的一係列係統性工作。我注意到書中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文化遺産的保護案例都有涉及,雖然具體的細節描述可能需要讀者自己去進一步挖掘,但整體的框架和方嚮性指引是清晰的。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學習和理解的有效方式,讓我對“文化遺産事業”這個概念有瞭更具體、更形象的認識。
評分我最近翻閱瞭《文化遺産藍皮書:中國文化遺産事業發展報告(2015-2016)》,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提供瞭一個關於中國文化遺産領域在特定時期內的宏觀視角,當然,這種視角是基於作者們的研究和觀察,所以它更像是一個相對官方或者說係統性的梳理。從我個人角度來看,它在呈現中國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方麵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進展時,有著一種嚴謹的學術基調。書中對於一係列政策法規的齣颱、資金投入的增長、以及項目實施的成果都有比較詳盡的記錄,這使得讀者能夠大緻瞭解在那個時間段內,國傢層麵是如何推動文化遺産工作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